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身負漢室宗親之名,卻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心懷大志,一直夢想著能夠建立一番偉業,不斷地南征北討,奮戰在亂世之中。 盡管劉備在征戰中面對諸多敵人,包括曹操、孫權等強大對手,他都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謀求生存與壯大。 但在他生命的盡頭,他卻發現最大的威脅,并非外部的敵人,而是悄然隱藏在,他身邊的內部勢力。 在臨終之際,劉備深感內心的不安。他意識到,自己曾經信任的人,或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戰和威脅。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 身邊人的可怕 在歷史長河中,諸葛亮被譽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一直以來都備受劉備的信任和重用。 劉備對他傾注了全面的信任,甚至在生命將逝之際,將未來的政 權交托給了他,讓他輔佐年幼的劉禪。 這種君臣之間的默契和信任,引得世人贊嘆,令人艷羨。 可這份信任的背后,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權謀。 為了防止諸葛亮專權,劉備在臨終前做出了一項精密的安排。 他不僅將權力交給了諸葛亮,還特意提拔了另一人,與諸葛亮共同輔政。 這一舉動旨在平衡諸葛亮的權力,避免他獨攬大權,以免對劉禪的統治構成威脅。 月色如水,一天夜晚,李嚴獨自踱步于仁壽宮外的長廊上。 ![]() 他心中回蕩著劉備臨終前,交托給他的重任:“嚴卿,朕就快要駕鶴西去了。蜀中之事,就全仗你了……” 李嚴原本是劉璋麾下的將領,但在劉備進攻益州之際,他卻選擇了背叛,投奔了劉備。 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尤其在夷陵之戰中,以出色的軍事才能贏得了劉備的信任。 因此,他被提拔為尚書令,負責蜀漢內外軍事。 然而,李嚴的快速升遷引起了人們的懷疑。劉備為何如此迅速地提拔他?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權謀? 實際上,李嚴的晉升并非單純出于他的個人能力,而是劉備為了對抗諸葛亮,而做出的一步棋。 劉備深知諸葛亮的能力和野心,為了平衡權力,他故意提拔李嚴,將其置于重要位置,以制衡諸葛亮的影響力。 劉封的死 歲月漸長,劉備雖然功業顯赫,卻未能得一嗣子。 因此,他收養了義子劉封,并將其視為接 班人培養,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 但命運多舛,當劉備與孫權之女生下親生兒子小阿斗后,他對劉封的態度逐漸冷淡。 劉封曾在關鍵時刻出謀劃策,助劉備奪下益州,顯示出非凡的智謀和忠誠。 誰料,在關羽兵敗的危急時刻,他未能出兵相救,導致關羽被殺,荊州失陷。 盡管史書上記載,劉封并無義務救援關羽,因此不能算是他的罪過,但劉備心中難免懷有憤怒與失望。 于是,劉備想對劉封,進行適當的懲戒和責備,讓他意識到錯誤,并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誰料,諸葛亮開始擔心劉封的過于剛烈和勇猛,可能會給蜀漢未來的統治帶來隱患。 因此,諸葛亮決定采取行動,勸說劉備賜死劉封。 他不厭其煩地向劉備闡述這一想法,試圖讓劉備認識到,如果劉封繼續活躍下去,可能會對蜀漢的未來造成不可預料的影響。 最終,在諸葛亮的持續勸說下,劉備失去了自己的判斷,決定賜死義子劉封。 ![]() 這個決定不僅是對劉封的犧牲,也是為了消除諸葛亮心中的一塊隱憂,為其以后獨攬大權掃清了絆腳石。 ?結尾 不得不說,劉封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磨難。他并非心懷野心,反而是一位忠誠于劉備、問心無愧的將領。 關羽殞命之時,劉封并未選擇趁機謀取權力,而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劉備身邊,為了繼續為國家和皇室效力。 然而,劉備在臨終前才明白了這一切,意識到了自己曾經的誤解。他開始懷疑起諸葛亮,認為他才是隱藏在身邊最可怕的人。 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勸說,劉封或許會繼續,為劉禪的皇位穩固做出貢獻。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言。 我是驚鴻,喜歡的話,就請點擊下面,多多關照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