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剛剛過去的三月份,終于讀完了由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共同書寫的《被討厭的勇氣》,這也是我跟隨新教育班主任讀書會讀完的第三本書。 這是一本被稱為“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書中貫穿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重要論點和思想。經由此書,我們會重新認識到阿德勒心理學的價值與意義。 阿德勒宣稱: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而且人可以改變,也可以隨時獲得幸福,這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觀念,這也是我們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抓手。 我們的思想往往都被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所束縛,而阿德勒卻指出我們必須看到目的論的存在,心理創傷其實并不存在,而人的憤怒往往都是捏造出來的。 ![]() 那么,這本《被討厭的勇氣》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這是一本關于如何抵達幸福的哲學書籍。 關于幸福,這本書多次提出: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話,就不可以一直這樣,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須不斷地向前邁進。如何實現幸福呢?阿德勒說,重要的其實并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或許并不是阿德勒的首倡,但卻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理念。 這也是一冊關于如何擁有勇氣的實操指南。 書中寫到:阿德勒心理學也被稱為勇氣心理學,不是“擁有的心理學”,而是“使用的心理學”。哲人說,我們并非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勇氣——我們人類并不是會受原因論所說的精神創傷所擺弄的脆弱存在。從目的論的角度來說,我們是用自己的手來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們有這種力量。 這還是一副關于如何獲取自由的心靈解藥。 如何能夠獲取自由?阿德勒旗幟鮮明地指出,把自己與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并當下別人的課題,我們的煩惱就會輕輕飛走。不干涉別人的生活和工作,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職,我們的心靈便會重新獲得自由。即使是作為父母也要明白,學習只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我們只負責提供幫助,但不能干涉更不能替代孩子的學習。 這更是一盞如何經營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燈。 作為書中睿智的哲人,人生意義與價值是其必然會涉及的核心論題。作為心理學家的阿德勒,如何實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也必然會給出具體的路徑。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注重現實性人生價值的實現。我們一直在關注過去的不幸,或者將聚光燈打在未來的期待上卻忽視了站立在舞臺中央“此時此刻的我”。因為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時此刻”。 所謂幸福,所謂勇氣,所謂自由,所謂經營自己的人生,都是涉及人生意義的重大命題。而這本書,恰恰是探討人生意義的經典之作。 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課題”,努力尋找共同體感覺,學會自我接納嘗試他者信賴,踐行他者貢獻。希望認真生活非常重要,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需要有被他人討厭的勇氣。或許,正如這本書的序言所說的那樣,這本書是我們所有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2024.04.03 滕大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