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嚴圣德老師 簡介 
嚴圣德、網名:六年、F六年。福州人士、學醫出身,做過1年醫生,做過幾年銷售,開過小工廠,做過股票。 現任福建德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共青城獨角獸投資基金經理。 擁有20多年的證券、期貨交易實戰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對于資本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擅長在投資證券、期貨中運用多市場、多策略、多周期的系統化交易。 2009年獲藍海密劍期貨實盤大獎賽陸軍組第二名、收益率達326% 。 2010年獲上海中期程序化交易大賽機組冠軍、機組人組總冠軍,收益率達408% 。 2010年受聘成為東航金融種子一號基金的基金經理。 2011年藍海密劍期貨實盤大獎賽以純日內短線交易模式,獲機槍手第二名。 2013年至2015年單賬戶F六年、兩年多累計收益達1億余元。 2016年在藍海密劍中國對沖基金經理公開賽,累計凈收益達1億余元,獲得實盤大賽元帥頭銜。 2017年于3月底共青城獨角獸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正式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2017年獲第十一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程序化組第五名、共青城獨角獸投資發行的三只產品分別獲排排網前三季度新銳私募基金“股票策略”冠亞軍及第8名。 二、嚴圣德老師的交易經驗分享 1、《合理使用杠桿》嚴圣德 8、《追求交易優勢》嚴圣德 9、《2年盈利1.5億》嚴圣德 三、嚴圣德老師的交易感悟 自己是程序化交易者,主要是跟蹤不同周期的趨勢策略,目前基本不用震蕩策略。 自己理解的趨勢是一定周期內價格連續向同一個方向運行,以相應的策略不斷嘗試來捕捉趨勢。比如1小時內價格持續上漲,就認為這1小時內出現了上漲趨勢。 在一定周期內價格連續橫向運動一段時間、就認為是震蕩,就會停用相應周期的趨勢跟蹤策略。比如日K線1個月內日平均波幅和月波幅小于某個值就認為是震蕩,這些值可以根據歷史數據來統計。 是否處在震蕩行情、系統和人工識別都用,主要考慮波動幅度、成交量和持倉量。 選擇交易信號不會反復的方式,在策略設計時、進場價已經排除掉反復的可能性,進場方式沒有好壞。
交易模型一般都沒有加倉設置,和設置加倉相比,增加一套策略可以更客觀地判斷這次加開倉的情況,策略也可以更簡潔。 模型測試的測試環境和實際交易環境是不同的,這是造成差距的原因。要縮小差距,須盡量考慮要符合實際交易情況,實際交易要能完成,只能增加交易成本、不能減少。 只要符合邏輯的賺錢策略就可以考慮使用,當然要看總體策略組合的需要。曾經賺過較多錢,后來不行了,說明這個策略沒問題,只是不符合現在的行情,會把它放入備選池,等行情符合時再重新啟用。然后看看是否能修改成符合現有行情的策略。 交易策略的修改、完善、更新、淘汰,難度還是很大的,主要在于異構策略的增加。 自己最早開始做隔夜中長線的,很簡單的策略比如均線、布林線,后來找到日內盈利模式,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就只做日內,現在日內隔夜都做,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適合的能盈利的方法。 F六年股指賬戶只做股指,目前只做隔夜,趨勢追蹤策略。幾個不同周期的策略,短的一周平均一兩次,長的平均一兩個月一次,總體平均持倉一兩周,虧損了有可能就持倉幾分鐘,盈利了可能持倉幾個月。 當一個帳戶虧損15%時我開始考慮減少頭寸,盈利20-30%時開始考慮增加頭寸。 長期穩定盈利是可能的,而且一些前輩也做到了。 要保持良好心態,不能有賭徒心理、一心想著能盈利,立足長遠打算,每次交易都做好最壞的打算,開倉前就定好開倉后出現的所有可能性的應對方案。當最壞情況出現時,也不會對以后正常的交易產生過大的影響。
主要交易股指期貨和RU、TA、RB、SR等十幾個品種。基于歷史數據做概率統計,做有正期望值的交易,不主觀對行情做任何預測,一般順勢而為,當牛市來臨時已經身在其中了。 極端行情都已經在策略中考慮進去了,如果極端行情能成為常態、會更容易獲得利潤,當然這種行情不可能成為常態,等這波過后估計又會進入原先波動較小的行情。 每筆交易都是獨立的,只要最終是正期望值的就可以了,所以根本不存在分歧之說。
所有交易都是系統化管理,交易都是事先計劃好的,又可以由計算機來執行,所以多周期不是問題。
風險可控、首先考慮本金安全,其次才是追求盈利。將風險分散化,使用多品種、多周期、多策略對沖的方式控制操作風險。 一般每筆交易虧損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同時每筆、每個品種、總體倉位事先都算好上限,就算碰到極端三板行情也不會讓虧損失去控制。初始交易時會按一定比例降低風險,并且尋找低風險時機進場交易,以確保本金的安全。 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是有可能做到低風險、高收益的,現在確實也有一些優秀的交易員已經做到了。
手工交易并不是說主觀交易,也是根據策略作為開平倉信號,只是下單的步驟由人工完成而已。現在已經調整為全部由計算機自動交易了。 我們不會臨時去干預交易,只會去考慮策略是否還適合現有行情,還有什么不足,而去加以完善和改進。如出現未知的特殊情況時我們會減少或暫停交易。 加倉不如加策略、是說單個策略本身不加倉,這樣可以保持策略簡潔,并且多周期、多策略隨著行情的延伸本身就是在不斷加倉了。 自己參賽的初衷是為了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通過大家的相互交流讓自己的思路更開闊。當然最大的收獲是意識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能夠更加完善自己的交易方法。 F六年賬戶2012年至2015年累計盈利超過1億,操作風格都是一樣的,都是多品種、多策略、多周期、以趨勢交易為主。 F六年賬戶雖然從絕對值上看盈利不少,收益率也不錯,但是由于這幾年市場行情一直改變,在同等風險情況下每年并沒有達到年初的預期收益率,只是靠復利作用讓絕對收益變高。當然這也就說明了穩定和復利的重要性。 長線策略有較大盈利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各周期各策略都開了倉的時候,這樣倉位就比較重,賬戶浮盈會比較多,為了讓利潤奔跑,會等行情有一定回撤時才平倉,把回撤定在25%左右。 2008年開始自己就是多品種、多周期、多策略交易,由小到大,在規模上基本沒有遇到什么瓶頸,一開始資金小、比較難分配風險。現在資金規模可以按交易需要合理分配風險。資金小的時候、更多的追求高收益,資金大了就更加關注穩定性,現在也變成以長線策略為主。 我們的交易理念是:活著才是最重要的,穩定造就暴利。核心競爭力就在于有嚴格的風控體系,豐富的交易經驗,穩定的歷史業績。
我們主要做的是趨勢跟蹤策略,可能在策略把握、風險控制及交易心態上可能會做得好一些。 我們的交易模型包括了多品種、多策略、多周期,形成了一對多、多對一的交易方式,即一個策略對應多個板塊或品種,同時一個品種又對應多種策略分布,以這種復合交易模式來保證產品運行的穩定性。 目前沒有針對某一個品種去設計單獨的交易策略,只有普適性高的策略才更穩定,不同的板塊、不同的品種的波動是有較大差異,我們會在策略設計時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然后依靠設置不同的參數尋找一個平衡點來實現匹配。 投資標的上會選擇流動性好、成交量活躍、可追溯歷史較長的品種作為主要的交易品種。對于所選品種,初始資金配比會在大致相同的基礎上適當地對成交量較大盈利能力較強的品種增加倉位,但還是會控制在一個不大的范圍之內。
目前做期貨配置的策略大概有20幾種,大部分策略的主導理念是趨勢跟蹤、順勢而為。這些策略在運行過程當中是相互獨立的,并無主次之分,在搭配這些策略的時候基本是平均分配的。 2008年至今每年都賺錢,連續十多年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策略優秀、資金管理合理,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無論是交易策略,心理狀態還是資金管理都能影響交易結果,最重要的是對于風險的管理能力,交易不順時不致于元氣大傷,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視頻鏈接: 1、《13萬賺到5億的大神》于忠 2、《炒單女神 1年8萬做到1千多萬》謝雨 3、《簡單順勢 2千萬賺了4億》佘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