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也是春節的“序幕”。在“臘八節”這天,喝一碗寓意著豐收和吉祥的臘八粥,不僅能驅寒保暖,更有食療養生的作用。1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宋恩峰講述民族傳統文化濃郁的“臘八節”與中醫藥文化的緊密聯系,與公眾分享“臘八粥”的中醫智慧。 粥為“水谷”,能化“精微”,“臘八粥”是臘月里必不可少的養生粥。我國地大物博,各種食材豐富,關于熬煮臘八粥,各地選用食材不盡相同,在中醫觀念里不同食材有不同的功效。 面對眾多食材,宋恩峰教授介紹,公眾可以根據體質進行選擇搭配。如果體質表現為氣虛質,平素語音低弱,容易疲乏,易出汗,可選擇黃芪、大米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陽虛質,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可選擇肉蓯蓉、羊肉、粳米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陰虛質,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可選擇百合、糯米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痰濕質,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可選擇茯苓、紅棗、粳米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濕熱質,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可選擇薏米、赤小豆、大米、冰糖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血瘀質,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可選擇桃仁、生地黃、粳米等食材制粥食用;如果體質表現為氣郁質,神情抑郁,情感脆弱,可選擇粳米、小麥、大棗、甘草等食材制粥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