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地帶是游牧生活與草原環境相互結合的產物。中國境內屬于游牧地帶的范圍很廣,除了位于大興安嶺以東的西遼河流域外,幾乎北緯40°以北、大興安嶺以西的草原地帶也都可以成為游牧民族的家園。草原游牧地帶經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歐亞大陸的腹地,成為世界上最廣遠的綠色長廊。 地學研究成果指出,推動畜牧業從原始農業分離出來的動力是氣候變遷。距今3500~3000年歐亞大陸氣候轉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現,使得畜牧業在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方從原始農業中分離出來,并在草原環境下發展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業依托的環境為廣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卻在農牧交錯帶。農耕區與畜牧區是依人類經濟生活方式而劃分的基本區域,介于兩者之間的則為農牧交錯帶。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在環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當全球或地區出現環境波動時,氣溫、降水等要素的改變首先發生在自然帶的邊緣,這些要素又會引起植被、土壤等相應變化,進而推動整個地區從一種自然帶屬性向另一種自然帶屬性轉變。由于農、牧業生產依托的環境不同,農牧交錯帶的敏感特征也會影響史前人類的經濟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從一種生產類型轉向另一種生產類型。隨著這一地區自然帶屬性的更移,人類首先打破原始農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在原始農業基礎上萌生了畜牧業,然后漸次形成獨立于農耕業的畜牧業。 萌生于原始農業的畜牧業,并不具備遷移特征,屬于放養型畜牧業,游牧型畜牧業(游牧業)則晚于放養型畜牧業。只有游牧業出現,畜牧業才真正從原始農業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生產部門。遷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馴化馬匹,發明控制牲畜行動、適應頻繁遷徙的用具,是擺脫定居農業,邁向游牧生涯的關鍵。馬具是推動牧人與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質依托,從人們躍上馬背的那一刻起,廣袤的草原就成為他們的舞臺。 全新世溫暖期結束之后,氣候轉冷、轉干的地區不只限于中國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在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歐亞草原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作出了選擇:放棄原始農業,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馬的馴化賦予人們從不曾擁有的流動能力,人們利用資源的范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狩獵采集者步行的活動范圍大多在兩小時步行圈內,一旦人群的規模超過了這個范圍內資源的承載力,就會導致饑荒,這也是為什么依賴步行的狩獵采集者很難形成大的社會群體。不過,海岸地帶則擁有季節規律不同于陸生資源的水生資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條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夠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樣的復雜社會。 馬的馴化還讓人類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環境,此前草原因為單位面積的初級生產力(植物生長)比較低,所能支持的次級生產力(動物生長)也比較低,和沙漠、高原、極地等并列為狩獵采集的邊緣環境。這個地帶的資源密度小,動物群的流動性非常大,狩獵采集者依賴步行是很難維持生計的,這是草原地區石器時代遺存較少的原因之一。馬的馴化可以讓人類擁有更大的生態空間,這也是草原地帶青銅文化在馬馴化后興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業的建立意味著人們進一步依賴馴化動物。牛羊的馴化本來就是游牧業的必要基礎。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則什么都吃,它們之間構成很好的共生關系。牛羊除提供肉食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僅僅依賴肉食,游牧是不能滿足生計需要的。馬與很早就馴化的狗則為大范圍流動放牧提供了條件。 畜牧意味著社會中進行農耕和負責放牧的勞動力的分化,游牧則意味著人們徹底放棄了農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種完全自給自足的生計方式,而是需要通過交換從農耕者那里獲得金屬工具、紡織品、糧食等必需生活資料。燕山-長城南北地區生計方式的分化不僅表現為農牧并重的經濟與游牧業的產生,還表現為旱作農業系統的真正建立。這一地區種植的作物以黍、粟為主,尤以黍為重,因為黍比粟更適應干旱與寒冷的環境。構成旱作農業系統的另一種農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質和脂肪的重要來源,而且種植大豆與其他豆類都有養地的作用。有研究認為,大豆的馴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長城南北地區則可能是最早馴化、種植大豆的地區之一,正因為有大豆的種植,傳統的旱作農業系統得以完成。 ![]() 瑞宣立了一會兒,剛要轉身回去,一位和尚輕輕地走過來。和尚看左右無人,從袖口中掏出一張小紙,遞給了瑞宣,然后打了個問訊,轉身走去。 瑞宣趕緊走進院內,轉過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紙條。一眼,他看明白紙條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筆跡。他看了三遍,才認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時,中山公園后門見面,千萬!” 他跑進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個來到心中的念頭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 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過了驚天動地的事,所以才被派來做最危險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間接地應當是他自己的成功!好,無論怎么說吧,有這么一個弟弟就夠給自己贖罪的了。過了一會兒,他不那么高興了。假若老三問他:“父親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為盡孝。可是,他既沒保住父親的命,也沒能給父親報仇!他出了汗,他沒臉去見老三! 不,老三是明白人。對的,老三必定會原諒大哥的。瑞宣慘笑了一下。 他想去告訴母親、祖父和鄰居們:“我們祁家的英雄回來了!”可是,他沒有動。他必須替自家的英雄嚴守秘密。這個,使他難過,又使他高興。 他開開屋門,看看日影。影子告訴他,還沒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門。走了半天,他才明白過來,時間還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腳。 天氣相當的冷,冷得干松痛快。窮破的北平借著陽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顯出一種窮而驕傲的神色。 遠遠的,他看見了禁城的紅墻,與七十二條脊的黃瓦角樓。他看了看表,才一點鐘。他決定先進到公園里去。 公園里沒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條長凳,坐下。 好容易到了兩點鐘,他向公園后門走去。還沒走到,迎面來了個青年,穿著件扯天扯地的長棉袍。他沒想到那能是老三。 老三撲過來?!肮黄诙?瑞大哥!”老三的聲音很高,似乎是為教全公園的人都能聽到。 瑞宣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淚要奪眶而出。可是瑞全沒給大哥留落淚的機會。 一手扯著大哥的臂,他大聲地說:“來,再溜一趟吧!老哥兒倆老沒見了,大嫂倒好?”瑞宣曉得老三是在作戲,可是,他幾乎有點要恨老三能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戲。 瑞宣試著找老三的臉,可是老三的臉故意地向一旁扭著點。這,教瑞宣明白過來:老三是故意把臉躲開,因為弟兄若面對了面,連老三也恐怕要落淚的。老三不但有膽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學會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環,而是獨當一面的一個新中國人。 “我們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這么句話來。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 瑞宣想把四年來的積郁一下子傾吐出來。可是,他說不出話來。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種象征著什么的力量。那個力量,像光似的,今天發射,而也許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紀,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沒法對這樣的一種力,一種光,訴說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螢火不敢在陽光下飛動那樣。 老三說了話:“大哥,你怎么辦呢?” “嗯?”瑞宣似乎沒聽明白。 “我說,你怎么辦呢?你失了業,不是嗎?” “啊!對!”瑞宣連連地點頭。在他心里,他以為老三一開口必定首先問到祖父與家人, 他沒想到老三卻張口就問他的失業。 “大哥!”瑞全放低了聲音:“我不能在這里久坐!快告訴我,你教書去好不好?” “上哪兒去教書?”瑞宣以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邊去教書。他愿意去。一旦他離開北平,他想,他自己便離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點。 “在這里!” “在這里?”瑞宣想起來一片話:“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個人的清白!現在,我去教書,不論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別人也不會原諒我,教我一輩子也洗刷不清自己。” “教我去教書也行,除非…… ” “除非怎樣?” “除非你給我證明文件,證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 老三愣了一會兒才說:“我沒有給任何人證明文件的權,大哥!”沒等大哥回話,他趕緊往下說:“我得告訴你,當教員,當我所要的教員,有危險!我需要明知冒險而還敢給學生們打氣的教員。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夠了,用不著多考慮別的?!?/span> 瑞宣沒敢說什么。 “還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戰爭開始,我也許得多往鄉下跑,去探聽軍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擔任的宣傳工作交給你,因為太危險;可是你至少可以寫點文章。假若你到學校里去,跟青年們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寫作的資料。你看怎樣?”瑞宣的腦子里像舞臺上開了幕,有了燈光,鮮明的布景,與演員。他自己也是演員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地位。 啊,老三教他去冒險,去保護學生,去寫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為一體! 他心中一亮,臉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聽你的就是了!你說怎辦就怎辦!” 他以為老三必定會夸贊他??墒牵先龥]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來:“好,聽我的信兒吧!我不敢在這兒坐久了。再見,大哥!” 老三向公園前面走去。 瑞宣眼看著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虛。哼,老三沒有任何表示! 過了一會兒,他慘笑了一下,立起來。“老三變了,變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個小孩子,還需要老三說幾句好聽的話鼓勵你?” 他又向公園前門兒打了一眼。老三已經不見了。“就這樣吧!”他告訴自己:“說不定,我會跟老三一樣有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