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窗花影 中秋臨近,桂花暗香浮動,有一首詞也浮上了心頭,“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讀來有些惆悵。 在世間疲于奔命久了,有時突發(fā)奇想:背上簡單的行囊,擇一個清朗的秋日,說走就走。一個人遠(yuǎn)走天涯,徜徉于名山大川,荒漠原野。看陌上花開,天邊流云。一直走啊走,走到地老天荒,天涯盡頭。 紅塵牽牽絆絆,終究沒有走成。時光遠(yuǎn)去,世事滄桑,那一顆少年心,再也無處可尋覓。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rèn)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rèn)真地老去。” 那么,過好當(dāng)下的每一天,收起內(nèi)心的風(fēng)起云涌,盡量保持平和,不浮也不躁。唯愿往后余生歲月靜好,縱有大悲大喜,也化為靜水流深,波瀾不驚。 又是清秋時節(jié),“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銷魂的桂花四處飄香,折一枝芬芳禪意,釀一壇醉人好酒,慢慢飲啜,咀嚼歲月的滋味。或許如書上所說,不必遠(yuǎn)游,布衣飯菜,可樂終生。 今天應(yīng)個景,來欣賞劉過的一首《唐多令》——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時光荏苒,二十年之后重游故地,那會是怎樣的情景?一般情況下,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深深淺淺的記憶如同潮汐漲落。 劉過登臨安遠(yuǎn)樓,憶起浮云舊事,自然也是觸景生情,感慨良多,別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 當(dāng)年他辭別家園,進(jìn)京趕赴考試,途經(jīng)武漢,在安遠(yuǎn)樓度過一段青春疏狂的歲月。他結(jié)識了辛棄疾,陸游和陳亮等才子名流,一起談古論今,詩酒年華。 曾經(jīng)的“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dāng)世”,不料輾轉(zhuǎn)紅塵,數(shù)十載過去了,他依然是一介書生,一襲布衣。與功名無緣,空有壯志,苦于報國無門,這一切都令人唏噓感嘆。 屢次參加科舉考試,皆以名落孫山收場,劉過一度心意闌珊,就從此浪跡江湖。他一生懷才不遇。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蹉跎了二十年光陰,再度登上安遠(yuǎn)樓,憶起當(dāng)年也曾意氣風(fēng)發(fā),與名士文友共聚一堂,把酒暢談,指點(diǎn)江山,真是恍如一夢。 時光倏忽,如白駒過隙,朋友風(fēng)流云散,大多老去凋零。雖故地重游,劉過已是垂暮之年,當(dāng)年的豪邁激情也消失殆盡,望著一江滔滔東逝水,身世之感與家國之愁,一齊涌來,苦悶之情難以排遣。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這開篇就營造出清冷的氛圍,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卷,慢慢鋪展開來。 滿目破殘的蘆葦,搖曳著蕭瑟,布滿了水中的汀洲,“寒沙帶淺流”,與蘇軾的“寂寞沙洲冷”異曲同工,寒意撲面而來。 滄桑二十年后,再以過客的身份登臨安遠(yuǎn)樓。 “柳下系舟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時序匆匆,他亦匆匆來去。不過是短暫逗留,柳樹下的小船還沒系穩(wěn),過幾天又是中秋,感嘆自己萍蹤不定,又將在哪兒過中秋呢?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江山風(fēng)物依舊在,心中的舊愁未盡,新愁又添。漂泊多年,知交半零落,昔日聚會的好友,現(xiàn)在都在嗎?還好嗎? “舊江山渾是新愁”,指的是半壁江山依舊,卻是殘山剩水,江河日下。比起懷才不遇的舊愁,這段新愁更顯得凄涼。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何以遣愁?邀二三知己,把酒言歡。到底還是蒼涼,因為美酒易得,少年情懷卻不再如初。 這首詞清新通俗,言簡意豐,淡語有深情。它深受人們喜愛,在當(dāng)時就廣泛流傳開來,使《唐多令》這一冷門的詞牌,也增加了熱度,被才子詞人們紛紛填詞,悠悠傳唱。 秋風(fēng)吹起,桂花香濃。愿你桂花載酒,重拾一份閑逸與灑脫,奔赴一場有詩有酒的浪漫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