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年間,大明王朝的街上出現一個瘋子,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在街頭裸奔,做各種怪動作,形狀丑陋,人見人怕,他逢人就高呼:“我是寧王的貴客!” 他口中的寧王,是大明王朝四代寧王朱宸濠。 這個瘋子,就是名滿天下的唐寅,又叫唐伯虎。 此時的唐伯虎,是寧王府的幕僚,他也不是真的瘋了,而是在做了寧王府的幕僚之后,他發現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寧王要造反。 為了從這場陰謀當中脫身,唐伯虎只能裝瘋賣傻,他要讓寧王對自己反感,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酒鬼、瘋子。 果然,他的行為,讓寧王府在世人面前丟盡顏面,志在天下的寧王怎么能忍受這樣的事情呢,于是就將唐伯虎趕了出去。 離開寧王府,唐伯虎46歲。 11470年,蘇州府昆山人夏昶逝世,夏昶善畫,尤善畫竹,是當時公認的畫竹第一人,傳世作品《湘江風雨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滿林春雨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墨竹圖軸》現藏蘇州博物館。 蘇州府失去了一個畫家,卻迎來了另一個更加出名的畫家,那就是唐伯虎。 那年二月初四,蘇州一個小酒館里,唐伯虎來到這個世界。 唐家原是貴族,可是到了唐寅父親這一代,已經沒落到只能賣酒為生,因此對唐寅抱有巨大期望,希望這個孩子能博取功名,恢復祖上榮光。 唐寅也不負父親期待,十六歲那年,他參加鄉府試,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開局大好,少年得意。 然而他并不醉心功名,和好友張靈一起,喝大酒,吃大肉,畫小畫。 此時的唐伯虎,正過著他人生中最快樂無憂的時光。 家有嬌妻相伴,外有知交好友一起浪。 只是他不知道,命運已經在暗中亮起了紅燈。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明天的命運,他還會像今天這樣選擇嗎?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唐伯虎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面對什么,我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如果知道,人生或許也只剩下按部就班的無趣了。 02守著嬌妻,喝著小酒,偶爾畫畫,唐寅每天都很快樂。 他和祝枝山,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一個畫畫,一個寫字,好不快哉。 但人生的意外,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到來。 1494年,對于唐伯虎來說,那是天塌下來的一年。 先是他的父親唐廣德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為悲傷過度,沒多久,也追隨父親去了。 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后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后,也隨親娘而去。 已出嫁的妹妹,又在夫家喪亡。 這一下,唐伯虎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親人接連逝去,對他打擊很大,他天天飲酒,縱情聲色,意志消沉。 也許只有偶爾作畫,能讓他短暫地忘卻痛苦。 這樣的唐伯虎,是痛苦的,也是消極悲觀的,一個人最悲觀的時候,也許不是整日呆在房間里,而是縱然在外面玩得很開心,可心里卻一片冰涼。 那是對這個世界,真的不在意了。 那時的唐伯虎,年僅26歲,清晨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頭上卻已經有了白發: 清朝攪明鏡,元首有華然。
唐伯虎的墮落,連好友祝枝山都看不下去了。 祝枝山勸他:“你如果要成就父親的遺愿,就應該盡力博取功名;若要順從自己的心愿,就不要再想科舉的事情。” 這話點醒了唐伯虎,是呀,父親一直希望他努力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啊! 可是看看現在的自己,都是在干什么呢? 他要努力了,要好好讀書。
1497年,唐伯虎參加錄科考試,在古代,對于考生來說,每一場考試都是決定命運的考試,又不得不慎重嚴肅。 可唐伯虎不是,大概是本性難移吧,對于他來說,考試固然重要,但喝酒和風流比什么都重要。 考試期間,他和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 恰好,提學御史是個老實人,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他沒讓唐伯虎上榜。 一個人德性如此,如何做官? 幸好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為唐寅求情,最終,他得以上榜,只不過是最后一名。 第二年鄉試中,高中解元,一時間,解元公唐伯虎名滿南京。 不僅得了第一名,他的文章還得到了主考官梁儲的賞識。 梁儲覺得此文不凡,因此帶回去,給學士程敏政看,學士看了,也贊不同凡響。 那一年,在妻子徐氏死了數年之后,他娶了何氏。
此時的唐伯虎,志得意滿。 他驕傲,也自信,他覺得自己明年一定能拿狀元。 03幾年的寒窗苦讀,就為了能金榜題名。 弘治十二年(1499),唐伯虎進京趕考,和他一起的,還有富家子弟徐經。 徐經敬佩唐伯虎的才華,雖然年紀比較大,但是在唐伯虎面前,也愿意做個“小弟”。 而唐伯虎那時候也是囊中羞澀,有這么一位富家子弟結伴同行,自然也是樂見其成。 可是人生真的沒有白享的福,他沒有想到,給他帶來災禍的,也恰恰就是這個徐經。 會試的日子到了,但那一年主考官程敏政出的題目特別難,全場考生,有兩個人的考卷特別完美。 這兩人,一個是唐伯虎,一個是徐經。 考完試的唐伯虎,信心滿滿,他甚至放言:“我必是今年的金科狀元”。 那一年考試的,還有一個王陽明。 在還沒放榜,你哪來的信心這么說?唐伯虎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被層層上報,最終傳到皇帝的耳朵里。 考試的試卷被再次核查,唐伯虎果然是第一名。 于是有人說是程敏政透露了題目給唐伯虎和徐經二人,所以唐伯虎才敢那么“狂”。 程敏政、徐經、唐伯虎三人原是同鄉,在考前唐伯虎和徐經還拜訪過程敏政。 一切合情合理,唐伯虎就是舞弊拿到的狀元。 這一下,狀元沒拿到,唐伯虎入獄了,一同入獄的,還有徐經和程敏政。 最后,事情搞清楚了,原來是程敏政的仆人賣題給徐經。 處理結果是: 程敏政,勒令退休; 徐經,貶為小吏,終生不得科舉做官; 唐寅貶為小吏,終生不得科舉做官; 王陽明高中進士。 這一下,仕途之路徹底斷了,而那個小吏之職,唐伯虎覺得羞恥,不愿上任。 此后,官場少了一個不懂勾心斗角的怪胎,人間卻多了風流不羈的唐伯虎。 04一個原本就無心功名利祿的人,失去了考取功名的希望,就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可是在一個以金榜題名為榮的時代,唐伯虎名落孫山,還鋃鐺入獄,這無疑是會被人恥笑詬病的。 回鄉之后,唐伯虎潦倒落魄,妻子也不愿意跟他一起過而離開。 他再次成為孤家寡人,獨自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 原本笑臉相迎的鄉里鄉親,也是一臉藐視。 世間人情冷暖,從來都是這么脆弱,那些因利而來的人,最終也必會因名利而去。 唐伯虎看清了,看淡了,看清的不僅僅是官場,還有人情。 既然名利如此脆弱,那就還不如寄情于山水,寫寫畫畫。 蘇軾在《赤壁賦》里說:“為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最重要的是,山水之間,不需官家賜予,也不用花錢買。 就這樣,唐伯虎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風景人情,沒錢了,就賣畫。 走的地方越來越多,畫的畫也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 有些有權勢的人,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他不理不睬。 他寧愿把畫送給窮人,也不愿賣給那些達官貴人。 一個風流才子,他什么也不在乎,除了自由不羈。 而自由,就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做的,你攔不住,我不想做的,你強迫不了我做。
也許生活是貧苦的,但是他的心里,越來越富有。 05在李力持導演,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唐伯虎妻妾成群,唐家霸王槍練得出神入化,最終是用絕世武功瞞天過海,避開了寧王的邀請。 電影里,唐伯虎妻妾成群,八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最終大戰奪命書生,取得秋香美嬌娘。 但真實的唐伯虎,在接到寧王朱宸濠邀請的那一年,已經45歲了。 他也沒有絕世武功可以佯裝命不久矣,更加沒有唐家霸王槍這等絕技,有的只是一支筆。 一只畫畫寫字的筆,能做什么呢?有時候連反抗都做不到。 不情不愿地做了寧王府的幕僚,卻發現寧王要造反,不得已之下,只能裝瘋賣傻獲取生路。 他瘋瘋癲癲,最終讓寧王府覺得沒有面子,才將他趕出去。 1519年,寧王叛亂,最終被王陽明平定。 人生一世,富貴貧賤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要能安于自己所處的境遇。 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求,從吾所愿。” 唐伯虎不可強求。
富貴不可求,那就做自己的桃花塢主,做自己桃花仙人吧! 06做官是不想做了,富貴也不可求。 唐伯虎回到蘇州,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蘇州城北的一處廢園里,他建了一棟小房子,園子里種了很多桃花。 他把這座房子叫做桃花庵,他稱自己是桃花庵主。 從此,桃花開時,他摘桃花換酒喝。 清醒時,他在桃花樹下,時而畫畫,時而閑坐。酒醉的時候,就睡在桃花樹下,他喜歡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人看他瘋瘋癲癲的,他自己也不在意,畫畫賣錢,有錢就喝酒逛青樓,一把年紀了,也沒個什么正事,他也不辯解什么,只說:“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看不穿什么呢?大概就是這世間名利,就是這人生一世吧。 有些人一世都在追逐名利,臨到老死,還為名利之事所束縛,有些人在一生當中,在意的事情太多,自己反而處處不自在。 一個人什么都不在意了,自然也就沒什么需要小心謹慎的。 54歲時,他在自己的桃花庵中病逝。 07世人爭名爭利,心為形役。 唐寅賣文鬻畫,得風流天下。 在唐寅紀念館內,有這樣一幅楹聯:
這是對唐寅一生的總結。 唐伯虎一生,對官場來說,他是無緣的,可是對自我而言,他的一生,是自由的,是灑脫的,世間名利雖重,可是不曾讓他迷失。 人事雖然庸俗,但他始終行走在自己的方向上。 有人害怕生活貧苦,所以為了錢財,出賣自己,最終財得了,自己卻沒了。 有人為了自己內心的自由,視錢財如糞土,最終雖然貧苦,卻終究完善了自己。 貧困的生活或許不如富貴享受,但自由的內心怎么會比不上束縛的呢? 如果這一生一定要有所選擇,我希望你的選擇,是出于內心的歡喜,而不是出于人世的要求,我希望那是你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因為別人都喜歡。 如果這一生不能選擇,我希望你無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