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的使用辨證是關鍵,今天說藥之前再說說常見外感,風寒與風熱的區別: 1、看寒熱 風寒——冷為主,發熱溫度不高 風熱——發熱為主,溫度高 2.看疼痛部位 風寒——頭痛、骨節酸痛、渾身疼痛 風熱——咽喉疼痛明顯 3.看痰 風寒——清晰 風熱——黃稠 4、看鼻涕 風寒——清鼻涕 風熱——黃鼻涕 5、看病因: 風寒感冒,通常是吹風或受涼。 風熱感冒,通常是便秘,便秘兩天以后,咽痛一兩天,然后出現感冒癥狀 治療: 風寒感冒(咳嗽):出汗,讓風寒從汗而解 風熱感冒(咳嗽):通便,釜底抽薪,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腑通則肺氣通。 冬季或者氣候突變,特別容易感受風寒之邪造成風寒感冒或風寒咳嗽。二者區別不是特別大,都是風寒之邪侵襲肺衛引起,僅限表征為感冒,風寒之邪侵襲肌表之后累及支氣管及肺,造成肺氣失宣,則開始咳嗽。只能說,咳嗽比感冒的部位更深些。 風寒咳嗽的臨床表現 咳嗽頻作,咽癢聲重,咳嗽痰多色白質稀 鼻流清涕,或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今天給大家說說治療風寒咳嗽的風寒咳嗽顆粒。 組成:麻黃、苦杏仁、法半夏、紫蘇葉、陳皮、桑白皮、五味子、青皮、生姜、甘草(蜜炙)。 主治功能: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喘,癥見頭痛鼻塞,痰多咳嗽,胸悶氣喘 這個方里有麻黃湯、參蘇飲、二陳湯等名方的影子。 麻黃湯治療風寒襲表,發散風寒,驅邪外出。主治風寒感冒表實癥。 參蘇飲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主治外感風寒,內有痰濕。癥臨床上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合并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屬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飲者。 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濕痰證。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屬濕痰者。 這三個組方,有針對風寒表證,有止咳又祛痰的,還有專門祛痰的,適合不同程度的風寒咳嗽。對于風寒咳嗽來說,只要風寒散了,感冒好了,痰飲沒了,咳嗽也就自然而然的停了。所謂“治病求本”,就是把病根的去掉,只有將疾病連根拔起,才會讓疾病痊愈,不再來犯。 再來看藥方組成: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苦杏仁降氣散結,潤肺止咳,兩藥共奏宣肺止咳平喘之功,為君藥。 法半夏燥濕化痰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五味子寧心安神,止咳平喘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 炙甘草調和諸藥而為使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肺散寒,祛痰止咳之功效 “溫肺”“解表寒”“祛痰”“止咳”這是風寒咳嗽顆粒的主要作用 使用辨證要點: 主要適用于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 頭項緊痛、鼻塞,清鼻涕,咳嗽痰多,白痰,胸悶氣喘 風寒咳嗽顆粒有多個經典名方的影子,在臨床運用中,方藥對證,也往往能夠收獲非常好的效果。 適用病癥: 1.風寒感冒之后的咳嗽痰多 2.咳嗽哮喘受寒發作者 3.秋冬季節性鼻炎發作 4.肺炎,支氣管炎屬于風寒阻肺者 以上癥見頭痛鼻塞,痰多咳嗽,白痰,胸悶氣喘,舌淡,苔薄白或白膩。 注意事項: 1.風寒咳嗽顆粒表散風寒作用比較強,因此主要針對風寒感冒咳嗽,而風熱、痰熱咳嗽以及陰虛干咳的人群則不適宜使用。 2.、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3.、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4.、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