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是古代中國哲學經典,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其中第十六章的開篇語句“致虛極,守靜篤”傳達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學觀點,引導人們在現代生活中追求內在的平和和深度。 《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意思:
達到虛無的極端境界,固守寧靜達到厚重忠實。在萬物的生長發展中,我用虛靜之境界去觀察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萬物紛紜百態,都復歸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靜安息。平靜安息便是復歸了真生命。復歸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認識永恒便是光明。不認識永恒,就會任意妄為,后果兇險。認識了永恒,就能萬事包容。萬事包容,就能公義坦蕩。公義坦蕩,則為完全人。完全人,則與天同。天理法則必符合“道”,符合“道”就能長久,終身沒有危險。 | "致虛極" 強調了達到內在虛空或空靈狀態的重要性。這并不是指消極虛無,而是指在內心創造一片寧靜、平和的空間。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被繁忙、焦慮、雜念和物質欲望所困擾。"致虛極" 提醒我們要學會舒緩內心,不要被外界的喧囂和壓力所左右。這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冥想或與自然親近來實現。"守靜篤" 強調了在達到內在虛空后,堅守內心的寧靜和專注。這意味著保持內心的平和和冷靜,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面臨高壓、快節奏的生活,容易感到焦慮和不安。"守靜篤" 提醒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被外部的波動所干擾,培養耐心和冷靜,以更好地應對挑戰和壓力。(1)心靈健康: 在快節奏和高壓的現代生活中,追求內在的平和和寧靜對心靈健康至關重要。冥想、瑜伽和深度思考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2)情感管理: "守靜篤" 提醒我們在情感和人際關系中保持冷靜和寧靜,不被情緒所左右,有助于更好地應對沖突和壓力。(3)職業成功: 內心的平和和專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創造力。在職業生涯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4)生活滿足: 追求內在的虛空和平和有助于更好地享受生活,減少物質欲望的影響,重視內在的價值和精神層面的滿足。"致虛極,守靜篤" 是《道德經》中的經典教導,它提醒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追求內心的平和、淡泊和專注。這一理念有助于提高心靈健康、情感管理、職業成功和生活滿足。通過實踐冥想、深度思考和放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一古老的哲學智慧。
點贊關注,訂閱更多內容↓↓編輯:筆荷
您可能還想閱讀以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