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京,所有人都應該想到了日寇在南京造的孽“南京大屠殺”。 南京其實并不是不戰而棄,在保衛南京的戰斗中,有18位將軍壯烈殉國,他們不該被遺忘。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如何都要記住這些抗日英雄的名字。 ![]() 蕭山令 1. 蕭山令,湖南弋陽縣人,生于1892年,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 在1937年南京保衛戰期間,任陸軍南京衛戍軍憲兵副司令、首都憲兵司令、戰時南京市長兼任數職,率部防守上星河、雨花臺和光華門等陣地。 蕭山令率部掩護主力撤退,與日寇近身肉搏,拼殺近五個小時,最后彈盡糧絕,拔槍用最后一顆子彈自殺殉捕,時年45歲。后國民政府追贈蕭山令為陸軍中將。 ![]() 2. 高志松,廣西岑西人,生于1898年,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 1937年8月參加淞滬會戰,因戰功升任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 同年12月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與262旅朱赤湖共同防守雨花臺,頑強抗擊日。進攻數日,斃敵數千,最終因朱氏所部262旅傷亡殆盡,高志松所部受到三面攻擊,但高志松仍率領余下將士與日寇進行肉捕,最終彈盡糧絕,全旅將士壯烈殉攻,時年39歲。后國民政府追贈高志松為陸軍中將。 ![]() 3.羅策群,廣東新寧人,生于1893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工科畢業,第66軍159師少將、副師長。 淞滬會戰期間,曾與日軍血戰九天九夜,因戰功升任159師副師長。 南京保衛戰期間,帶行159師師長職。羅策群奉命率部在紫荊山北路岔路口阻擊日寇,在沖鋒時不幸中彈練全師2000余名將士壯烈訓練,時年44歲。國民政府追贈羅策群為陸軍中將。 ![]() 4.朱赤,江西修水人,生于1900年,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 第88師262旅少將旅長,淞滬會戰時,率部首戰日寇南京保衛戰,率部駐守雨花臺期間奮勇殺敵,與日寇反復肉搏。 在數個陣地相繼淪陷后,依然率領殘部依靠工事頑強抗擊日寇,最終朱赤及殘部100余人因彈盡力竭全部殉國,后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 5.易安華,江西宜春人,生于1900年,黃埔軍校第三期憲兵科畢業,第87師259旅少將旅長。 淞滬會戰時曾率部擊殺大量日軍,南京保衛戰期間,防守中華門右翼陣地,易安華所部與日軍第九師團鏖戰八個小時,重奪光華門陣地。 期間,易安華身負重傷仍不肯撤離,最終受到三面圍攻。激戰中,義安華腰部中彈身亡,遺體不幸落入護城河,時年37歲。后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 6.姚忠英,廣東平遠,生于1896年,黃埔軍校第二一期畢業,第83軍156師少將參謀長。 姚忠英任團長 時由廣東韶關奔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因戰功升至第83軍156師少將參謀長。 南京保衛戰期間,奉命率部以36師預備二營在紫金山以東的青龍山和龍王山一帶,掩護第一線守軍退守,突破陣營與攻勢兇猛的日軍連日激戰,部隊傷亡慘重,退入太平門后,為掩護友軍,率部沖鋒,身先士卒,最終中彈,壯烈殉國,時年39歲。 ![]() 7.司徒非,廣東開平人,生于1893年,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第66軍160師少將參謀長,參加過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期間,在湯山阻擊日寇,12月10日奉命突圍,率部在太平門突圍,后在大水關與大批日軍遭遇,與日軍激戰三天三夜。 13日,司徒非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所部數千將士均戰死沙場。后司徒非將軍靈位入祀忠烈祠。 ![]() 8.李蘭池,遼寧錦西人,生于1898年,東北陸軍將武堂第七期步兵科畢業,第57軍一二師少將副師長,參加過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期間,在蔣廟一帶與日軍作戰。李蘭池親自上陣督戰,擊退日軍數次進攻。 南京城破后奉命突圍,李蘭池在太平門附近率部沖鋒時中彈身亡,壯烈殉國。 ![]() 9.劉國用,廣東梅縣人,生于1898年,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第74軍第58師174旅少將副旅長。 南京保衛戰期間駐守牛守山,在與日軍鏖戰三日后,退守水西門以東作為預備隊。 13日與數千將士于水西門外因彈盡殉國。 ![]() 10.藍運東,湖南醴陵,生于1899年,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預備第十師少將參謀長。 在12月8日在保衛南京時殉國,時年38歲。 ![]() 11.萬全策,廣西蒼梧人,生于1902年,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一旅少將參謀長。 南京保衛戰期間,防守紫金山南部,指揮所設在紫金山第一峰,在作戰最激烈的11日陣亡,時年35歲。 ![]() 12.雷震,四川蒲江人,生于1901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兵科畢業,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旅上校副旅長。 南京保衛戰期間,堅守紫金山陣地,率部抗擊日軍勁旅禁衛師團,歷戰日寇后陣亡殉國,時年36歲。 國民政府追贈為政為陸軍少將,入祀蒲江忠烈祠,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雷震將軍為革命烈士。 ![]() 13.謝成瑞,江西南康人,生于1905年,法國里昂中法大學陸軍專業畢業,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一旅二團上校團長。 12月10日在光華門兩次擊退破城日軍,帶病參戰的謝成瑞在戰斗中被火焰所傷,由于身體虛弱,被失控擁擠的人群踩倒身亡,時年32歲。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 ![]() 14.華品章,四川西昌人,生于1902年,黃埔軍校第四期炮兵科畢業,第88師262旅上校副旅長。 參戰淞滬會戰后,在南京保衛戰期間駐守雨花臺,多次擊退日軍兩個聯隊的進攻,12日下午與旅長朱赤率殘部100余人斃傷大量日軍,最終因彈盡,于262旅全旅將士壯烈殉猛,時年35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 ![]() 15.韓憲元,廣東文昌人,生于1902年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畢,第88師262團上校團長。 淞滬會戰時英勇抗擊日寇,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便是副手。 南京保衛戰期間,防守雨花臺陣地,與日軍激戰數日,誓死抵抗,終因彈盡在雨花臺與旅長朱赤及全旅將士壯烈殉國,時年35歲。國民政府追贈韓憲元為陸軍少將。 ![]() 16.王繼福,廣東梅縣人,生于1902年,第66軍159師477旅上校副旅長,淞滬會戰時曾奮勇抗擊日軍。 南京保衛戰期間在湯山拒敵,南京失守后隨66軍從太平門突圍,突圍戰斗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黃繼福為陸軍少將。 ![]() 17.蔡如柏,廣西邕寧人,生于1898年,廣西陸軍干部養成所畢業,第66軍160師956團上校團長,參加過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期間,在湯山阻擊日寇,13日隨部突圍至湯山時遭到日軍第16師團主力攻擊,激戰中不幸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蔡如柏為陸軍少將。 ![]() 18.程志,湖南醴陵人,生于1907年,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第74軍第51師302團上校團長,參加過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期間,防守南郊及水西門外一帶,多次擊退日軍猛烈的進攻,最終程志腹部被日軍機槍擊中九彈,腸斷而出,壯烈犧牲,時年30歲。后國民政府追贈程志為陸軍少將。 致敬先烈,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如何都要記住這些抗日英雄。 雖未謀面,但受其恩,歷史書很小,卻裝不下他們的偉大,隨手一翻就是他們的一生,勿忘國恥,勿忘英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