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什么?思考是人們針對一個或多個對象進行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換言之,思考就是把在實踐中獲得的感性東西在頭腦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過程。思考之于人,像空氣、水、食物一樣重要,不可或缺,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它可以讓一個人生活變得更多彩,精神變得更強健,內心變得更豐富,思想變得更深刻,行事變得更通達,舉止變得更文明,心態變得更寧靜。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一睜眼,就被信息的洪流淹沒。如果不想隨波逐流,失去自我,就需要保持和提高思考能力。因為思考能力,不僅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產生指數級的差異。
思考是大腦運轉的潤滑劑。人之所以被稱之為“萬物之靈”,就在于有思想、會思考。人與人智慧高低的區別,也在于是否善于思考,有沒有敏銳的透視力和深刻的思維力。記得有人說過,思考是大腦的修行,一個人要敢于突破思維的僵局,跳出習慣的禁囿,讓大腦經常轉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勤于思考,經常思考會使大腦更加機敏靈活,長期不思考大腦就會變得越來越遲鈍。一個人如果沒有時間思考,大腦就會像一臺機器,完全按照別人的指令運轉。
思考是學習知識的消化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告誡我們,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疲倦而無所得。法國作家伏爾泰認為:“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認為:“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這些名言告訴人們,思考是一個消化知識、吸收營養的過程,只有把學與思結合起來,在學的基礎上思,在思的前提下學,才能把所學化為己用。
思考是獲取才能的催化劑。思考,能使人撥開迷霧發現事物的本質,探求到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上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么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著名作家莫泊桑說過:“天才不過是不斷地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思想,沒有思考就沒有創新。只有善于并認真思考,才能把前人的學問融會貫通,最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唯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將知識變成智慧、變為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