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作 【詩詞文化】 岳飛的《滿江紅》為何這樣“紅”? 文/月滿天心 翻開《全宋詞》,你會發現有許多首《滿江紅》。電影中的《滿江紅》是岳飛根據詞牌填的詞。那么,詞牌是怎么來的?《滿江紅》這個詞牌又有什么含義呢? 詞牌,就是樂府或者教坊的唱詞格式名稱。古時,律詩和詞都是配樂演唱的,但是律詩只有四種格式,很容易理解分辨,可是詞不同,詞有一千多個格式,無論是演唱還是記錄都十分麻煩,于是就給這些格式分別取了名字,即詞牌。每一個詞牌,都代表著一首固定樂曲。 詞牌并不是隨意命名,一是根據樂曲的名稱命名,如《菩薩蠻》。在教坊詞開始成型的初級階段,有女蠻國來大唐進貢,這些女蠻國的女子與漢人十分不同,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高貴典雅,外形很像畫像中的菩薩,于是教坊譜寫新曲《菩薩蠻》曲,漸漸形成一個固定的詞牌;二是在著名的詞中摘取幾個字,如《如夢令》,是唐莊宗所寫的一首教坊曲,詞中有如夢、如夢等句子,就形成了《如夢令》的詞牌;還有一種情況是根據詞意取名,如《滿江紅》,這支詞牌源自《冥音錄》中的一個曲子名,最初叫作《上江虹》,上,即是滿的意思,據說是描寫一種紅色的水草鋪滿江面的景象,所以又叫《滿江紅》;還有一類詞牌來自一段故事,如《一斛珠》,講述的是唐玄宗因楊貴妃冷落梅妃,又于心不安,于是差人給梅妃送了一斛珍珠。梅妃心寒,將珍珠如數退回,玄宗感慨作《一斛珠》曲傳唱,后來《一斛珠》便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牌。 宋代是詞的高峰期,但宋代的詞牌有很大一部分延續自唐代教坊,所以宋人作詞其實是填詞,即按照固定的詞牌、樂曲來填寫一闋詞,有著固定的格式和音律,填詞者不能逾矩。 宋詞分為三類,一類是小令,比較短小的詞;一類是中調,字數較多,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第三類為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滿江紅》,就是一闋長調。 除詞牌正體(樣本)之外,在流傳過程中,詞牌與詞意可以完全沒有關系,比如《憶江南》可以完全不用涉及江南,《滿江紅》的意思也不是講紅色的水草鋪滿江面。 填詞,不僅是在固定的詞牌內抒發感情,寫意或者敘事,填出的詞還要協音律,可唱。李清照在《詞論》一文中強調詞配合詞牌所對應的曲調以及演唱的重要性,并系統地闡述了優秀詞作的標準——那就是協音律,用詞高雅,立意不俗。 從唐教坊到宋代,經過了多年沉淀,詞的高峰預期而至,大家頻出,比如柳永將樂府舊聲變為新聲,始填《滿江紅》。但作為婉約派詞宗的宋詞權威發言人李清照認為,柳永的詞雖然挺適合音律的,但是用詞卻俗不可耐。張先、宋祁、元絳等人的詞不錯,但整篇看就不行。然后是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人,他們名揚天下學富五車,但是他們的詞,卻不通音律……因為詞卻要分五音(宮商角徵羽),然后又分五聲,六律,還要分發音的清、濁、輕、重。 李清照點名將宋代大詞人都批評了一遍,卻無人提出異議,因為她說的對,詞首先要協音律才算標準。 但岳飛填寫的《滿江紅》是個例外。 按照李清照的標準,岳飛的《滿江紅》套用《欽定詞譜》,靖字應該用平聲,所以靖字出韻了。 靖康之恥后,備受奸臣掣肘的抗金名將岳飛在《滿江紅》中發出怒吼: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他要上戰場,救回二帝,痛殺金兵,救民于水火,奪回失地! 靖康是特定的年號,有無法替代性,所以岳飛的《滿江紅》,在氣勢上是悲壯的,在題意上是鼓舞人心的,哪怕在音律上有些許出韻,也并不影響它的通篇氣脈洶涌,慷慨激昂。 岳飛的《滿江紅》沒有嚴格按照平仄與音律來填寫,卻成為了一闋里程碑一樣的存在。宋詞浩如煙海,大家頻出,但岳飛的《滿江紅》脫穎而出,成為歷代吟誦的經典,也成為愛國詩詞的名篇。 岳飛的《滿江紅》為何紅了千年,不是因為它嚴格押韻和通協音律,而是在一個特殊時期,一個將軍為救國發出的怒吼,是民族中流淌的愛國情懷。這闋詞,激勵著后來的人銘記歷史,初心不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