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莪術經驗 莪術最早載于《藥性論》,其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其基本功效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多用于癜瘕積聚、經閉及心腹瘀痛、食積脘腹脹痛等。臨床常用量為3~15g。 劉紹勛重用莪術治胃病 遼寧名老中醫劉紹勛曾治一胃病患者未效,后被他人治愈。索視其方,才知重用了莪術。查閱前人醫籍,才恍然大悟。此后,在治療胃疾時常常重用莪術為君。有些醫者似乎忌諱莪術,即便治療積聚之病,與三棱伍用,藥量亦很輕微,惟恐傷正,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這個病例對劉氏啟發很大,從此,劉氏在臨床中格外重用莪術。 劉氏憶曾去外地學習,因不適應當地生活習慣,得了胃病,服保和丸之類中成藥,未能將病根除,后來改服“爛積丸”,一舉而奏效,因后者方中有莪術,療效顯著可想而知。又治一病人胃有實滯,雖經針灸治療,胃痛減輕,但纏綿數日未愈。劉氏在治療中把莪術列為君藥,與消食和胃之品配伍,僅治數日而愈。 劉氏認為,治療肝胃之病,如果經過準確辨證,因人、因病而異,方中適量加入莪術,無論緩解癥狀,還是調節臟腑功能,療效甚為可觀。幾十年來,劉氏通過對數十例患者的療效觀察,深深體會到:莪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是不能懷疑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地說:應用莪術的基本劑量是 7.5g,中等劑量是 10g,有時也用到15g或20g,或者劑量再大一些,這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和患者的體質強弱來決定。近幾年來,有的地區和單位用莪術治療癌癥,取得一定效果。 劉氏用莪術治療肝炎、潰瘍病,也用于治療癌癥。莪術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通肝經聚血,解毒止痛。劉氏通過臨床實踐,認為莪術對胃癌療效較好。胃癌早期用莪術,會增進飲食,增強體質,促使病情穩定;胃癌晚期用莪術,能夠明顯減輕疼痛, 改善機體“中毒”癥狀。 劉氏對于莪術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莪術雖為破氣化瘀之品,但辛苦氣溫并不峻猛。莪術既然能夠開胃化食,這就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復。開胃化食,就意味著人的氣血生化之源有了保障,就為人體正氣的恢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謂“益氣”,就是有益于正氣的恢復和舒展。 其二,莪術能“破氣中之血”。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所云“氣中之血”,說明氣之前導作用不利,血亦不能隨之暢行,這是氣滯不前,造成血液稽留的表現,亦即氣滯血瘀。莪術攻逐的是滯氣,消爍的是瘀血,敦促氣血按照正常規律周而復始,也就起到了“益氣”的作用。 其三,莪術“治心腹諸痛”。經曰:“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所謂諸痛,不言而喻,即指各種類型的疼痛。肝胃之癥,癥疲積聚,諸如此類,均可導致心腹疼痛。莪術益氣舒郁,其痛自緩。 本文選摘自《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本公眾號僅做學術交流之用,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公眾號內容僅為傳播中醫知識,里面涉及的中醫藥方,僅供學習交流用,中醫奧妙無窮,需要辨證論治,圓機活用,整體調治,具體治療,不可一葉障目,若有需要,請咨詢醫院里面的中醫,謹聽醫囑。 眾人皆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也如此,古人云禍患積于忽微,對于身體微小之異常,切莫等閑視之。每日學習中醫知識,為健康而努力,學會自救。請用心讀完或者轉發、點贊、同步看一看,造福更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