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重慶的冬季,12月的寒風吹向渣滓洞和白公館,而重慶人民解放軍的心也和這天氣的溫度一樣冰涼——因為他們始終找不到革命英雄楊虎城的遺體。
當年國民黨眼看落敗,便無恥地處決了一批革命志士,在解放后他們的遺體大多找到,但楊虎城的遺體一直下落不明。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轉機。一名男子到公安部詳細透露了國民黨殘害并掩埋楊虎城將軍的具體經過。
根據他提供的相關信息,公安部立即組織人員來到“戴公祠”并找到了楊虎城將軍的遺體,而遺體懷中抱著的,正是他的妻子謝葆真女士的骨灰盒。
從農民到上將
1893年冬月,楊虎城出生在陜西甘北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楊虎城只讀了兩年書便去了飯館當雜役。
直到他14歲那年,其父被清政府誣陷入獄并在獄中離世,悲憤交加的他萌發了推翻清政府的想法。于是他在1912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自武昌起義爆發后,楊虎城一路征戰。從圍剿陜西當地的土匪惡霸,到率領陜西護國軍阻擊袁世凱的軍隊,楊虎城的部隊已經在當地打出了一定的名聲。
1917年,楊虎城響應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正式出任陜西靖國軍左翼軍司令,并率領六千余士兵與北洋萬人軍隊血戰六天,成功抵御住了北洋軍隊的進攻。他也在1921年順利升任靖國軍第三軍總指揮。
好景不長,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起變革,一片密集的烏云籠罩在以上海為中心的沿海城市上空,大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翼黨員被害,一時間人心惶惶,而這場從東南地區而起的大風很快就刮遍了全國。
事情很快傳到了身在陜西的楊虎城耳中,他在個人利益和民族大義面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
于是,在陜西督軍期間,楊虎城主動保護共產黨員,甚至讓一部分優秀人才擔任軍隊教官。
1930年,楊虎城出任陜西省政治主任,并任第17軍總指揮。并在1933年秘密接見中共代表汪鋒同志,對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表示完全贊同,同時與四川、陜西的紅四方面軍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與中共方面達成共同抗日的協議。
西安事變真正主角
因為之前楊虎城一直在陜西地區保護共產黨員,蔣介石與他之間產生了隔閡。蔣介石心中十分不滿,為了削弱楊虎城的軍事力量,
他將遠在東北的張學良調到了西安,想從中作梗,拿回陜西的實際控制權。但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一個女人,他的如意算盤竟然落空了。
蔣介石下令之后,楊虎城的妻子謝葆真敏銳地察覺到,這次人事調動非同尋常。
她自知丈夫這些年的做法肯定是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所以她想了很多種能夠破解蔣介石陰謀的做法,最后她決定從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下手。
在張學良剛到西安的時候,謝葆真就迅速地與于鳳至結交成了閨中密友,無話不談。因為二位夫人的關系,楊虎城與張學良的關系也就熟絡了起來。
漸漸地,二人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謝葆真的不斷暗示下,二人打開心扉,并且說出了心中共同的愿望——抗日救國,打倒侵略者。
但就在這時,國民黨內部傳來消息,蔣介石準備不顧日本軍隊的侵略,依然堅持“剿共”。
在消息傳入楊虎城的耳中后,他立即與張學良進行了會面,商量現在的情況應該如何是好。
協助國民黨進行“剿共”是堅決不行的,放下此前的互不侵犯條約不說,這種殘害自己同胞的事情楊虎城是絕對不會做的。
但公然抗命,稍有不慎就會和前來“剿共”的東北軍引發武力沖突,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場面。思來想去,二人決定共同逼迫蔣介石達成抗日統一戰線。
1936年12月11日晚,楊虎城和張學良共同參加蔣介石召開的晚宴。晚宴結束時,楊虎城和張學良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軍的高級將領們,宣布立即進行兵諫。
由東北軍到華清池捉拿蔣介石,十七軍各路人馬則去往扣留國民黨各部軍政要員。自此,西安事變正式爆發。
在西安事變正式開始后,楊虎城和張學良進行了一系列行動——其中包括發布“救國八項主張”、聯合中共中央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等。
24日晚上,國共雙方最高領導人達成“停止內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協議。次日,張學良留下手諭,請楊虎城代替他指揮軍隊。第三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身為民族大義,卻與夫人被囚禁半生
雖然西安事變被和平解決,但這一直是蔣介石心中的一塊心病。在回到南京后,張學良便被其軟禁了起來。
而本應該在戰場上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楊虎城被蔣介石遠派海外,美其名曰讓其出國考察學習,實則是將其排擠出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層,并使其交出軍權,進而削弱楊虎城的領導力。
楊虎城在國外一直關注著國內戰局的發展,即便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但他還是多次致電蔣介石,希望同意自己回國抗日,但都被其嚴令拒絕了。
迫不得已又護國心切的楊虎城夫婦不顧勸阻從香港回到了祖國,但回國后等待楊虎城的,卻是長達12年的牢獄之災。
西安事變的兩位主事人都被蔣介石用各種理由監禁起來,但二位的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
張學良早年與蔣介石交情很深,他被蔣介石軟禁在風景秀麗的雪竇山,飲食起居都有專人悉心照料。
可楊虎城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在楊虎城回國的第一時間,蔣介石便以召見他為由,將他當作犯人直接囚禁了起來。
早在西安事變之前,楊虎城與夫人謝葆真就預感到蔣介石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報復二人,所以他們早早地就將4個孩子送出了西安,但楊虎城會被直接囚禁還是超出了謝葆真的預期。
謝葆真是在楊虎城被囚禁之后幾天,才得到消息的。
她早在少年時期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生堅強的她在得知消息后抱頭痛哭,她不理解身為一個中國人,她與丈夫窮極一生主張抗日救國有什么錯,丈夫立下赫赫戰功反而被當作犯人一樣囚禁起來。
在這一刻,她看不到以往眼前的光亮,前方的抗日道路上仿佛籠罩著一層濃墨般的黑霧,能支撐她的只有心中抗日革命的共產主義信念。
這股信念重新點燃了她的希望之火,她毅然決然地決定前往南昌尋找丈夫。
這一路上,謝葆真不停地流著眼淚。她是楊虎城的第三任妻子,當時她是共產黨員,而楊虎城是國民黨員,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兩人毅然結婚,之后便一直利用“官太太”的身份掩護共產黨的活動,偶爾還會需要楊虎城的協助。
那段時間,千難萬險謝葆真都不曾落淚,但現在她十分害怕,心底出現了可能會失去丈夫的恐懼感。
謝葆真一路上都在盤算著各種可能性,但她怎么都沒想到剛下了火車就被直接關到了監獄,直到第二年夏天才在湖南益陽見到自己的丈夫楊虎城。
這樣的重逢,楊虎城和謝葆真都期待了許久,但在他們相擁的這一刻,楊虎城卻怎么都高興不起來。
因為這一年的時間里,他已經了解了蔣介石對他的態度,夫妻二人現在的處境十分危險。
謝葆真和丈夫重逢的第一個晚上,他們所在的桃花坪監獄就處決了20多名革命烈士。門外的陣陣槍聲如同巨錘一般敲擊在楊虎城夫婦的心弦上。
幾個月后,他們被送到貴陽一座高山的山洞中,洞里陰冷潮濕根本住不了人,楊虎城只得給了看管他們的人一筆錢,讓他幫忙在山洞外建了一棟小房子給他們住。
房子建好后,楊虎城一家只被允許在白天出門在房子周圍走動,晚上必須被鎖在屋子里。
在囚禁期間,謝葆真生下兩個女孩,第一個因為營養不良夭折了,第二個女孩能活下來還是因為楊虎城去求看守請來了一位奶媽。
但新生兒的誕生并沒有為這個家庭填出新的色彩,楊虎城一家仍然生活在昏暗之中。
謝葆真的身體一天比一天糟糕,寄出的家書無一例外全部被燒毀,喪子之痛和敵對黨派特務的針對,使她無時無刻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創傷。
終于,她萌生出了自殺的念頭,但當她拿出剪刀準備了解自己的時候,看守們立即阻止并將她帶走。
與此同時,謝葆真共產黨員的身份被調查出來,蔣介石勃然大怒,下令將她和楊虎城分別看押。
國民黨對于共產黨員都是非常仇視的。謝葆真暴露后,被單獨關押在非常昏暗狹小的單人牢房,暗無天日且陰森恐怖。國民黨特務經常對謝葆真施以酷刑,并且只給她吃餿了的飯菜。
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下,謝葆真多次崩潰,但心中對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以及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使她挺了過來。
到了1945年,抗戰全面勝利,楊虎城夫婦以為可以恢復自由之身了,但蔣介石又下令將他們關押到了重慶的一所監獄。
此時的楊虎城全然沒有當年威風凜凜的將軍面貌,長期的監禁和精神折磨,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和失眠,從高大強壯的小伙子變成骨瘦嶙峋的老人是這幾年的監禁生活帶給他的最大變化。
恢復自由的希望一次次破滅,讓他們堅持活下去的只有他們心中燃燒不止的共產革命信念,但當希望遙遙無期的時候,支撐自己活下去的信念也就如同風中殘燭。
在經歷了多次絕食抗議,甚至吞下自己的結婚戒指的嘗試自盡卻失敗后,謝葆真徹底崩潰。
她只要看到國民黨的特務們,就會不斷地大罵國民黨和蔣介石,這件事傳到蔣介石耳中后,下令讓特務們將其殺害。
夫妻雙雙犧牲,解放后真相大白
1947年2月8日,在這個舉國團圓的日子里。監獄外面是爆竹聲聲一歲除,但在重慶監獄里面,國民黨特務們將謝葆真綁在床上,往她腿上注射了一針不明藥劑。
伴隨著外面陣陣爆竹聲,激烈反抗的謝葆真突然停止了掙扎,一滴滾燙的熱淚從她圓睜的雙眼中滑落,一朵綻放在共產主義舞臺的紅花凋落了,她含恨離去,年僅36歲。
當楊虎城得知消息沖進來之后,謝葆真已經犧牲了,那滾燙的熱淚甚至都還沒失去它應有的溫度。
當楊虎城看著鐵床上已經失去呼吸的謝葆真,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在之后的幾年里,每當楊虎城閉上雙眼,看到的都是亡妻臨終前在病床上不甘的表情。
楊虎城每天郁郁寡歡,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在窗前凝望遠處,撫摸著懷中亡妻的骨灰盒。
之后國民黨在三大會戰中全部戰敗,蔣介石預料到國共內戰的失利,所以下令將楊虎城一家及其隨行人員全部殺害。
行動細節被掩藏,甚至連尸體埋葬的地點都被列為機密。直到楊虎城犧牲,他的懷中依然抱著妻子的骨灰盒和年幼的小女兒,緊緊不放。
全國解放后,重慶方面查不到任何有關楊虎城的資料,直到軍統特務沈醉和周養浩后來在功德林寫下的回憶錄中,才能拼湊出楊虎城一家那段時間所經歷的悲慘生活。
其中還記載了一段,當特務們在向蔣介石匯報謝葆真犧牲后楊虎城的狀態時,蔣介石總是非常得意地笑著。
解放軍在“戴公祠”的小花園地下找到楊虎城夫婦遺體后,重慶市和西安市先后舉辦了楊虎城將軍的追悼會,參加的群眾從西安火車站排到了新城廣場。
現在在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的楊虎城將軍陵園,迎面斜坡上鑲嵌著“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八個大字,愛國將領楊虎城長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