![]() ![]() ![]() 嗨,454萬公眾號的圈友們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 有這樣一個動作 已經被延用了800年 它不受時間地點約束 隨時隨地就能做 這個動作比散步還簡單! 還能助你通血管、強骨骼、護腰腎 這究竟是什么動作呢? 真的有這么多好處嗎? 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小圈這就帶你去詳細了解一下! ![]() 張明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足踝外科中心 主任醫師 劃重點 01 哪個動作流傳800年,比散步還簡單? ![]() 這個動作就是——踮腳。 踮腳,別看只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卻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法。 踮腳跟在古代就早已被運用,原稱“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 ![]() 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后一式動作名為“背后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顛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劃重點 02 經常踮腳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1.強健肌肉 ![]() 2.輔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踮腳可以鍛煉下肢肌肉,當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于心臟脈搏排血量。經常練一練,可以讓全身血液回流通暢,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偷襲”。 ![]() 3.輔助控血糖 發表在期刊《i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多踮腳有助于讓體內糖類脂質代謝速度加倍,降低血糖大幅波動,減少胰島素需求量,對輔助控糖、預防糖尿病都有好處。 ![]() 4.輔助預防骨質疏松 踮腳運動可以通過負重的方式,刺激骨頭得到更多的機械應力,從而促進骨骼增加礦物質沉積,使骨質更加密實,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 ![]() 5.有助于緩解腰膝疼痛 腰膝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久坐。太長時間不運動,下半身的氣血循環容易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腰部、膝部不適。 而每天踮腳是簡單又有效的鍛煉方式,一方面,它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得到充足的氧氣,改善腰膝疲勞。 此外它還可以促進腰部肌肉以及腰部脊椎之間起到良好牽引功效,幫助緩解腰酸背痛。 ![]() 劃重點 03 踮腳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1.站著踮腳跟 保持身體立正的姿勢,兩腳并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然后慢慢踮起腳尖,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略保持2秒,然后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松身體,最后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踮腳的頻率控制為2~3秒一次,每次持續1~5分鐘,感覺腳底微微發熱就好,可以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 2.踮腳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初始練習者可扶墻,熟練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 3.坐著踮腳尖 找到一凳子坐下,使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將兩個灌滿水的礦泉水瓶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每次踮腳尖30~50次。 坐著踮腳尖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緩解疲勞感,為晚上睡眠打好基礎,能更好進入睡眠,讓整個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 4.躺著勾腳尖 臥床休息時,將兩腿并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也是自我調節。 躺著勾腳尖又稱踝泵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 劃重點 04 練習踮腳還需要注意什么? ![]() 1.踮腳是一種會鍛煉到肌肉的運動,如果運動之后不好好地按揉一下小腿部,很容易會導致小腿粗壯的現象發生。 2.中老年人如果行動能力較差的話,踮腳旁邊最好是有穩固的東西可以用來扶著。 3.身體不便的孕婦、血壓高、骨質疏松患者還是不要隨便嘗試,以免發生意外傷害。 4.建議大家在進行踮腳運動的時候,最好穿底部有彈性,防滑的跑步鞋,避免穿如休閑鞋、平板鞋等硬底鞋。 5.顛腳跟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如果導致了疼痛,不用擔心,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沒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