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一、預見性。 教員說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某種東西大量普遍出現了沒有發現,不叫預見;大量出現在眼前才發現,也不叫預見;地平線上剛冒出來一點、還是小量而不普遍的時候就能看見,才叫預見。僅僅是擁有這一點,就超出常人90%。 二、整合能力。 劉邦為什么能夠打敗項羽,關鍵在于整合能力。老天把韓信送給項羽,把武力送給項羽,把智謀無雙的范增送給項羽,而項羽看不起韓信,不用他的才華;憑借自身的武力,每一次都是自己在險境沖鋒,而不是培養他人;感情用事,不用范增的智謀,說明他不會整合資源。而劉邦有自知之明,他是底層出身。懂得唯賢唯才,從諫如流。蕭何懂得如何籌措糧草,就放心交給他;韓信懂得如何招募兵士,統兵打戰,就把帥印給他;張良懂得審時度勢,分析天下形勢,人心向背,競爭對手,就聽取張良的建議和謀略。所以才有“漢王雖弱,卻有萬里江山”,關鍵在于整合資源的能力。 ?三、穩定的情緒。 古今中外,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凡此種種,都是老天為了磨練一個人的心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熬死了第一代領導人曹操、第二代領導人曹丕、第三代領導人曹叡以及詐病誅曹爽,千里斬孟達、智取公孫淵、苦熬諸葛亮,這都是一個人穩定的心理狀態。包括后來王陽明的心學,知行合一,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都是穩定的力量在起作用。 ?綜上,通俗理解就是遠見、懂人性和穩重。憑此三點,你就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做事應反位思考# #人是如何改變的# #當什么當機立斷# #原則與問題# #人怎樣才會改變# #人生重要的決策# #想成為哪類人# #論認知重要性# #我們該如何進步# #職場新思考之道#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 #爆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