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互嘆苦經】 在青年方面,由于他們發現自己越來越接近成人的世界,他們就感到有必要建立起自己作為一個成人的形象和信心。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承認他是一個“大人”。他們希望象成年人一樣享有各種特權,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獨立。因此,這時他們一般渴望脫離家庭的約束,要父母給予他更多的自由活動的權力,并且對于他的意見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重視。另一方面,由于經驗和能力的缺乏,他們的成人化進程常常受到阻礙,挫折、失敗的痛苦總是纏繞著他們。這時,他們又更希望能回到家庭;把家庭作為一個避難所,企求得到父母的愛撫,去治愈心理的創傷,以便能重振精神,繼續開拓自己的成人世界。因此,在青年期,青年人就表現出兩種特殊的需要,一方面他們需要家庭給予更多的感情上的支持,父母能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情感滋補,另一方面,他們又要求父母放棄對他們行動上的管束權,取得對自己的獨立支配權。 隨著孩子的長大成人,青年人的這兩種需要往往得不到滿足。然而,在父母方面也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管束權的習慣性維持傾向”,另一種是“愛的收回傾向”。家長看到孩子越來越向成人化發展,越來越象成人世界中的一員,他們的感情就隨之逐漸地轉向含蓄,愛撫的動作和語言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也越來越趨向減少。這給他們在成長著的孩子留下了這樣的印象:似乎家長在“收回”他們在他兒童期一直給予的愛。在另一方面,由于十幾年來家長長期處于權威的地位,他們總是在多方面管束著孩子并覺得自然而然,孩子也基本上服從這種管束。因此,家長對孩子的管束就成了一種習慣。即使到了孩子的青年期,家長的這種習慣一般還是延續了下來。不但如此,由于進入青年期以后他們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獨立性。這對一直包辦著孩子一切的家長來說是不能適應的。他們往往顯得焦慮不安,為孩子的前途過分擔心。結果,他們非但沒有放松自己對孩子的管束,反而更加強了管束。這正好和進入青年期以后的子女的兩個愿望背道而馳。于是,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沖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