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和春雨君一樣的,一到睡前就胃口大開覺得很餓,但是又想著“帶著饑餓入睡,是成為美女的開始”硬生生忍下了。 睡前犯餓是夜晚的誘惑還是嘴巴太寂寞?其實都不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到底是什么導致的—— 晝夜規律會影響饑餓感 其實和晚上犯困要睡覺一樣,夜晚產生的饑餓感也離不開“晝夜節律”的作用。晝夜節律控制著“睡眠-清醒”周期、飲食時間和細胞的新陳代謝[1],讓你能在24小時的周期內進行有規律的生理和行為活動。 ![]() 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晝夜節律會影響人的饑餓感: 白天人體通常處于清醒狀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支持日常活動和思考;夜晚人體進入休息狀態,體內現存能量相對較少,并且睡眠會抑制食欲,所以食欲高峰出現在生理上的夜晚時段[2]。 此時,釋放進餐信號的胃饑餓素(Ghrelin)水平增加,通過激活下丘腦中與能量代謝相關的神經細胞,讓神經系統感知到體內的能量狀態,從而調節進食。 除了晝夜規律之外,還有這些因素會影響 除了受晝夜規律影響之外,一到晚上就餓,也跟下面這些原因有很大關系。 1、飲食結構不合理 如果白天攝入的食物過多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飯、面包等,這類食物消化速度快,很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從而讓人覺得饑餓[3]。最好攝入富含纖維素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它們需要更長時間消化,能讓人保持久一些的飽腹感。 ![]() 2、疲勞和運動量過大 在生活節奏緊湊的當下,人們忙碌了一整天,雖然疲憊,但體內消耗的能量卻并未顧及到及時補充,因此晚間饑餓感自然容易產生。 3、荷爾蒙水平波動 女性在生理周期的特殊時期,荷爾蒙水平波動會導致胃口增加[4],特別是晚上,很容易感到饑餓。 4、食物依賴 習慣性地在晚上吃零食,長此以往,就可能形成某種上癮和依賴性。到了晚上容易產生饑餓感,也可能是身體和頭腦對食物的渴望。 ![]() 5、壓力或情緒問題 生活壓力、抑郁、焦慮等神經心理因素,可能導致食欲不穩定,尤其是晚上,人們傾向于借食物來排解情緒。 如何做避免睡前饑餓 合理安排飲食: 注意營養平衡,合理安排三餐,每餐應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復合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食物,以保持飽腹感。此外,避免晚餐過量攝入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面食等,以免引起血糖波動,導致晚上容易餓。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每天喝足夠的水,不僅有助于維持正常代謝,還能避免因缺水導致的誤解為饑餓的感覺。 ![]()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盡量讓自己的作息時間穩定,固定時間上床休息和起床。這樣有助于調整生物鐘,減少晚上饑餓感的出現。 增加一些放松調節的活動: 如深呼吸、散步、瑜伽等,可以幫助放松生活壓力,減輕因心理緊張等情緒導致的饑餓感。 晚餐選擇合適的食物: 選擇一些健康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作為晚餐,例如粗糧、蔬菜、水果等食物,它們能提供豐富的纖維,令人產生飽腹感,并在晚間補充充足的營養。 ![]() 避免晚餐過于油膩和過量攝取: 晚餐過于油膩,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引起饑餓感。這時候可以適當減少用油量,食物以清淡為主。 適當增加午餐和下午茶: 午餐增加一些蛋白質和纖維素的食物,可以延長飽腹感。同樣地下午茶也可以減輕晚餐的進食壓力,降低晚餐過后饑餓的概率。 當然如果大家意志力夠強,也可以直接倒頭就睡,眼一閉一睜,一晚上很快就過去了…… |
|
來自: 昵稱724083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