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山谷處在阿賴山和外阿賴山之間,屬于地殼斷裂下陷形成的谷地,后經冰川侵蝕擴寬形成U形寬谷,所以阿賴山谷的谷底寬闊、兩岸陡峭,有足夠的“胸懷”容納南來北往的客商和,以及許多進行重要軍事行動的軍隊通行。而阿賴山與外阿賴山,從地理區劃來看,它們都屬于帕米爾高原。
我們不妨將阿賴山谷放置在帕米爾高原板塊中進行解析。前面我們分析帕米爾高原時講過,作為由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匯集而成的“山結”,帕米爾高原并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的高地。
輪廓基本可以用“四橫一縱”來概括,其中四橫就是指南天山山脈的阿賴嶺—外阿賴嶺、興都庫什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一縱就是薩雷闊勒嶺,也是東、西帕米爾的分水嶺。形象比喻的話,很像一個“彐”字,只不過西帕米爾內部的山地,并不只有“三橫”。
那么劃定帕米爾高原的邊界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因為西昆侖山脈的存在,東部邊界是很清晰的,西邊的帕米爾高原是緩慢深入到吐火羅盆地的,這使得高原與盆地之間存在大片緩沖的坡地,再加上噴赤河并非是在坡地邊緣,而是在高原與坡地之間“收割”了幾乎所有西帕米爾的水系,所以認定帕米爾高原的西邊界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不過考慮到維持人類生產生活的條件而言,無疑以噴赤河作為帕米爾高原的西邊界是合適的。因為噴赤河以東的帕米爾高原腹地生存環境截然不同于噴赤河以西的坡地。至于南邊界自然就是興都庫什山脈,而北部邊界就是與西昆侖山脈具有一樣屬性的阿賴山。不過由于阿賴山谷的存在,阿賴山明顯與南天山腹地的諸板塊更為密切,比如費爾干納盆地。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從地理角度還是地緣角度看,處于南天山山脈南部的阿賴山谷并沒有像塔什庫爾干河谷那樣,被視為是帕米爾高原的一部分,反而是作為南天山山脈的西南板塊存在。這也正是阿賴山谷現在在行政上歸屬吉爾吉斯斯坦,而不是塔吉克斯坦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干旱的中亞,有流水的地方才有生機。當盛行西風帶來的水汽,受兩側山脈的地形抬升作用影響,會降下大量地形雨,加上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流入山谷,便匯集成了一條河流,這條河就是克孜勒蘇河(Kyzyl su),屬于阿姆河重要支流瓦赫什河的上游。實際上,若是新疆喀什的當地人,聽到這條河的名字時腦袋上肯定會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實也難怪如此,因為新疆喀什地區也有一條克孜勒河(Kyzyl su),發源于塔吉克斯坦境內海拔6048米的特拉普齊亞峰(即列寧峰),是塔里木河重要支流的喀什喀爾河的上游河段。在突厥語中“克孜勒”意為紅色,“蘇”為水,即河的意思,“克孜勒蘇”就是“紅水河”,所以在克孜勒蘇后再加個“河”字,是有畫蛇添足之舉的。
但為了區分這兩條源頭幾乎快對接的河流,同一名字下也不得不做出如此區別,即中國境內的標注為“克孜勒河”,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則稱為“克孜勒蘇河”。之所以都稱為“紅水河”,則跟流經第三紀紅泥巖層有關,河水中夾雜有大量紅色細泥沙,所以顏色呈紅褐色。古人對這兩條顏色相同,流向卻相反的河流,印象十分深刻,也因此有了“蔥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的記載。
從地形結構上看,克孜勒河所切開的正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角,所以克孜勒河谷也可以被視為阿賴山與西昆侖山脈的地理分割線,而克孜勒蘇河則可視為阿賴山與外阿賴山的分割線了。在這樣的分割線中,誕生出一條沿河而生的道路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以沿克孜勒河一路向西,翻越伊爾克什坦山口進入克孜勒蘇河就是最常見的選擇了。
所以漢時張騫出了疏勒,沿著克孜勒河一路向西,在伊爾克什坦山口并沒有遇到太大困難就進入到了阿賴山谷(Alay valley)。豁然發現在穿越狹窄的克孜勒河谷后,竟然有一片如此開闊的河谷草原。事實上,阿賴山谷的氣候環境格外適合牧草生長,于是便成了中亞游牧人的天堂。
這些游牧人口聚居成一連串的村落或部族,也支撐了后來古絲綢之路上來往商旅的食住補給。不過張騫并不會太深入到阿賴山谷內部,而是在今日喚作“薩雷塔什”的城鎮轉頭向北,穿越阿賴山去往費爾干納盆地。這并非是為了縮短路程,而是因為東北-西南走向的阿賴山,在綿延數百公里后,將與外阿賴山合圍在一起擠壓起更高大的雪山,克孜勒蘇河也將進入險峻的峽谷河段。
如果不在阿賴山谷的東北部就尋找道路進入費爾干納盆地的話,張騫很快就會看到,連綿的雪山將阻隔在他和大宛之間,而大宛是更有可能找到大月氏人的地方。這種路線選擇,一方面打通了一條溝通東西文明最順直、最便捷的路線,另一方面也解釋了阿賴山谷為何在地緣結構上與費爾干納盆地等南天山諸板塊更親近的原因。
如今,從費爾干納盆地的奧什城(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城市)到我國的新疆喀什,整個行程就是沿用了這條路線:先取道M41帕米爾公路,向南翻越阿賴山;隨后自西向東穿過阿賴山谷,一直到吉國與中國邊境的伊爾克什坦口岸;最后沿著中國境內的克孜勒河,穿過阿賴山與西昆侖山的交會區,經烏恰縣進入喀什綠洲。
所以作為必經之地的阿賴山谷,就成了古絲綢之路中的一條重要通道,對于古代中國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甚至起自中國南疆鐵路喀什站的中吉烏鐵路南線方案也途徑于此,要知道該鐵路若建成,將中國到東歐、中東的最短貨運路線,貨運路程將縮短900公里,時間將節省7至8天。
上期回顧:塔吉克族: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雄鷹,中國唯一原生的白種人民族
備注:本文是《中亞合集》的第48章的原創作品,僅為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