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最早的中國”二里頭遺址是探索夏文化重要的研究對象。考古界一般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夏代晚期都城,尋找早期夏文化還需要到別的地方下功夫。 ![]() 6月18日,由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主辦,鄭州圖書館、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鄭州天中書院承辦,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會資助的“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系列講座第二講,邀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帶領聽眾進行“嵩山地區早期夏文化的探索”。 ![]() 偃師二里頭遺址在黃河流域的伊洛盆地,考古工作者把尋找早期夏文化的重點放在嵩山東南的潁河,這里屬于淮河流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現了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重要遺址,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根據考古學文化譜系、文獻記載和現代科技測年,推定出夏代開始于公元前2070年,經歷了4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考古界目前一般將河南王灣三期文化和新砦期作為夏代早期遺存,二里頭文化作為夏代晚期遺存。登封王城崗的大城可能為“禹都陽城”、小城可能是“夏鯀作城”,禹州瓦店的環壕聚落可能為禹之陽翟、亦可能為啟“鈞臺之享”之地。新密新砦遺址可能與夏啟的“黃臺之丘”有關。其他重要的夏代早期遺址還有新密古城寨、鄭州東趙、鞏義花地嘴等。 ![]() 方燕明說,嵩山地區的早期夏文化探索與國家起源研究息息相關。中原考古成果實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重要時空節點,中原考古為判斷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貢獻。中國方案沖破了冶金術、文字和城市“文明三要素”的束縛,根據中國的材料和其他古老文明的特點,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根據這個標準,可以分析一下夏代早期的社會文化發展程度。在“生產力獲得發展,出現社會分工”方面,王城崗、瓦店、新砦等遺址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分工明確,還有巫師等。在“社會出現明顯階級分化、出現王權”方面,從墓葬類型可以看出社會階層分化明顯,當時城池林立、戰爭不斷,開始出現王權。在“人口顯著增長和集中,出現都邑性城市”方面,出現了上萬人的大型城市,并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夏代早期的嵩山地區,以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新密古城寨、新密新砦等城址為代表,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出現王權,進入了早期國家。早期國家的出現可以作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 ![]() 方燕明說,通過考古學與多學科合力,文獻史料和考古材料整合,重建早期夏史、探討早期夏文化是值得期待的,但道路也是漫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