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王朝掌上明珠的清朝格格們好像永遠(yuǎn)都逃不出和親的怪圈,從后金時期努爾哈赤與蒙古衛(wèi)拉特部的明安達(dá)布郞吉的聯(lián)姻,到康熙帝將端靜公主嫁給科爾沁部領(lǐng)袖噶爾臧,格格們的婚姻都在為政治服務(wù)。 和親成了清朝統(tǒng)治者處理民族關(guān)系和邊疆治理方面最重要的手段。滿人格格的石榴裙連同以一當(dāng)百的巴牙剌兵,成了清朝向外征服的不二手段。 到康熙臨朝時,朝廷內(nèi)外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太平,內(nèi)有鰲拜專權(quán),攪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外有三藩據(jù)邊,整個西南聽調(diào)不聽宣,儼然國中之國。 東南沿海也不太平,雖然朝廷禁海,但海峽對岸的臺灣卻盤踞著鄭氏家族的龐大水師,復(fù)辟明朝恢復(fù)漢人正統(tǒng)的呼聲甚囂塵上;天下初定,原本就與滿人貌合神離的蒙古又開始蠢蠢欲動,康熙的日子著實不太好過。 幾百年前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的威勢令康熙極為忌憚,無論如何都不能給蒙古各部再次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機(jī)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喀喇沁部被康熙看在眼中,和親!唯有和親才能保扶大清來之不易的江山。 既然要和親,最重要的便是出嫁的人選,康熙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掌上明珠——端靜公主。 端靜公主是康熙帝的第五個女兒,自幼文靜,同其他公主比起來,端靜公主分外乖巧,深受康熙喜愛。和親之人選定,剩下的便是為公主挑選如意夫婿了,康熙將目光放在了杜楞郡王扎什之子噶爾臧身上。 作為后金的親密盟友,扎什為清軍入關(guān)立下了汗馬功勞,1704年,扎什因病去世,噶爾臧襲爵成為扎薩克杜楞郡王,成了喀喇沁部的統(tǒng)治者。 受父輩的影響,噶爾臧自幼與康熙感情密切,其能順利繼位與康熙的庇佑密不可分,在康熙看來,這次將端靜公主下嫁蒙古可以讓噶爾臧對自己更加死心塌地。 畢竟喀喇沁部是距離清朝京城最近的蒙古部落,是清朝與蒙古草原之間的天然屏障,籠絡(luò)住了喀喇沁部,就相當(dāng)與在大清北大門外放了一條忠犬,為防備蒙古各部入侵有著極大的政治意義。 可即便如此,為人父的康熙在嫁女時也有濃濃的不舍,畢竟路途遙遠(yuǎn),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作為愛女心切的老父親,康熙為端靜公主日后的生活做滿了打算。 在端靜公主出嫁之前,愛女心切的康熙派人在草原上為女兒修建了一座極為豪華的公主府,并親自提筆為女兒寫了一塊“宜家昌后”的匾額,字里行間寫滿了康熙帝對女兒日后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這還不夠,為了盡量減少遠(yuǎn)嫁他鄉(xiāng)女兒的思鄉(xiāng)之情,整座公主府都按照京城的樣貌建造,乍看上去,除了瓦礫顏色之外,公主府好似迷你版的紫禁城。 女兒是父親的心頭肉,康熙雖貴為帝王但也不能免俗,遠(yuǎn)嫁他鄉(xiāng)的端靜公主的現(xiàn)狀成了老父親的心病,為了端靜公主的婚后生活,康熙從政策上加強(qiáng)了對喀喇沁部的扶持,生怕愛女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 猶嫌不夠的康熙帝化身為愛走天涯的慈父,三次到喀喇沁部巡視。在巡視過程中,還在端靜公主府中小住。 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前往喀喇沁,慷慨地為當(dāng)?shù)毓賳T們贈送了新的官袍、服飾、布匹和銀兩。最最重要的是他“順道”看望了端靜公主,并在公主府中暫住了幾天。 時隔五年后,康熙帝再次來到喀喇沁看望端靜公主。端靜公主得知父親前來的消息十分激動,和丈夫噶爾臧設(shè)宴招待了康熙帝。席間夫妻二人盡顯甜蜜,看此場景,康熙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喀喇沁。 可一代明君也終有疏漏之時,噶爾臧展現(xiàn)出的溫柔與體貼只不過是在康熙面前演的一出好戲,端靜公主的日子并沒有那么舒心。 端靜公主的真實生活 端靜公主的生活并不幸福,作為貴人的女兒,她在皇宮中的地位一向比較微妙,所有的寵愛都源于康熙。她也深知自己遠(yuǎn)嫁喀喇沁部的意義,為了維護(hù)滿蒙友好關(guān)系,面對康熙帝的詢問,端靜公主從未表露過自己的委屈。 其實端靜公主的生活并不如意,噶爾臧接替父位成為喀喇沁部族的領(lǐng)導(dǎo)者后,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巡查上,幅員遼闊的喀喇沁草原讓噶爾臧有的是機(jī)會夜不歸宿,端靜公主與噶爾臧的感情逐漸淡漠。 再加上康熙帝多次削減喀喇沁部族的土地,讓噶爾臧對康熙帝的不滿逐漸轉(zhuǎn)移到了端靜公主的頭上。木蘭圍場、避暑山莊不說,康熙還已防御為由占據(jù)了古北口以北和茅溝七家以南的大片土地。其中就包括被噶爾臧視作重鎮(zhèn)的承德。 康熙這一通迷蹤拳打下來,硬生生的喀喇沁部族這個在塞北聲名赫赫的打部落削成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中旗翼,噶爾臧對自己這個岳父充滿了不滿和憤怒,可實力不濟(jì),只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端靜公主就成了噶爾臧的出氣筒。 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應(yīng)是同林鳥的夫妻逐漸形同陌路,端靜公主成了噶爾臧晾在公主府中的擺設(shè),一望無際的草原成了端靜公主的牢籠,入目皆是陌生人,入耳盡是他鄉(xiāng)語。 一切的苦悶在額爾敦出現(xiàn)后煙消云散,額爾敦是從京城隨端靜公主來到喀喇沁的侍衛(wèi),熟悉的京腔,共同的話題很快讓端靜公主感到很親切和溫暖。 在充滿了冷漠和排斥的草原,同額爾敦談心成了端靜公主唯一可以傾訴心中的煩悶和憂慮的方式,這讓她的生活變得稍微好過了一些。公主與侍衛(wèi)之間的故事本就有著致命的傳播性,額爾敦調(diào)到公主身邊不久,便有公主偷情帥侍衛(wèi)的流言蜚語傳播開來。 流言的傳播速度極為驚人,極短的時間公主與侍衛(wèi)的丑聞便傳遍了整個草原。端靜公主的危機(jī)來了! 悲劇的結(jié)尾 流言蜚語很快便傳到噶爾臧耳中,一想到頭上油油的綠色,噶爾臧便怒不可遏,噶爾臧深知抓奸拿雙的道理,趁夜悄悄地闖進(jìn)了端靜公主所在的西苑。 燭光映射之下,窗邊留下了端靜公主與一個年輕男子的剪影,房中不時傳來輕笑,見此情景,噶爾臧怒火中燒,一腳踢開房門沖了進(jìn)去,房中的笑聲戛然而止,映入眼簾的是端靜公主錯愕的臉龐。 噶爾臧一聲怒吼,飛起一腳踢向端靜公主,噶爾臧是個力大如牛的糙漢。端靜公主哪能受得了噶爾臧的全力一擊,一聲慘叫過后直接萎靡在地,很快便香消玉殞。 這一腳帶給了噶爾臧滔天大禍,愛女的蹊蹺離世引起了康熙的懷疑,第二年,聽聞噶爾臧在喪期內(nèi)行為不端,霸占他人妻子的事情后,康熙抓住機(jī)會派人前往喀喇沁查探愛女離世的真相。 沒想到還真的查出了端倪,噶爾臧不僅在端靜公主的喪事期間張狂作樂,對皇室大不敬,還私吞用于治喪的銀兩。此案一出,龍顏大怒! 康熙帝憤怒地下令剝奪噶爾臧的爵位,并判處他斬刑。為了端靜公主的名譽(yù)的,冷靜下來的康熙又將噶爾臧的改判為終身監(jiān)禁在京。喀喇沁部族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最終由噶爾臧的弟弟繼承。 自康熙五十年起,噶爾臧被困在京城,直至病逝都沒能踏出府門一步,他也成了康熙帝在位期間額駙中唯一一個獲罪的駙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