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877年5月10日,上海松江城西南。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旌旗招展。 時任蘇松太道臺馮焌光率領(lǐng)上海各級官員來到一處祠堂,同行的還有一眾洋人。 祠堂是清廷撥??钚陆ǖ模?guī)模不大,亦無特別之處。 松江的百姓人頭攢動,十分擁擠喧鬧。在荷槍實彈的清兵開道下,一行人走進內(nèi)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牌匾,上書四個大字“同仇敵愾”。牌匾兩側(cè)的立柱則刻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海外奇男 萬里勛名留碧血”,下聯(lián)則是“云間福地 千秋廟貌表心丹”。 入祠儀式正式開始。上供、祭祀,接著堂內(nèi)外官員一齊向堂中供奉的神主牌位行跪拜禮,無論這些官員是否覺得有辱斯文。 圍觀人群哄笑連連。 祭文由主官馮焌光吟誦,通篇都是歌頌牌位主人傳奇一生的華麗辭藻。對于這樣的安排,洋大人們是頗為滿意的,對他們而言,這是一次早該到來的儀式。 在中國近代史上能配享朝廷立祠待遇的人物可謂鳳毛麟角,更何況還是一個洋人。而這位獲此殊榮的“海外奇男”正是清廷的“普里戈津”——“常勝軍”創(chuàng)始人華爾,此時他已去世十五年之久。 ![]() ▲華爾祠舊照,毀于抗戰(zhàn)日期 02 上海,自鴉片戰(zhàn)爭開埠通商后,一直被視為冒險家的樂園,全世界的投機分子都將目光投向這座神奇的東方魔都。 在歷史長河的推波助瀾下,大洋彼岸一個美國人的命運正悄然與上海融合在了一起。 ![]() ▲華爾像 弗雷德里克·唐森特·華爾(Frederick.Townsend.Ward),1831年11月29日生于美國麻省薩勒姆城。華爾從小就表現(xiàn)出頑劣、不安分的性格,惹事闖禍如同家常便飯。當然,小華爾也有著自己的夢想——想當一名將軍,打小就作為“孩子王”帶著小伙伴們玩騎馬打仗,倒是表現(xiàn)出了幾分領(lǐng)導氣質(zhì)。父親在他16歲時將其送入位于佛蒙特州的美國文理軍事學院,也算是遂了兒子的心愿。 進入學校后,華爾終于接觸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戰(zhàn)陣、軍械、測繪等軍事課程,學習也算刻苦。但好景不長,狂放不羈的華爾終究無法忍受正規(guī)軍事院校的管束,僅過了一年多便肄業(yè)離開,決定帶著自己少量速成的軍事知識仗劍走天涯。 接下來的經(jīng)歷堪稱是一部環(huán)球冒險小說。華爾頻繁穿梭于各大洲之間,先是混跡于中北美洲和南美洲,金錢至上的他干過雇傭兵、私人保鏢、賞金獵人、奴隸販子乃至于劫匪,并參加了墨西哥戰(zhàn)爭。后機緣巧合加入法國陸軍,隨軍征戰(zhàn)克里米亞,因表現(xiàn)優(yōu)異晉升中尉。不過,在華爾看來,這些過往都只是用來刷經(jīng)驗的副本,最令他心神向往的是那個萬里之外的神秘東方帝國。 有記載,1851-1858年間,華爾就曾三次作為美國商船船員來到上海,但都沒有長時間停留。1859年,華爾因在美國犯事而逃至上海,這是他第四次抵滬。 狼狽外逃的華爾此時還沒有意識到,這次上海之行將會改變他的一生,甚至改變了中國。 03 身處異國,華爾倒是很快找到了一份適合他的工作。經(jīng)船長引薦,華爾結(jié)識了曾任洋行買辦的富商楊坊。楊坊一看華爾的求職簡歷,一下就相中了其豐富的社會閱歷及軍事背景,立刻接納了這位“洋門客”,并推薦華爾到清廷長江水師的“孔夫子”號炮艦上擔任大副(地位僅次于船長的舵手)。 還沒等華爾和船頭那尊孔子雕塑建立起足夠的感情,一個天大的機會不偏不倚砸到了華爾的頭上。 太平軍兵鋒抵近上海。 ![]() ▲忠王李秀成畫像,太平天國中后期重要將領(lǐng) 1860年4月,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率軍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滿清八旗和漢軍綠營,接連攻占常州、蘇州、青浦、松江等地,將對上海形成圍攻態(tài)勢。 時任江蘇巡撫薛煥八百里加急上奏:“臣薛跪奏,為青浦官軍失利,松江府城復陷,上海情形危迫,現(xiàn)在急籌堵剿,并請旨將臣交部嚴加議處,恭折由驛六百里加緊馳奏,仰祈圣鑒事”??梢娚虾R盐H缋勐?。 既然江浙各地紛紛失陷,上海還有必要堅守嗎? 答案是“必須守!” 此時的上海,已經(jīng)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貿(mào)港口。1854年時,上海港貿(mào)易總額尚不足280萬兩,至1858年,其貿(mào)易總額狂飆20余倍,只四年時間就達到令人咋舌的6500萬兩。 天量的貿(mào)易孕育出一大批洋商華賈,例如1853年,洋商在滬設(shè)行120余家,總資產(chǎn)超過2500萬英鎊。龐大的財富又催生出官商勾結(jié),上海地方官甘愿充當商人的保護傘,與之沆瀣一氣。 上海,已成為帝國名利場。 此時,太平軍兵臨城下,為避免城破身死,天量財富充入太平天國圣庫,江浙利益集團積極奔走,甚至打起了借英法軍隊助剿太平軍的主意。 但咸豐皇帝斷然否決了“借師助剿”的提議。 皇帝有他自己的盤算。除了太平天國,清廷還在為另一場棘手的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而頭疼不已,帝國中樞北京正面臨英法聯(lián)軍的巨大威脅。咸豐對洋人既不信任又極為忌憚,更覺得借師助剿有損天朝和皇帝的顏面。 在1860年的上諭中咸豐反復提到:“或勾結(jié)逆匪”“更使該夷輕視中國”“后患無窮”等字眼,態(tài)度十分堅決。 皇帝不同意,但上海依然得守。于是,蘇州巡撫薛煥、蘇松太道臺吳煦伙同楊坊商議出一個打擦邊球的對策:自己招募洋槍隊,抵御太平軍。 時間緊迫,說干就干。 那么第一個問題來了,誰來當這支雇傭軍的帶頭大哥? 楊坊立刻想到了美國人華爾。 04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作為職業(yè)冒險家的華爾自然不會放過。他欣然接受了這份差事,拍著胸膛保證自己可以迅速拉起一支可靠能打的雇傭軍,守住上海,收復松江。 當然,無利不起早,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第一,雇傭軍所需高昂軍費由清廷承擔,其中華爾每月固定餉銀350兩(實際皆由楊坊個人出資)。 第二,雇傭軍的人事任免權(quán)和戰(zhàn)時指揮權(quán)均由華爾一人掌控。 第三,雇傭軍每下一城,均須額外獎勵豐厚賞金。 形勢比人強,上海當局很快應(yīng)允。 1860年6月,野心勃勃的華爾開始籌建中國近代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支雇傭軍。 彼時的上海灘,充斥著大量歐美逃兵和外國流氓,通過高薪引誘,華爾很快糾集起一支百人的雇傭軍,清一色裝備西方火器,時稱“華爾洋槍隊”。 僅僅操練三周,楊坊便迫不及待催促洋槍隊開拔,意圖配合清軍收復松江。但首戰(zhàn)卻讓楊坊大失所望,這支烏合之眾遭到太平軍伏擊,接敵即潰,四散逃命,洋槍隊大敗而回。 為此,華爾自覺顏面掃地,隨即調(diào)整策略,遣散歐美氓流,新招募東南亞散兵游勇200多人,重組洋槍隊。英租界報紙《北華捷報》7月7日刊文道:“7月4日有人在松江城郊看到一支由馬尼拉或馬來亞黑人與外國人組成的雜色部隊”。 ![]() ▲早期的華爾洋槍隊雇傭兵,主要兵源為歐美逃兵和東南亞夷兵 7月17日,華爾洋槍隊迎來第一場勝利。在第二次攻打松江的戰(zhàn)斗中,華爾身先士卒,率隊炸毀松江城門,旋即與太平軍展開巷戰(zhàn)。在7000清軍的助戰(zhàn)下,經(jīng)一天激戰(zhàn)拿下松江。戰(zhàn)后,華爾迫不及待討要破城獎金,僅此一役便拿到額外賞銀3萬兩。 在金錢的刺激下,華爾以及他的洋槍隊士氣高漲。 8月2日,華爾洋槍隊攜重炮再攻青浦??蛇@次,華爾和他的洋槍隊遭遇成軍以來的最大損失。 根據(jù)李秀成自述記載:“此役殺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槍二千余條”。 其中太平軍殺傷洋槍隊近百人,華爾本人也在戰(zhàn)斗中挨了5發(fā)子彈,臉部、腰部和腿部均受重創(chuàng),在清軍的掩護下僥幸逃脫。 戰(zhàn)場上的太平軍已讓華爾以及他背后的金主們倍感焦頭爛額,但戰(zhàn)場之外,他們還要面對更大的麻煩。 05 首先,咸豐皇帝對洋兵的態(tài)度始終是兩個字:不準! 1860年6月,兩江總督何桂清將招募東南亞士兵的情況上奏朝廷:“另募呂宋國夷人百余名……于初二日馳赴嘉定、太倉、昆山一帶”。 當聽聞上海自行招募洋槍隊,咸豐火冒三丈,對地方官員罔顧圣意的行為非常不滿,責令江蘇巡撫薛煥立即遣散洋槍隊。 咸豐在1860年7月下發(fā)的詔書中寫道:“至借用夷兵,本非善策,后患何可勝言,該撫(薛煥)已由吳煦雇募呂宋夷人百人,作為夷勇,欲帶赴嘉定、太倉、昆山一路會同民團相機進剿,呂宋雖與英法不同,然究系英法黨羽……務(wù)當量為遣回,勿使夷人得以藉口。” 薛煥誠惶誠恐,但太平軍威脅一日不解除,華爾洋槍隊就一日不敢解散。于是薛煥頂著欺君之罪回奏:“奉旨撤印度兵”,以至于在收復松江的奏報中也只字不提華爾洋槍隊。 皇帝遠在千里之外,其旨意還能陽奉陰違,但眼皮底下英法殖民者的反對卻嚴重威脅到了華爾和洋槍隊的飯碗。 英國人和法國人究竟為什么容不下華爾洋槍隊? 此時,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進入關(guān)鍵階段,英法兩國正在中國北方全力對付清廷,此時他們不愿與南方的太平天國翻臉,所以暫時采取中立,兩不相幫。而華爾洋槍隊的出現(xiàn)極可能激怒太平軍,給英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另一方面,華爾在英法租界招兵,不少英法士兵難以抵擋高薪誘惑,海陸軍均出現(xiàn)逃兵,嚴重影響了殖民軍隊的戰(zhàn)斗力,英法對這種挖墻腳的行為深惡痛絕。 英國人當然不會像咸豐皇帝那樣只給個溫柔的口頭警告。 1861年,英國東印度及中國艦隊司令何伯以窩藏英國逃兵的罪名抓捕了華爾,并將其交給了美國領(lǐng)事治罪。 然而,英國人萬萬沒想到,隔天華爾又大搖大擺在租界晃悠。英國人前去質(zhì)問美國領(lǐng)事,美國人也是哭笑不得。原來華爾宣布自己已作為“歸化軍人”加入中國國籍,美國不再有管轄權(quán)。 這波騷操作把英國人整得挺蒙圈,怒氣難消的何伯再次逮捕華爾。 據(jù)史料記載,華爾頗擅言辭詭辯、有急智。經(jīng)過與何伯的一番談判,華爾承諾不再招攬英軍士兵,同時楊坊也在外圍積極營救華爾,何伯最終釋放華爾并答應(yīng)不再阻撓洋槍隊。 面對以上種種挫折,華爾體現(xiàn)了一個冒險家的韌性,并沒有因為困難而放緩重建洋槍隊的步伐。 1861年7月,華爾再次改變策略,開始招募中國士兵,著手打造以洋人為軍官、華人為士兵的部隊體系。華爾相信:“一名中國士兵只要餉銀多,領(lǐng)導好,營養(yǎng)好,而且裝備好,就可以成為頭等戰(zhàn)士”。 在華爾看來,這支洋槍隊是他在中國獲取榮華富貴的籌碼,他也確實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06 首先是征兵。 當時的清兵被戲稱為“雙槍兵”,一手舊式火槍或木柄長槍、一手大煙槍。對此,華爾是堅決不收癮君子的,其征兵自有一套辦法:華爾會死盯應(yīng)征者雙眼,突然猛踢幾腳,膽大不退者方能錄用。 在薛煥的支持下,華爾沒過多久就篩選出了800余名中國士兵。 ![]() ▲華爾洋槍隊中的中國士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華爾背靠江浙官僚,又有楊坊名下泰記銀莊的“百億補貼”,于是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 楊坊和華爾之弟亨利受華爾之托分別在美國和租界為洋槍隊采購大量先進武器,包括大口徑火炮、滑膛槍、夏普連發(fā)步槍、考爾特左輪手槍以及各類彈藥。華爾洋槍隊的單兵裝備是絲毫不遜于列強的。 區(qū)別于此前倉促聚集的烏合之眾,華爾要求洋槍隊統(tǒng)一著裝,特別是華兵亦配備全套西式軍裝。作為一名資深雇傭兵,華爾深諳戰(zhàn)爭的每一個細節(jié),此舉意在以“洋兵”形象使太平軍未戰(zhàn)先怯。 武器裝備到位后,當務(wù)之急便是操練。 與中國古代軍事訓練不同,華爾非常重視日常隊列訓練,重點培養(yǎng)軍隊紀律和執(zhí)行力。 火槍隊全套沿用美國聯(lián)邦軍軍事操典,號令皆用英語,軍營內(nèi)每天“溫度溫”口號不絕于耳。久而久之,洋槍隊“行止疾徐唯管帶兵官口令是遵,隊伍井然,肅靜毋嘩。操演如是,出隊時亦如是”。 華爾的技戰(zhàn)術(shù)訓練遵循“先訓之以藝,次訓之以陣,以旗,必須精熟,方能克敵”的策略。槍法、炮法、格斗、戰(zhàn)陣、戰(zhàn)術(shù),華爾均高薪聘請歐美教官進行教習,自己也對士兵傾囊相授,反復傳授要旨。 得法的操練使洋槍隊快速形成戰(zhàn)斗力,李鴻章幕僚馮桂芬在參觀操練后贊嘆:“余嘗見其練兵……其行也,雁行進,舉足如一,兩跨間,射以矢,十發(fā)十穿,無所滯,斯尤長技,蓋泰西舊法如是?!?/span>就連英國艦隊司令何伯參觀后都認為華爾洋槍隊“軍容可嘉”,并決定做“華爾的朋友和同盟者”,幫助華爾以成本價采購英制軍械。 上海官紳集團看到練兵初見成效,更加大了對華爾的支持力度,不斷幫助華爾擴充洋槍隊規(guī)模。至1861年末,這支大清“瓦格納”雇傭軍兵力已超過1200人。期間上海當局多次催促出兵,但華爾吸取此前戰(zhàn)敗教訓,以練兵未成為由繼續(xù)按兵不動。 華爾如同一頭餓狼,舔舐著自己的利爪,一邊窺伺著獵物的動向,一邊等待時機的到來。 07 就在華爾如火如荼練兵之際,大清帝國的中樞正在發(fā)生巨變。 1861年8月,在與英法簽訂屈辱的《北京條約》后,咸豐皇帝帶著憤恨和不甘駕崩。 緊接著,10月,慈禧聯(lián)合恭親王奕?發(fā)動“辛酉政變”,奪取了帝國權(quán)柄,“借師助剿”開始成為清廷的國策。 北方戰(zhàn)事一停,英法殖民當局也立即轉(zhuǎn)變中立態(tài)度,滿清政府、外國侵略軍、上海地方官紳結(jié)成利益共同體,開始聯(lián)合絞殺太平天國。 1862年的春天,華爾和他的洋槍隊迎來了命運的轉(zhuǎn)機。 此時的華爾,早已不是“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光景,華爾洋槍隊已成為各方勢力都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 1862年初,清廷正式將華爾洋槍隊納入清軍編制,同意華爾加入中國國籍,并賞其四品頂戴花翎,帶領(lǐng)洋槍隊在松江圍剿太平軍。 楊坊作為華爾的伯樂兼金主爸爸,更是招華爾入贅,與華爾深度綁定。 眼見萬事俱備,華爾率洋槍隊伙同清軍和英法向太平軍發(fā)起進攻。 08 關(guān)于華爾洋槍隊在1862年初的戰(zhàn)績,吳煦有詳細記載: “(同治)元年正月初五日,松江之華爾大敗賊匪。 初七日,華爾大敗賊黨于天馬山、松江,一路賊宗全遁。 二十三日,華爾會同英法西兵攻毀高橋賊壘。 二月初一日,華爾會同英、法兩兵攻毀肅塘賊壘。 十四日,華爾攻毀泗涇賊壘。 三月初六日,華爾會同英法西兵攻毀王家寺賊壘。 初七日,又攻毀龍珠庵賊壘,上海西路肅清,英提督何伯腿受輕傷。 十九日,華爾會英法西兵攻毀周浦賊壘。 四月初一日,華爾會英法西兵攻毀南翔之鶴查山賊壘。 初三日,又克復嘉定縣城。 十四日,又克復青浦縣城,殺賊數(shù)千名,漏網(wǎng)無幾。 十九日,華爾會同英法西兵攻南橋賊壘,法提督卜羅德陣亡。 二十二日,又攻克柘林城寨。 二十三日,克復奉賢縣城。” 華爾洋槍隊連戰(zhàn)連捷,在清軍和英法軍隊的配合下,表現(xiàn)出強悍的戰(zhàn)斗力。除了武器上與太平軍形成顯著代差優(yōu)勢外,同樣離不開華爾的指揮得當。 ![]() ▲戰(zhàn)斗中的華爾洋槍隊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每到戰(zhàn)前,華爾都會做好充足的敵情偵查工作,進而部署具體作戰(zhàn)計劃。例如1862年2月的高橋之戰(zhàn)前夕,華爾就伙同何伯偽裝成洋商混入太平軍控制區(qū)域,親自刺探敵情。 行之有效的戰(zhàn)法則是華爾力克強敵的關(guān)鍵。 面對突然來犯的太平軍,華爾通常以軍陣迎敵人。其令部隊結(jié)成多個圓陣,每個圓陣分為五層圓環(huán),軍官在圓心發(fā)號施令,每層士兵由內(nèi)向外依次呈階梯狀排布,遇敵交替射擊,徐徐前進。太平軍面對這樣的陣法很難破陣,往往大敗而潰,洋槍隊乘勝掩殺。 ![]() ▲圓形戰(zhàn)陣 華爾洋槍隊尤其善打炮戰(zhàn),每次接敵都會進行一輪長時間的炮火準備,重點摧毀敵方工事,尤其善用火炮攻城。這種戰(zhàn)術(shù)在攻打青浦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青浦城墻按現(xiàn)今折算高約13米,是座易守難攻的堅城。華爾勘察后調(diào)集重炮猛轟選定城墻,打落碎石直至填平壕溝,再架上竹排做橋,兵士如潮水般猛攻城墻缺口,突破防線殺入城內(nèi)。 華爾通過此戰(zhàn)法屢破太平軍城池。李秀成氣憤道:“此鬼兵攻城,其力甚足……五、六時辰,其定成功也,其炮太厲害,百發(fā)百中,打壞我之城池”。 江蘇巡撫薛煥也在戰(zhàn)報中寫道:“英法也甚稱華爾之得力”,“將來成功,還賴華爾一人”。 清廷對華爾的卓越戰(zhàn)功亦極為滿意,除了豐厚的賞金外,晉升華爾為副將銜,華爾洋槍隊也正式更名為“常勝軍”。 此后,華爾更加賣命,率領(lǐng)常勝軍轉(zhuǎn)戰(zhàn)余姚、嘉定等地。逐利的本性促使常勝軍專挑硬仗、惡仗,參戰(zhàn)率遠高于清軍和英法軍隊。新上任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對華爾也頗為滿意,與其合作融洽。 在清廷的支持下,常勝軍規(guī)模越打越大。至1862年8月,常勝軍人數(shù)接近5000人,分為五個步兵團、一個狙擊隊,配備各類火炮39門,每門常備炮彈不少于200發(fā)。甚至擁有了一支長江艦隊,采購各類炮艦12艘。此外,常勝軍另配套兵工廠、運輸隊、戰(zhàn)地醫(yī)院等保障單位。華爾率領(lǐng)的這支雇傭軍已成為遠東地區(qū)舉足輕重的強軍。 ![]() ▲歐洲報紙插畫:常勝軍進攻太平軍城池局部 有了這樣的籌碼,華爾逐漸流露出一些傲慢驕狂的姿態(tài),雖入中國籍卻始終拒絕按照清廷要求剃發(fā)易服。不難看出,華爾應(yīng)該有著更大的野心和妄想。 但誰能想到正當華爾春風得意之時,他信仰的上帝決定不再庇佑他,一代冒險家的傳奇也將戛然而止。 09 人教版初中歷史課本是這樣表述華爾之死的:“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zhàn)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1862年9月,寧波告急。 李鴻章急令華爾率常勝軍跨省救援。為了讓華爾開拔,楊坊提前預(yù)支餉銀一萬兩。華爾得到賞金后火速乘英艦前往寧波。但當其趕到慈溪后,慈溪已被太平軍占領(lǐng)。翌日凌晨,華爾親自帶著幾名偵察兵來到慈溪城外圍,按慣例執(zhí)行他的戰(zhàn)前準備工作。 在華爾看來,這是一次極為尋常的偵察活動。 但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要發(fā)生了。 或許是出于屢戰(zhàn)屢勝的輕敵心態(tài),華爾的偵察一直抵近到了城墻之下,冒險進入了敵方的火力范圍。突然,守城士兵高呼:“什么人?”華爾自知行蹤暴露,拔腿便撤。 此時天已微亮,城頭響起一陣急促的鑼聲,緊接著便傳來數(shù)聲槍響,其中一槍不偏不倚,正好打中華爾胸口。華爾應(yīng)聲倒地,遂被同行士兵拖拽著逃回英艦。 三天后,華爾傷重不治而亡。 得知華爾戰(zhàn)死的消息,清廷和上海官紳集團都為失去一得力鷹犬而惋惜不已,其中要數(shù)老丈人楊坊損失最大。同治帝下旨:“著于松江、寧波兩府建立專祠,仍交部從優(yōu)議恤,以慰忠魂而示優(yōu)異。”作為一名外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能得到死后立祠的殊榮,清廷對華爾的贊許可見一斑。后來立祠一事受中外權(quán)力斗爭以及晚清局勢動蕩影響一拖再拖,直到1877年才在上海落實,于是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而寧波立祠則不了了之。 ![]() ▲常勝軍紀念碑。位于上海外灘公園,因華爾列居首位,而被稱為華爾紀念碑。此碑于1943年被日軍拆除 創(chuàng)始人雖死,但常勝軍的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 華爾死后,列強企圖染指常勝軍,特別是英國。最終清廷和列強相互妥協(xié),常勝軍先后由美國人白齊文和英國人戈登指揮,但實際歸李鴻章統(tǒng)領(lǐng),仍受清廷控制。 在之后撲滅太平天國的戰(zhàn)斗中,常勝軍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國人戈登更是將常勝軍發(fā)展到了巔峰,光攻克太平軍重要城池就有二十余座,戈登憑戰(zhàn)功被清廷升提督銜,賞賜黃馬褂。梁啟超曾對常勝軍做出評價:“李鴻章平吳大業(yè)(吳地,特指太平天國李秀成的江浙根據(jù)地),固由淮軍部將驍勇堅忍,而其得力于華爾戈登者實多?!?/span> 盛極而衰,自古如此。隨著太平天國日漸勢微,常勝軍也逃脫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jié)局。 對清廷而言,借師助剿只是權(quán)宜之計,李鴻章的淮軍一旦做大,常勝軍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至1863年,淮軍規(guī)模已超過四萬,光新式來復槍就裝備上萬支,更有各類火炮無數(shù)。應(yīng)了那句古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另一方面,英法列強始終沒有放棄對常勝軍的滲透,常勝軍將領(lǐng)也日益驕縱,愈發(fā)難以駕馭,蘇州殺降事件引發(fā)戈登和李鴻章公開決裂就是彼此矛盾的一個縮影。 ![]() ▲身穿黃馬褂的戈登 無論滿清權(quán)貴還是漢人士大夫,都從未放松對洋兵洋將的提防之心,當常勝軍出現(xiàn)尾大不掉之勢,清廷便密令李鴻章“乘勢利導,妥為遣散”。 時間撥到1864年,天京被圍,太平天國覆滅在即。湘淮軍事集團并不愿與常勝軍瓜分天京的天量財寶,更不希望常勝軍分走中興大清的蓋世奇功。 6月,李鴻章下令解散常勝軍,所有軍械輜重盡歸淮軍所有。 至此,晚清第一支雇傭軍退出歷史舞臺。 關(guān)于華爾之死還有一個小插曲。 作為一名合格的雇傭兵,在彌留之際,華爾還不忘上海當局欠他的餉銀。“蘇松太道欠我十一萬兩,泰記(老丈人楊坊的銀莊)欠我三萬兩”。并立下遺囑:“我愿我的妻子獲得五萬兩,其余交由我的一弟一妹平分”,囑托何伯和美國領(lǐng)事代為落實。 面對訛詐,清廷是拒絕支付的,于是華爾死后的四十年里,中美雙方一直在扯皮。直到1900年,庚子國難爆發(fā),在打服清王朝后,美國政府強行將這筆款項加到《辛丑條約》的美方賠款之中,清廷此時已無還手之力,只得接受。 10 雇傭兵是個古老的職業(yè),中外自古有之,尤其在歐洲,追溯到中世紀,雇傭兵甚至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兵源。 雇傭兵從本質(zhì)上是一個金錢驅(qū)動的戰(zhàn)爭機器,給錢就幫你血戰(zhàn)到底,不給錢就撂挑子走人。往往一個雇傭兵的軍費開支會是本國士兵的幾倍乃至幾十倍。以常勝軍為例,自組建到遣散,短短數(shù)年耗費清廷軍餉超過480萬兩白銀,僅華爾一人就賺得賞銀32萬兩,這些雇傭兵汲取的都是中國百姓的民脂民膏。 而可恨的是,常勝軍拿著中國的高薪,竟還將屠刀砍向中國百姓,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常勝軍極為冷血,對于太平天國占領(lǐng)區(qū)的中國百姓隨意屠殺。根據(jù)太平天國雇傭兵英國人呤唎估算(沒錯,太平軍也有外國雇傭兵),常勝軍和英法軍隊直接或間接屠戮的太平軍以及無辜中國百姓超過280萬人。 常勝軍打戰(zhàn)就是為了金錢,因此搶劫成性,每攻克一城必四散劫掠,江南膏腴之地荼毒甚深。 1862年4月,常勝軍攻破七寶城,將城內(nèi)所有商鋪、民居洗劫一空,此后一段時間居然直接帶動了上海典當業(yè)的一波高潮。 1862年5月,太平軍圍攻松江城,華爾下令堅壁清野,燒光城外所有村落?!澳锌夼洹?,“無數(shù)樓臺付劫灰”。 搶了老百姓不算,常勝軍發(fā)起狠來連官府也照搶不誤。 常勝軍有個華兵名叫朱和尚,伙同其他兩名華兵劫掠百姓,被李鴻章擒獲斬殺。朱和尚的洋長官奧倫心生不滿,縱兵搶劫府衙和縣衙,居然還兼職干起了拆遷隊的工作,連衙門里的楠木梁柱都一并拆走賣錢,臨走還不忘將縣衙官吏拖到大堂痛打一頓。 除了搶劫、縱火,欺男霸女的勾當對常勝軍而言更是家常便飯。“打入城者,鬼兵把門……大小男女,任其帶盡”。 對于華爾和常勝軍的暴行,李鴻章曾怒斥其為“磨難星”。就連英租界報紙《北華捷報》也忍不住發(fā)聲譴責常勝軍的暴行:“中國人總有一天要和這些人算賬”。 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雇傭兵往往難以受到法律的制裁。華爾和他的常勝軍雖早已消失在浩瀚的歷史汪洋中,但雇傭兵卻依然活躍在21世紀的今天,俄烏戰(zhàn)場上對戰(zhàn)雙方均投入大量雇傭兵作戰(zhàn),重復上演著昨天的故事。。。 愿世間再無滋養(yǎng)雇傭兵的土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