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吳姓 鄒藍/文,圖一,四,五 中國好多的姓氏,發源地都在北方或西北。比如李氏,多有隴西堂為號,即源出甘肅隴西,李白即自稱隴西成紀人(在今日天水之秦安縣)。劉姓有彭城堂,喻源出豐沛之地。這些名門大族的家鄉,也稱郡望。 而吳姓,以江南無錫為發源地,或郡望。梅村至德堂是天下吳氏總祠。因為吳國始祖泰伯和仲雍從秦隴奔吳,將勾吳古國建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吳姓則以吳國而來。2006年臺灣吳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吳伯雄先生,也曾親臨無錫鴻山泰伯墓,祭拜吳姓始祖吳泰伯。國內各地的吳氏宗親都到無錫來拜祭最早的先祖吳泰伯。估計這是少有的幾個源出于江南的中國大姓。無錫錫惠公園內有至德堂,祭祀的正是吳泰伯。 吳國在江南,也是吳文化區。無錫則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11世紀吳國創立于無錫梅里,后來的吳氏國王將都城搬去蘇州。歷史上吳越爭霸,吳王夫差不心狠手辣,給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機會而被滅國。這個過程中又有伍子胥,范蠡,黃歇等的故事。吳國滅于越國,而楚國又滅了越國,然后被秦國所滅(公元前223年),無錫遂歸入新設的會稽郡。前一陣看到資料,湖南與廣東交界的臨武縣,因為渡頭古城遺址發掘出萬枚吳簡,顯示這一帶一度在吳國管理的疆域中。吳國是齊晉楚吳越中的春秋五強之一。 2024年4月4日是清明節,受吳姓發小之邀,我跟幾個吳姓老大哥去無錫濱湖區胡埭鎮太湖邊的閭江村,觀察無錫閭江吳氏祭祀吳泰伯吳仲雍89世孫吳貞逸的儀式。 吳貞逸,據家譜是明永樂八年(1410)年出生。而到現在,我這邊吳姓發小是108代,而他也有了孫輩。據說泰伯已經有116代傳人。而從閭江支我的發小老吳來看,從1410年到2024年,614年。 閭江村位于無錫環太湖公路進入馬山路口,與去馬山的路反方向往北。十字路口東北側,現在建有闔閭城遺跡博物館。小山背后是閭江村。全村絕大多是是吳姓,傳說是千年以上古村,吳姓在此長期聚族而居。因著歷史變遷和兵燹等從此村遷移它處居住而散枝開葉的在外吳氏分支據說有一百二十多支之多。也就是說,無錫和江南有相當多吳姓的根,在閭江村。 明朝嘉靖甲辰科探花吳情即閭江村人。傳說吳情本是狀元,因為北方話讀來,是無情。皇上不喜歡這個名字,遂點了探花,狀元花落人家。這倒是跟清朝末代狀元劉春霖相反。因為名字討喜而狀元名字也有點那啥,于是本來是榜眼或探花的劉春霖,得了狀元。今黿頭渚有劉春霖題的碑“黿渚春濤”。 此村往西數公里,即常州武進縣雪堰橋鎮。民國元老吳稚暉是雪堰橋人,不過他在無錫外祖父家長大。吳稚暉的家族譜系,不知道與閭江村吳姓有無關聯。又,常州武進吳祖光家族,是否也與閭江村吳姓有關聯,這個可能也需要考證考證。 發小老吳及他們家族先輩,家譜說是從閭江村出來,從村西的小河一兩里地入太湖,又循太湖北岸到蠡湖大渲口入梁溪河,并在梁溪河北岸一條河浜邊定居下來。根據歷史判斷,估計也在明中后期(明朝1368-1644)。 元末明初,因為驅逐元人和隨后的逐鹿皇權之戰,江南在朱元璋和張士誠之間鏖戰。揚州及江南人口銳減。據說揚州十室九空,朱元璋重八同志親自巡查目睹。估計到明朝中期還沒有完全恢復,長江兩岸依然有好多無主的土地。 據同在梁溪河畔居住的無錫榮氏記載,明正統初年,榮清自金陵行至無錫,與同窗游惠山,在二茅峰遠眺長清里(后為榮巷),霧氣氤氳,背靠惠山,前有梁溪五里湖,風水極佳,于是榮清就帶領自己的子孫遷居至此。 查,正統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起止時間為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十四年(1449年),該年號共有十四年。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變被俘,明代宗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由此可見,無錫榮氏先祖移居無錫梁溪河畔榮巷時,可能那里大量土地是無主的,誰先占下就是誰的。 這只是我個人根據朱元璋在揚州所見情況,對江南同樣狀況的推斷。如果榮氏遷移到無錫是向本地人買的地,那么起碼這一片地居民很少,幾乎或者就是被閑置著,地價肯定不會高。 想來,無錫河埒梁溪吳氏,從太湖邊閭江村向無錫城進發,中途在梁溪河畔定居下來,也差不多在明朝中期或后期。如果算1550年前后,那么距今也有500多年了。如果根據族譜能考證出河埒梁溪吳氏第一代的生卒年,那么移居時間能更精準。也能由此判斷當時元末明初戰亂到何時才差不多結束。只有相對的和平歲月,民眾才能開始在相對和平的日子里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逐漸重新回到“四海無閑田”的狀態。 唐朝無錫大詩人李紳的這首詩表明,唐朝無錫土地開發墾殖力度很大。因為到宋朝,介于常州和無錫東北部東部的江南巨澤芙蓉湖,都因為南北宋之交的北人逃避戰亂而南下時,人多地少,對芙蓉湖區的筑圩墾殖,已經把芙蓉湖切割得七七八八。我曾就此撰寫過文章。 只因元末明初的戰亂,江南遭遇巨大災難,大量人口或死于兵燹,或逃命于外地。明初江南出現很多無主的土地,這才讓閭江村移居出來的人,或者從外地遷移而來的榮氏,都能在無錫梁溪河畔找到新的容身之地。到清朝中期,至少老乾時期,江南成為朝廷財政重地,也是全國的膏腴之地。否則哪有可能吸引老乾七下江南。接待老乾的人馬就需要巨資。不富裕那是根本承受不住皇族屢屢南下瞎球轉的。 后來咸同年間太平天國之亂,江南蘇錫常再次備受蹂躪。據說榮氏居住的榮巷,再次人丁稀疏。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因無意中坐船離開無錫到上海,而逃離了次月降臨在榮巷的大難,而榮毅仁祖父的兄弟堂兄弟都在那次遇難。而我家先輩在我幼時屢屢提及長毛,估計也是他們的先輩留下的慘痛記憶,因為他們是晚清出生,因此是他們的祖父母輩經歷過長毛之亂。不過那時江南人煙稠密,不太可能出現無主土地大片的事了。 19世紀末20世紀初,無錫工商業已經啟動,更因為滬寧鐵路經過無錫而得到更大的市場牽引,城市化也開始并將無錫發展成為中國20世紀前期的重要工業城市。而所有無錫居民,包括無錫閭江吳姓及各支后人的遷徙,自清末民初起就開始受工業化和城市化牽引。升學入伍調動留學等,零星的遷徙則在全國范圍內甚至全球范圍內進行。 無錫河埒吳氏后代中有吳震修先生(1883-1966),名榮鬯,曾任中國銀行秘書(總文書)和南京中國銀行總經理,短期任上海代市長。1949后任中國保險公司首任總經理。我一兩個老大哥作為鄰居小孩知道,吳震修與梅蘭芳交情甚篤。梅蘭芳先生(1894-1961)去世前,鄉居的吳震修夫人每年都能收到梅蘭芳名義寄來的書信。 2024/5/5 5/10 無錫錫惠公園內泰伯殿,至德祠,祭祀供奉泰伯 閭江村旁仿古闔閭城 閭江村邊春意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