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彩 提 要 ![]() ![]() ▲鄧穎超(左二)與直隸女子師范學校同學合影 鄧穎超,1904年出生于廣西南寧的一個普通家庭,幼年喪父,1913年跟隨母親輾轉遷至天津。歷經磨難,窮困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并沒有令鄧穎超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相反,在母親的鼓勵下,她磨礪得更加堅強。 鄧穎超從小便受進步思想的影響立下振興中華之志。1915年夏,11歲的鄧穎超進入直隸女子師范學校接受了預科學習,隨后于1916年秋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本科。在校期間,鄧穎超一心向學,性格開朗,是德才兼備的學生楷模。刻苦學習之余,鄧穎超受到新思想的影響,她在充滿自由、向上風氣的校園里貪婪地吸收新文化新思潮,尋覓救國救民的道理。這一年年底,護國運動領導人蔡鍔將軍不幸逝世,12歲的鄧穎超為了紀念反袁護國英雄蔡松坡而撰寫了《對于蔡松坡先生逝世感言》,在文中她表達了對英雄逝世的深切哀悼,闡發了強烈的愛國救國宏愿,并寫下“望吾同胞從此上下一心,振奮精神、謀國家之進步!”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發動了愛國的“五四運動”,第二天,這一消息迅速傳到天津,天津各校學生積極響應。當時年僅15歲的鄧穎超和同學們一起,毅然加入了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中,并和其他有志之士一同成立了“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堅定地守護和捍衛國家的尊嚴和權益。通過公開演講、參與話劇演出等多種方式,鄧穎超積極傳播著愛國思想,激勵廣大民眾。有一次,鄧穎超在南開學校演講,她所說的,正是要求當局拒簽和約,收回山東主權的事。鄧穎超口齒清晰,表達流暢,邏輯嚴密,講著講著就落淚,聞者亦動容。當時作為學生記者的周恩來目睹了這個場面,也被感動了,鄧穎超與周恩來由此相識。 1919年9月16日,天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有了領導核心“覺悟社”,是由學聯和女界愛國同志會的部分骨干分子組建而成。鄧穎超作為超覺悟社成員,打破了男女界限,她以親身經歷引領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為天津婦女樹立了榜樣,起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社員們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精神”,時常聚在一起討論當前形勢并探討學生運動的策略方法。同時,覺悟社不定期出版《覺悟》社刊,號召青年學生到工人和其他勞動群眾中去進行廣泛宣傳“讓國人知道國事真相”“用全國的實力去反對軍閥政府”。 1920年夏,鄧穎超作為直隸女子師范學校的女生,作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女性,帶領同學們走出校門、家門,走向社會,投身到愛國運動和宣傳之中。鄧穎超因為演講好,被推選為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隊長。天津街頭,炎炎烈日,一群白衣黑裙的女生,在街頭搭起桌子,15歲的鄧穎超跳上桌子,向圍觀群眾演講。她的勇氣和演講才干,就是在那時鍛煉、展現出來的。鄧穎超在這一時期接觸到的進步思想和為國為民的熱忱之心,為其日后踏上革命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直隸女子師范學校舊址 ![]() ▲1924年,鄧穎超(前排左一)等天津婦女國民會議促成會骨干成員合影。 1920年10月,天津市民由當地的救國聯合組織召集,開展了規模宏大的市民大會。此次大會的核心議題是堅持懲辦賣國賊,要求罷免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三人。周恩來與其他組織者引領天津市民,在南開大學運動場組織了大范圍的示威和請愿活動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和對北洋政府無恥行徑的抗議。在這次活動中,鄧穎超機智勇敢帶領女生隊伍沖鋒在前,與軍警展開搏斗,斗爭一直堅持到次日黎明。 1920年11月,超過千名的天津市民走上街頭游行演講,他們嚴厲譴責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暴力行徑。在連續兩次大規模的國民大會中,包括馬千里、馬駿等在內的24位領導者被捕。一系列嚴酷的社會現實,使周恩來和鄧穎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軍閥政府的殘暴本性,以及爭取愛國自由和民主權利的不易。周恩來和鄧穎超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都認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積極地參與和組織各種愛國運動,在一次次的斗爭中,二人的革命信仰愈發堅定。 1920年的秋季,鄧穎超與其他幾位留在國內的共青團成員開始投身社會實踐。遵循《共青團約章》的指導原則,鄧穎超等人積極參與工人、婦女和青年學生的運動。他們實行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深入工人、農民數量較多的場所,為其宣傳新思想,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工農中的傳播。同時,鄧穎超還在北師大附小當教員,成為該校首位女教員。鄧穎超在教學工作中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和敬業精神,為推動男女平等、打破傳統束縛樹立了典范。 1924年,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于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擔任中共天津地區委員會婦女部長。在鄧穎超的具體領導下,天津婦女運動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正當鄧穎超為把天津婦女聯合起來、籌備全國各界婦女聯合會天津分會即天津婦女聯合會之時,在上海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為了聲援上海人民,6月10日,鄧穎超發起組織了天津各界聯合會,并當選為各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6月30日,天津各界市民十余萬人舉行全國總示威運動,并追悼滬漢等地被慘殺的同胞,鄧穎超主持大會并致開會詞,號召“全國聯合一致,抵抗萬惡的英人,謀吾們的民族解放。” ![]() ▲1924年6月,天津女星學校畢業生合影,前排右二為鄧穎超。 20世紀初期的中國,民不聊生,廣大婦女在社會的最底層痛苦呻吟掙扎。鄧穎超認為,要將婦女從舊社會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作為一名婦女,特別是一名女共產黨員,對于婦女工作是應該關心的。這個責任我們應當一直承擔到生命的終止”,懷著這樣的使命,鄧穎超的一生從未停止為婦女解放而奔走呼號。 “五四運動”時期,鄧穎超看到眾多婦女處在愚鈍與麻木之中,她認為應該先喚醒婦女的主體意識,讓她們擺脫封建的陳舊觀念。除了通過宣傳演講婦女解放思想,她還意識到部分女子很難接受婦女解放的原因之一是她們文化水平過低,主體意識不強烈。于是鄧穎超與女星社成員一起創辦學校,幫助婦女學習文化知識。經過四年的學習生活和“五四運動”的洗禮,鄧穎超于1920年夏天從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畢業。1922年夏,鄧穎超應達仁女校校長馬千里之聘,回到天津,在該校任教的同時,她積極參加天津的婦女運動。 1923年7月,天津女星補習學校成立,鄧穎超在補習學校擔任校董、教務長,并親自任教。課程設置除了國語、算術、常識、簿記等知識教育外,還結合婦女實際的問題改造她們的思想。隨后,鄧穎超在愛國運動中陸續籌建多個愛國組織和婦女運動進步組織,并于1924年參與創立了中國首份專注于婦女議題的日報——《婦女日報》。該報被時任中共中央婦女部部長的向警予贊為“中國沉沉女界報曉的第一聲”。 1925年夏,鄧穎超被調到廣東,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婦委書記和國民黨省黨部婦女部秘書等職。她與時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的何香凝一同,攜手引領廣大女性投身國民革命的洪流,共同為民族解放與國家復興而努力奮斗。1937年七七事變后,她積極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中。作為中共在國民黨統治區婦女工作的領導者,她利用各種宣傳陣地與講壇積極組織開展婦女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使婦女站在了抗戰的最前線。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拉開了新的篇章,鄧穎超又繼續推動婦女運動史的撰寫,積極為女性發聲。她在起草新中國首部婚姻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而確保了中國婦女在婚姻方面享有法律上的自由與平等權利。她積極參與了黨在婦女工作方面方針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著重于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利;致力于婦女干部的培養,力推表現出色的優秀典范;培養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想法;鼓勵“中國婦女同男子一樣,什么工作都能做好”。鄧穎超倡導廣大婦女積極進取、努力奮斗,以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為目標,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偉大力量。 ![]() ▲1978年9月,中國婦女四大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2000名婦女代表出席了大會,鄧穎超致開幕詞。 周恩來逝世后,鄧穎超雖然年事已高,但她服從黨的決定和人民的需要,毅然走上了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崗位。“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愁……人民的事業與世長久,誰的生命與它結合,白發就上不了他的頭。”這是鄧穎超喜愛的詩句,也是她晚年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 1976年12月,在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鄧穎超被增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講話說:“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此后不久,由于她在統戰工作中的聲望,中央又決定讓她出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1980年6月,鄧穎超出訪回國后摔了一跤,不久后又摔了腰,雖然沒有傷著骨頭,但對行動已形成妨礙。為了爭取早日工作,她天天堅持鍛煉,經過與病痛頑強的斗爭,終于恢復了健康。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鄧穎超繼續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6月,鄧穎超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此時的鄧穎超已經79歲高齡,由于身兼數職,有人勸她把重要的工作交給年富力強的同志,自己只抓大政方針。但是,鄧穎超說“黨交給我的任務我就要好好完成”。她不僅出席中央會議,人大和政協的會議只要身體許可也一定參加。 從1977年開始,每當鄧穎超出國訪問,她就交代,不用公款制服。她襯褲的腰補了又補,那上邊的補丁工作人員實在看不過去了,她卻說:“穿在里面怕什么,別人也看不見。”工作人員告訴她“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像這樣破的襯褲連我們也不穿了。”她卻堅持說:“你們不穿我穿。生活好了,也不能鋪張浪費,還得提倡勤儉節約、艱苦樸素。” 1988年4月,全國政協主席一職任期屆滿后,鄧穎超正式離職休養。雖然職務沒有了,她的黨性和奉獻精神絲毫沒有減退,依舊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她規定自己的食譜每頓飯一葷、一素、一湯,最多加一個小菜。工作人員知道她的身體不太好,從健康的需要考慮,提出讓她吃得好一點,但鄧穎超總是說:“我吃得夠好的啦,老百姓吃什么?你們不要忘記還有少數老百姓生活不太好,有極少數人溫飽問題還未解決。”鄧穎超用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和端正黨風的模范行為,在人民的心中樹立了一座高聳入云的豐碑。 1992年,這位88歲的老人走完了自己光輝而燦爛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在鄧穎超的革命生涯中,她一直致力于建立、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在長期工作的實踐中,充實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策略。 《團結報》2024年1月25日5版 作者:鮑依婷 王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