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于中國東北地區,長期臣服于突厥汗國和回紇。唐末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率領族人進攻中原,打敗唐軍,建立帝國。五代十國時期936年石敬瑭叛唐,在契丹幫助下滅后唐、建后晉,按約定將燕云十六州獻給契丹,使中原地區喪失了北方屏障。947年耶律阿保機改國號為遼,史稱遼太祖。宋遼經過二十五年戰爭爭奪燕云十六州,但雙方都不能戰勝對方。1005年北宋和遼朝締結了盟約,史稱澶淵之盟。和約規定: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于1125年滅亡。遼皇室西遷,后來被蒙古人滅亡。剩余的契丹族人四處逃亡,最后融入其他民族。 中世紀部分歐洲國家曾把中國稱作“契丹”。如今,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仍在各種場合普遍使用契丹(Китай或?ытай)一詞。 ![]() 古代少數民族的發型常是判別其種族的標志。契丹人男子的發型是所謂髡[kūn]發,把中間部分剃掉,只留下兩側或者前額腦后的頭發,更加顯示出草原牧民的粗獷彪悍。 ![]() 契丹人無論男女傳統服飾皆以長袍為主,其式樣一般是圓領、窄袖、左衽。男子長袍里著褲,腰間束蹀躞帶,腳蹬長靴。據《遼史》記載,只有皇帝和一定級別的官員可以戴冠、巾,其他人一律不允許戴帽。 ![]() ![]() ![]() 女子著裝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上著襖或衫,下著裙,這是受中原漢族女子著裝的影響。另一種則是穿直領或交領窄袖長袍,腰間系帶,這是契丹族傳統服飾。 ![]() 契丹王朝(遼朝)先后經歷九帝。直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所俘,契丹王朝滅亡。九帝中除了末帝耶律延禧之外,皆有陵寢。契丹的帝王陵共有三處,分別在蒙古、遼寧、內蒙古。契丹的帝王陵幾乎全部被盜掘一空。大多是遼亡時金代的國家行為。民間也一直有盜掘,此外比利時傳教士、日本學者也曾探掘。 ![]() 遼國蕭太后蕭綽(953—1009年),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曾多次派兵攻打北宋。圖為蕭太后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外表黃金約有10公斤。 ![]() 陳國公主墓是唯一未被盜掘的遼王室墓,出土3227件隨葬品。陳國公主是遼景宗和著名的蕭太后的孫女。在16歲時嫁給了年長自己十余歲的舅舅蕭紹矩。這在大遼的皇親國戚里司空見慣。18歲去世。 ![]() ![]() 公主和駙馬全身包銀絲網絡。是用直徑只有0.05厘米的銀絲線依據人體編織,以防止身體變形。 ![]() 陳國公主墓金銙銀鞓蹀躞帶,是北方游牧民族用于狩獵的一種腰帶,佩掛弓、箭、刀等狩獵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 陳國公主墓雙魚玉佩。雙魚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藝術對遼代的影響。 ![]() ![]() ![]() ![]() ![]() ![]() ![]() 山西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 ![]() ![]() ![]() ![]() ![]() ![]() ![]() 帶把玻璃杯。遼代和波斯、大食等國有頻繁的文化經濟往來,其中就有玻璃器物的輸入。 ![]() 契丹文有契丹大字與契丹小字之分。神冊五年(920),太祖耶律阿保機頒行契丹大字,其文字直接脫胎于漢字。隨后的天顯元年(926),又對文字進行了改革,減少筆畫和字數,稱為契丹小字。圖為契丹大字。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古代民族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