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也。以蔭補校書郎。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授御史中丞牛僧孺、李宗閔追怨吉甫,出德裕為浙江觀察使。太和中召還,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贊皇縣伯。為李訓、鄭注所惡,王璠、李漢復譖之,貶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宗立,復相,拜太尉,封衛國公。翊贊之功,唐家幾于復振。宣宗即位,終以黨人交構,貶崖州司戶卒。 德裕引掖寒素,不遺余力。及謫官南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即汲引一端,可以知其生平矣。 其論文云:”譬如日月,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斯為至論。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昔人懷井邑⑴,為有掛冠期⑵。 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⑶。 越吟因病感⑷,潘鬢入愁(一作”秋“)悲⑸。 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⑹。 (一氣直下,以行文之法成詩,小家數不解辦此。) 注釋: *郡樓:指滑州城樓。贊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元和郡縣志》卷十七《趙州·贊皇縣》:“贊皇山,縣東南二十六里。” ⑴井邑:鄉邑,故里。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⑵掛冠:謂辭官。東漢逢萌見政局混亂,辭職歸家,“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范曄《后漢書·逢萌傳》。 ⑶泛梗:漂浮的桃梗。 ⑷越吟:春秋越國人莊舄在楚國做官,不忘故國,病中吟越歌以寄鄉思。見《史記·張儀列傳》。后用喻思鄉之情。 ⑸潘鬢:西晉詩人潘岳,三十二歲鬢發就開始斑白,作《秋興賦》以感懷。見《秋興賦》序。后以指中年鬢發初白。 ⑹北指邯(hán)鄲(dān)道,應無歸去期:從滑州(今河南滑縣)歸故鄉贊皇,經過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言歸鄉無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