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美國人對日本的本土投擲了兩枚名為“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彈,致使日本兩座大城市廣島與長崎頃刻間被夷為了平地。 直接間接地造成了超過30萬的日本人死亡與失蹤。正是因為有了美國人的這兩顆原子彈,其令人咋舌的毀滅性與威脅,直接迫使早已瘋狂的小日本放棄了抵抗,促進了二戰的提前結束。 眾所周知,原子彈所造成的破壞力與威懾力如此巨大,那么,在當時美國人為何不選擇直接將投擲點設為日本首都東京呢? 一旦那樣的話,日本最核心的軍國統治與整個日本皇室都將灰飛煙滅,對日本來說,這將是他們難以想象的災難,但對咱們中國人民來說,則是“天降正義”。 在美國投放原子彈前,日本對時任總統杜魯門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隨后,杜魯門直接下達命令對日本進行核打擊。 在杜魯門正式做了決議后,開始向美軍下達正式的作戰命令,命令美國的空軍開始對日本本土的4座城市進行“特殊”轟炸。擬定為:廣島,長崎,小倉以及新瀉。這4座城市是美軍在日本的17個打擊目標城市中特殊篩選出來的,要求與標準有三點: 第一點,核打擊的目標必需的是日本的工業重鎮,在原子彈爆炸后所產生的巨大破壞性將會對日本的工業體系造成致命性打擊。第二點,城市需要有日軍駐扎的重要軍事目標,原子彈在爆炸后能夠徹底打亂日本人在本土計劃的作戰預案。 第三點,所選擇的城市必須沒有被日本人俘虜的盟軍戰俘。就這樣廣島與長崎脫穎而出,廣島是日軍第二方面軍的司令部大本營,在這里集結大量的日軍防御部隊,此處也沒有盟軍戰俘。 而長崎則是日本當時非常重要的工業中心,在這里還設有2個對日軍來說極其重要的兵工廠,而小倉也是日本的一個工業重地。 但因為天氣的原因,致使戰機可見度很低,美國最終將第一個核打擊目標定位了廣島,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從天而降,致使日本廣島這座重要的工業城市瞬間灰飛煙滅。即使這樣,小日本在之后的整整三天時間內依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于是,美國正式對外宣布:為了降低盟軍士兵在日本本土的作戰風險,美軍決定再對日本投放幾顆原子彈! 美國人要再投幾顆?小日本認為這只是美國佬虛張聲勢罷了,那么厲害的“炸彈”,他們也就近有一顆罷了,說再扔就是想騙我們投降。不過,美國人還真的有一顆——代號“胖子”。 在第一枚原子彈爆炸后,小日本依然冥頑不靈繼續抵抗,面對杜魯門的再次強烈警告,他們仍然拒絕投降。在“小男孩”被扔了下去后,為何小日本還依然那么“從容”?難道對于他們來說,原子彈爆炸后所產生的的威力不足以震懾日本當局嗎?最終又為自己的本土招來“胖子”。 當“胖子”在長崎爆炸后,這下子日本當局終于是坐不住了,面對面頂之災日本裕仁緊急召開御前會議,并做出決定接受同盟國的《波茨坦公告》,接受無條件投降。 在1945年的8月15日中午,在日本東京廣播電臺向全體日本民眾播放其國歌《君之太》之后,緊接著響起了日本裕仁天皇的聲音,這也是絕大多數普通日本民眾第一次聽到他們天皇的聲音——宣讀《終戰詔書》。 其實,在這之前日本人早就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一億玉碎”。在他們的預計中,一旦美國佬將準備將原子彈投在東京,那么裕仁天皇必然會灰飛煙滅。 日本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將裕仁天皇視為神明,如果他們自己心中的神明被美國人摧毀,那么必然會激起全世界日本人的無盡仇恨,“一億玉碎”計劃一旦開始,面對所有瘋狂的日本人的復仇,對美國來說只能適得其反,甚至還會出現無謂的損失。 再或者,一旦日本天皇與其他掌握實權的日本高層全都在東京被原子彈炸死,那么就不會有人來宣布無條件投降了,剩下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復仇,直到絕種。 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波茨坦會議》,《知網相關資料——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影響等》,《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億玉碎計劃,二戰原子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