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時候,中山市博物館有一個特展,幾乎錯過,還是由外地的朋友提醒,他的一句話“今天是展覽最后一天了,你看了沒?…應算是中博開館以來最強臨展!”極大地讓我激靈了一下,馬上就奔過去了。這是中博攜手龍門石窟研究院獻上的年度大展,時間是2023年7月20日至10月22日,在伶仃洋展廳。它在前言說道:凝視北魏與盛唐文物,近觀歲月的斑駁印記,探究隱藏的文明密碼,感受先人的智慧情感,千年前龍門回眸,今天在這里相遇。 北魏與盛唐之間,其實還有東西魏、北齊北周和隋,在東西對抗中,洛陽一直都是前線戰場,反復遭受蹂躪,但即使是這個時期,龍門的造像石刻依然沒有停止開鑿。往往,殘酷的世道不會窒息宗教和藝術,反而是燃點。可惜,這個展覽跳過了這一段,不過可以理解,龍門的精華,或者說最引人注目的,確是北魏與大唐。展覽分了三個單元敘事,“入伊闕勝境”、“觀龍門萬象”、“品魏唐意韻”,以22件珍貴文物,24件碑刻拓片,3件造像龕3D打印模型,來引領觀眾品味龍門石窟深遂的歷史底蘊與藝術內涵。 展品不算多,但陳展是花了心思,氛圍烘托很好,訪客少而展室寬敞,也就讓觀者有了很好的體驗,自由徜徉于魏唐藝術之中。龍門石窟我是去過的,那是在一個煙雨迷蒙的上午,有時,凄冷的色調可能更適合感受歷史的斑駁與蒼涼。正如展中,有一組萬佛洞前室南壁觀世音像龕的三D打印(她是龍門石窟眾多菩薩像最為精美的典范,傳說梅蘭芳曾被那優美的造型所贊服而運用到他的表演),一個是現狀模樣,一個是原色復原,我覺得還是殘破的卻更能打動人,不是嗎?那是千年的蝕刻。 菩薩像殘件 唐 奉先寺遺址出土 舒相座菩薩像 唐 奉先寺遺址出土 菩薩頭像 北魏 西山火燒洞前出土 高樹龕佛頭像 北魏 海外回歸 四龍托蓮座 唐 東山擂鼓臺出土 夜叉 唐 西山火燒洞前出土 菩薩手 唐 奉先寺遺址出土 菩薩頭像 唐 東山擂鼓臺出土 菩薩像殘件 唐 奉先寺遺址出土 楊大眼為孝文帝造像題記拓片 北魏 古陽洞 元詳造彌勒像題記拓片 北魏 古陽洞 唐 萬佛洞前室觀世音像龕原色復原模型 唐 萬佛洞前室觀世音像龕現狀打印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