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發病率極高,俗話說“十人九痔”便是此意。雖然說起痔瘡,大家似乎都很了解,但是對于痔瘡的概念,其實是有嚴格定義的。 那什么是痔瘡呢?其實凡是肛門內外突起的柔軟腫物都叫痔瘡。痔瘡一般按發生部位分為3種,分別是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如果得了痔瘡,往往會伴隨便血、疼痛、下墜感等癥狀,讓人坐立不安,影響生活質量。 痔瘡 是怎么產生的? ■■■■■■■■ 痔瘡 如何辨別? ■■■■■■■■ 有這么多原因可以導致痔瘡的發生,那不禁令人擔憂起來——如何辨別自己到底有沒有得痔瘡呢?下面就教給大家最簡單的初步判斷方法。 痔瘡的辨別首先是觀察是否有最典型的癥狀表現——便后出血,即大便后,廁紙上、糞便上或馬桶中可以見到血液,血液顏色一般呈鮮紅色。除了便血,還常會有肛門瘙癢、肛門周圍疼痛和肛周腫物等表現。 如果發現自己存在上述癥狀,那可能就和痔瘡的距離很近了,需要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進一步判斷和確定。 痔瘡 如何治療? ■■■■■■■■ 現代西醫治療痔瘡,一般采用手術的方法,通過割治來治療。割治雖然很快,但是容易復發,并且比較痛苦,在肛門處動手術,術口會接觸排泄物,很容易感染造成肛瘺,極大影響后續生活質量。 中醫治療痔瘡,通過內服外治的方法可以免去刀割之痛,往往也能起到讓痔瘡消失的效果。其中同屬于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醫學中有首古方,最善治療痔瘡,往往三五劑便能縮小痔瘡,解決煩惱。這首神奇的古方就是日本漢方家原南陽所創立的“乙字湯”。 “乙字湯,理痔疾脫肛痛楚或下血腸風,或前陰癢痛者。” 《叢桂亭醫事小言·卷七》 【組成】 大黃,柴胡,升麻,甘草,黃芩,當歸。 【常用量】 大黃10克,柴胡15克,升麻6克,甘草12克,黃芩15克,當歸12克。 【解方】 “乙字湯”是一首柴胡類方,方中柴胡不但能推陳出新,還能升能降,調節氣機。升麻一方面能升提,另一方面有收縮平滑肌之效,故柴胡配升麻便能升下陷之氣,收縮弛張之平滑肌。大黃亦能推陳致新,泄熱通便,消除淤堵之積滯,使血流通暢而痔瘡自能消除。痔瘡之成則便鮮血疼痛,此為熱毒聚集所致,故在大黃基礎上再配伍清熱之黃芩,和血之當歸,清熱和血而消熱毒,加強消腫止痛之力。最后配以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便能一起發揮止痛、止血、縮痔核、暢大便之效。 【現代研究】 乙字湯的現代研究也表明,其方具有多靶點治療痔瘡的效果,其主要通過調控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基質金屬蛋白酶 9(MMP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EGFA)等靶點的活性來發揮抗炎、止痛、止血、抗血栓等作用,從而起到治療痔瘡的效果。 痔瘡 以案觀證 ■■■■■■■■ 通過1則醫案來了解一下“乙字湯”的方證和實際臨床應用。 患者為中年男性,體格壯實,面色油光,文員工作,主訴便血5天。曾于當地某醫院就診,西醫診斷為:混合痔。指診提示:肛管緊張度適中,可觸及齒線上方及下方多個柔軟腫物。刻證:大便干,難解,呈羊屎狀,3~4天一解,喜食肉類,喜飲酒。肛門灼熱疼痛,不能安坐,便血,色鮮紅,心中煩躁,口臭。舌紅苔黃,脈弦滑。此為少陽證兼食毒、瘀血,治擬乙字湯加減治療。 【處方】 柴胡20克,黃芩15克,生大黃10克,升麻10克,當歸10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黃連5克,生甘草10克。5劑,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3天后患者告知,服藥后大便通暢,瀉后便覺肛痛減少,至今已無肛痛便血等癥狀,囑其繼續服藥觀察,如藥物服完已無不適則不必再診。 通過上述解方和醫案,我們對“乙字湯”的使用有了一定了解,那其具體的方證是什么呢? 此外,若患者見“乙字湯”證卻便血比較嚴重,并兼舌紅時,可以加用槐花、槐角、梔子、黃連等藥,以清熱利濕瀉火;若兼見腹痛腹滿,心下痞硬者,則可與大柴胡湯合用,以下積滯;而如果肛門疼痛較重,痔瘡比較多的,則可以合用金鈴子散或加延胡索、沒藥以理氣止痛。 注意 事項 ■■■■■■■■ “乙字湯”并不是治療痔瘡的萬能藥物,其使用還是有一定的限度范圍的,即辨證屬于陰證的患者不適合使用,具體注意事項詳見于下。 1. 四肢厥冷,舌淡,脈弱者,禁用; 2. 孕婦痔瘡者,禁用; 3. 體質虛弱,舌光無苔者,禁用; 4. 長期便秘者,不可久用。 乙字湯方歌 乙字湯中柴芩黃, 升麻甘草當歸嘗。 便血肛痛又便秘, 通腑泄熱消腫當。 小小的一首方歌,包含了“乙字湯”的所有重點,要牢記于心哦。 身體有任何不適癥狀 應及時就醫 養生調理不能代替治療 文中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本文作者:翟惠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中醫內科學專業 ★ 參考文獻: 1. 馮伸潔,王明強,連建偉.連建偉運用乙字湯治療痔瘡經驗淺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3,38(03):1102-1104. 2. 徐成木,杜美萱,朱維娜等.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法探討乙字湯治療痔病的作用機制[J].湖南中醫雜志,2021,37(12):152-157+177. —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