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北京有一條古老的城市軸線,如脊梁一樣,貫穿南北,兩翼對稱。梁思成先生把這種在中國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統(tǒng)帥全局的軸線稱為“中軸線”。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被稱為中國都城規(guī)劃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瓊華島離宮的基礎上開始建造元朝的都城。先在積水潭東北岸設置中心臺,再由中心臺引一條正南正北的直線作為全城的中軸線。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擴建外羅城,修建永定門。至此,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約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軸線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中國自古有北極崇拜的居中觀,明代北京城擴展南城之后,紫禁城處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象天法地”,將都城位置與天象中的北辰相對,中軸線及兩側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為鑒,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信仰。“左祖右社”,宮殿的左邊(東)是皇家太廟,右邊(西)是社稷壇,這體現(xiàn)了古代禮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中軸線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國旗桿、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成為核心。在皇家祭祖的太廟以南200米建造了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現(xiàn)合并組建為國家博物館),蘊含著銘記歷史、傳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壇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會堂,這里是人民代表參政議政的地方,如此規(guī)劃寓意深刻。 進入本世紀,中軸線逐漸延伸,在北延長線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規(guī)模宏大的體育設施,“鳥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軸線北端的兩側,也形成了對稱的格局。隨著中軸線北延南伸的逐步實現(xiàn),以及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腳步漸近,歷經風雨的北京中軸線,正像承載著它的這座城,煥發(fā)新的生機。 (取材于譚烈飛、張馨予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2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guī)劃(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實施。該文件以“突出遺產價值、突出整體保護、堅持有效利用、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原則,對北京中軸線及周邊環(huán)境實施全要素、全過程保護,帶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在妥善保護前提下,通過創(chuàng)新手段合理利用,充分展示、發(fā)揮遺產價值,使歷史文化在與現(xiàn)代生活融合中葆有勃勃生機。 先農壇神廚建筑群內的宰牲亭院落是明清兩代祭祀時加工犧牲的場所,其獨特的重檐懸山頂結構被古建專家稱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2023年7月,宰牲亭院落首次開放,吸引了眾多游客來這里拍照“打卡”。附近的老街坊劉先生為絡繹不絕的觀眾當起了“講解員”。談起這里的建筑特色和古代祭祀的流程,他如數(shù)家珍。 數(shù)字科技也為中軸線煥發(fā)生機提供了無限可能。首都博物館正在舉辦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輝煌中軸”。展覽借助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將壯美的北京中軸線“搬進”了博物館,營造出古今相通、虛實交織的沉浸式中軸線文化體驗空間。觀眾時而化身古人置身宇宙星空,天上北極星漸漸幻化為地上元大都中心臺;時而聆聽悠揚的古樂,欣賞古畫暈染出的歷史上的北京中軸線;隨著北京鐘樓的一聲鐘響,觀眾又進入當下,在老北京胡同的鴿哨、吆喝聲中,感受北京中軸線的市井煙火氣。 2023年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chuàng)新大賽延續(xù)“傳承中軸文脈,傳播古都文化”主題,設置創(chuàng)意中軸、數(shù)字中軸等五大賽道,在2022年大賽基礎上,增加了以北京中軸線為題材的音樂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服裝服飾設計等板塊.旨在多角度、立體化挖掘中軸線的文化魅力。大賽激發(fā)了全民參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熱情,促進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個性化創(chuàng)意的結合。 (取材于劉海紅、張璐、李祺瑤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思成稱貫穿中國古代城市建筑群的線為中軸線。 B.元朝都城中軸線上有瓊華島、積水潭、永定門等。 C.將都城位置與北辰相對,符合“南面而王”理念。 D.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的位置關于中軸線對稱。 2.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guī)劃(2022年—2035年)》原則的一項是(3分) A.啟動鐘鼓樓的文物修繕和展示提升工程。 B.實施正陽門箭樓景觀周邊環(huán)境整治項目。 C.加大老城區(qū)的住戶騰退和街區(qū)改造力度。 D.策劃北京中軸線周末親子公益徒步活動。 3.材料二提到的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設置了主題為“我在中軸線上”的展項。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展品不適合在該展項展出的一項是(3分) A.繪有北京鼓樓雨燕的明信片 B.盧溝橋“為獅駕到”冰箱貼 C.1979年人民大會堂春節(jié)聯(lián)歡會入場券 D.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的照片 4.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安門西邊的中山公園原是社稷壇,曾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 B.堅持有效利用的原則有利于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C.先農壇擴大開放區(qū)域,能夠更好地展示、發(fā)揮文化遺產的價值。 D.以中軸線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比賽,能促進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融合。 5.學校舉辦主題為“傳承·創(chuàng)新”的文化論壇,準備演講的同學根據(jù)以上兩則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綱,請你填寫①—⑤處,幫他補充完整。要求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 1.(3分)D 2.(3分)C 3.(3 分)B 4.(3分) A 5.(6分) [答案示例] ①時代新韻 ②文化的脊梁 ③新手段④中軸線貫穿北京城南北,兩翼對稱 ⑤在社稷壇南建造人民大會堂,體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也可以舉國旗桿、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等例子,并闡釋其內涵。) 【評分參考]①-④每點1分:第⑤點2分。意思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