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療 養 生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活血止血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泄瀉,腎虛引起的腰膝無力,小兒筋骨不健等。栗子還有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作用,老年人常吃栗子,可起到防老抗衰、益壽延年的作用。 下面介紹幾則粥療方,供讀者朋友酌情選用。 01 栗子粥 取栗子5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栗子去殼、洗凈,大米淘凈,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粥,待煮至粥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也可將栗子去殼后研細,加入大米,煮粥后加糖調味食用。每日1劑,分2次食用完。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功效,適用于脾腎虧虛、食欲不佳、泄瀉、小兒筋骨不健、腰膝酸軟等。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 02 栗子芡蓮粥 取栗子、芡實、蓮米各30克,大米50克,紅糖適量。將前四者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共煮為粥,待粥熟后加入少許紅糖調味,每晚1劑,可連續食用。具有健脾溫腎止瀉功效,適用于脾胃虧虛、食欲不佳、五更瀉等。 03 栗子茯苓棗粥 取栗子、大棗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茯苓研細,大棗去核。大米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放入大棗、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即可,每日1劑。可健脾益腎,適用于脾腎虧虛、面足浮腫、納呆腹脹、神疲乏力、腰脊酸軟、頭暈耳鳴、大便溏稀、小便頻數、淋瀝不盡等。 作者:湖北 主任醫師 胡獻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