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疆邊陲沿邊行 ——赴黑龍江、同江、撫遠、饒河游 圖文/晨 陽 人生的路,猶如一路風景,充滿回憶。2023年“五一”小長假決定出去走走,放松身心,享受美好。 2023年4月30日,“五一”小長假的第2天,我和愛人亞芬、四哥柏軍早4點50許乘上旅游大巴,開啟了我們赴同江、撫遠、饒河之旅。 這次我們出行是由雙鴨山明閣旅行社組織的,100余人分乘兩臺旅游大巴和6臺自駕車出行。 7時許,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第一站:同江。 同江:“三江”在此匯合 同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南岸,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板塊之一,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相望,邊境線長170公里,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赫哲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區,是貫穿祖國南北公路大動脈“同三”公路的北端起點,盛產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富集名優特魚水產品,素有“魚米之鄉”美譽。同江具有優美的生態環境、純樸的赫哲民俗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被稱為“濕地天堂”和“天然氧吧”,境內匯集了大口岸、大界江、大濕地、大農業、大冰雪、特色民族等旅游資源。 7點10分許,細雨蒙蒙,細雨中還夾雜著飄落的雪花。冒著雨雪我們一行來到了同江“三江口”。 何為“三江口”?這里是黑龍江、松花江的匯合處,匯合后俗稱“混同江”,故名為“三江口”。 據導游介紹:“三江口”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我國的赫哲、滿漢軍民曾多次在此痛擊沙俄對我國的侵略,故有“古戰場”之稱。 來到“三江口”廣場,據了解,廣場占地面積達3.2萬多平方米,空中鳥瞰為橢圓扇形。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同三公路起點標識。據了解:“同三”公路始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終點為海南省三亞市,全長5700多公里,跨越九省一市,是國家規劃建設的“五縱七橫”主干線中最長的一條,是唯一一條貫通中國沿海地區的高速公路。 舉目眺望,廣場有座標志性建筑:“同三”公路建成紀念塔,塔高32米,通體潔白,是一個巨大的S型圍繞著一個三角體,在三角體的頂端橫著5個金屬環。塔尖的5環代表著同三公路全長近5000公里,塔柱10個黑白相間的格子代表同三公路所經歷的九省一市,九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一個三亞市。五環是一短橫,塔身是一豎,一橫一豎組成了拼音字母“T”,代表同江市的開頭字母“T”,其向上的“S”,代表著三亞市的開頭字母“S”,這條路把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與祖國最南端的海南省連接在了一起。遠眺標志塔猶如一排展翅翱翔的白鴿,翱翔在廣場上空。 沿紀念塔前走10余米便來到了江岸。說是叫做“三江口”,實際上這里是黑龍江與松花江兩江交匯地,這第三江是兩者混合后形成的同江。更為奇特的是,黑龍江水色呈墨綠色,平緩而坦蕩;松花江泥沙較多呈黃色,黃色的松花江與墨綠色的黑龍江匯合后的江水洶涌澎湃,水色分明,東流數十里不混。 站在江邊,靠近我們岸邊的是松花江,對岸就是俄羅斯,兩國以江為界。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浪濤光涌,江中的小島在茫茫的水波中時隱時現,使我如臨仙境,飽覽“兩國”界江的大美風光。 7點40時許,我們又乘車去往下一站:撫遠。 撫遠: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 一天一個太陽,點燃新的希望;一天一個故事,每天都不尋常。 東北的天氣變幻無常,這都快到5月了咋還下起了鵝毛大雪,車子艱難地在雪地里穿行。我乘坐的是一輛車牌號為黑JA4555的中型客車。司機是一位非常干練年輕的老司機,駕駛技術非常棒。當車子行駛到331國道路段時,我們還欣賞到了輪胎與路面發出的美妙交響樂。 經過近3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很快便來到了撫遠。撫遠隸屬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它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南接饒河縣,西臨同江市,地勢低洼,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縣級行政區。撫遠有著厚重的歷史淵源,是滿族肅慎人的發祥地之一。原名“伊力嘎”,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撫遠市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縣級行政區,是最早將太陽迎進祖國的地方,素有“華夏東極”之美譽。毗鄰是俄遠東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 我們冒著雨雪登上了黑瞎子島。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撫遠段,島嶼星羅棋布,水道縱橫,島上草木茂盛,水鳥成群結伴,魚翔淺底,珍惜動物不時出沒。“黑瞎子”是黑龍江的方言,即“黑熊”的意思。相傳久遠的過去這里是熊經常出沒的地方。它的面積太大了,大的難以想象。島東西長約58.8公里,南北最寬處約14公里,全島面積335平方公里,一個黑瞎子島相當10個澳門,接近大半個新加坡。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只收回171平方公里的面積。由于東西兩側分屬于俄羅斯與中國,所以黑瞎子島又稱“一島兩國”“國境線上的絕美風光”等美譽。 雪,越下越大。據當地人講,這是幾十年來五月份下這么大的雪。大雪沒有阻攔住我們欣賞美景的決心。大約11點多,我們來到東極寶塔。寶塔位于撫遠市黑瞎子島東部極角,采用八角形塔身,漢唐風格,塔高9層81米,塔基座為40米×40米方形,兩層疊起。寶塔設太極圖案圓形廣場,廣場直徑171米,代表黑瞎子島回歸的171平方公里領土;廣場兩個極點分別布設龜和麒麟;廣場布設60根青石盤龍浮雕柱,周邊的56根代表中華56個民族,另有4根擎天精雕龍柱設置在塔基四角。廣場給我總體的感覺是卓爾不凡,氣勢恢宏。我登到頂層遠處眺望,但見江邊涼風習習,遠山秀麗,不僅欣賞了黑瞎子島廣闊的濕地風光,俄羅斯小鎮也盡收眼底,好一派北國風光! 我們又來到黑瞎子島濕地公園,可惜,由于雪大路滑,2.3公里的漂浮式木棧道暫時關閉。我們又來到了東南角的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遺址觀覽。這座哨所建于1976年,面積不大,但設施較完善,有官兵宿舍、發電房、鍋爐房、浴室、倉庫、馬圈、車庫等。現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 踏著沒了鞋的積雪,我們來到熊園。這是黑熊的世界,這是動物的天堂。據園區工作人員講:“園區內有130余只野生放養黑熊,還有狍子、鹿、野豬、野兔子、狐貍、獾子等野生動物,以及白鷺、金雕、琵嘴鴨、綠翅鴨等珍稀保護動物。”我們又乘車進入熊園,車子在園區穿行,不時看到黑熊,有的爬到樹上,有的嬉戲玩耍,有的正在覓食,憨態可掬,不時引來游客的尖叫聲和贊賞聲。 我們來到東極廣場。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也是我國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廣場占地3.6萬平方米,背倚祖國、面向東方,三角形的河口沙洲形狀如同鋒利的軍艦艦艏,劈波斬浪,將烏蘇里江分為主航道和撫遠水道兩塊,以“起航”為總體景觀意象,以高39.5米的東極極標雕塑為桅桿,以昂然挑起的河口觀景廣場為艦艏,象征著中國這艘巨輪正起航駛向東方,而“華夏東極”撫遠,則正是這艘中華巨輪高昂的船頭,每天都在為祖國迎來最新的一輪朝陽。 當晚,我們乘車來到饒河,住宿在饒河縣賓館,饒河的烤魚是遠近聞名的,來饒河不可不品嘗,我和四哥美美飽餐了一頓170元一條的烤魚。 饒河:《烏蘇里船歌誕生地》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一首膾炙人口的《烏蘇里船歌》,道盡了東北邊陲明珠饒河縣的無限風光。 饒河,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因我工作期間常和饒河的部門打交道,每年都要跑去幾趟,但深度游玩這還是第一次。 5月1日,國際勞動節。這天天氣不錯,晴空萬里。我有幸來到這里,走進饒河,走進大頂子山,走進四排赫哲族鄉,走進《烏蘇里船歌》誕生地…… 饒河縣地處三江平原核心地帶,與俄羅斯隔烏蘇里江相望,風景優美、江水奔騰、漁船點點。 “守望太陽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在此居住。優良的自然環境滋養了豐富的蜜源植物,東北黑蜂就此安家,系亞洲唯一為單一蜂種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片土地上,還藏著改寫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秘密”。小南山豐富的考古發現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將中國玉文化向前推動千年。 赫哲族自古就繁衍生息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捕魚和狩獵為生,也是我國北方唯一一個以漁獵為生的民族。歷史上,赫哲族經過幾次大遷徙,但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江大河。 在白山黑水、高山密林的三江流域的哺育下,赫哲族在長期漁獵生活中創造出“伊瑪堪”這種極具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伊瑪堪”是一部赫哲族的“英雄史詩”,根植于赫哲族樸素自然的人文環境,與赫哲族血脈相連,與廣袤肥沃的黑土地相依相偎、生生不息。“伊瑪堪”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時許,我們先后游覽了饒河島,參觀饒河口岸。爾后,我們驅車來到了大頂子山。 在中俄邊境烏蘇里江畔有一座形似鍋頂的大山,它坐落在饒河縣城西北19公里處。大頂子山原名為伊克堆累山,赫哲語意為老牛頂山,又為大鼎子山。 “大頂子山喲高又高,我們赫哲人在這里打獐狍……”。郭頌一曲優美的《大頂子山高又高》,使“大頂子山”的聲譽伴隨那美妙的旋律,傳遍華夏大地,漂洋過海,享譽全球。 春游大頂子山正是最好的時節。登大頂子山,我還是第一次。 大頂子山山體呈西南東北走向,南坡陡峭,北坡略緩。我們來到大頂子北坡山腳下,開始徒步爬山,走了大約10余公里的砂石路,便開始爬石階,爬到1000個臺階時就覺得開始冒汗了,一打聽還有2000個臺階就登到了山頂,又爬了一會兒,只見四哥的腿有些發抖,稍作休息,我們鼓起勇氣繼續攀爬,累,并快樂著!歷時近2個小時,我們終于登上了海拔801米頂峰。頂峰有個觀光臺,林下野生杜鵑花鮮紅似火,頗有“人間五月芳菲盡,頂上佳花始盛開,常道去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之感。山上森林茂密,原始植被猶存,遠眺云頂云霧繚繞,近觀清泉小溪,還有那山腳奔騰的江水、藍藍江面漁船點點,真乃一幅詩一般的山水畫卷。登峰臨云一江燃,冬雪春冰化雨函,高山崖峙石做磊,仙閣入凡占玉巒。凝睇烏蘇一千里,笑傲東極十萬山,長風彩霞映天佑,紫華仙光沐龍源。 饒河,這里山巒疊翠,碧水長流;這里綠野飛波,田疇廣袤。饒河,就像一塊鑲嵌在烏蘇里江畔的綠色翡翠,熠熠生輝。 中午我們在小南河吃農家美食。下午1時許我們又去四排赫哲族鄉觀賞民族開江節文藝演出。 一說到中國東北必將提到珍寶島。上世紀那場激烈的戰斗中,英勇的守島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主權,譜寫了一首壯麗的凱歌。 爾后,我們又乘車來到了位于雙鴨山市饒河縣城南偏西40公里處的珍寶島,珍寶島滿語 “古斯庫瓦郎”,意為 “軍隊營盤”,是一個地處于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的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珍寶島全島面積0.74平方公里,狀如元寶而得名。該島因1969年3月發生中蘇邊界事件(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馳名中外。 我們乘快艇繞島觀光珍寶島后,結束2天愉快的旅程,于5月1日晚11時許返回雙鴨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