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雍親王府曾出過來兩位比較有名的丫環,一個是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另一個則是老四胤禛從揚州帶來的翠兒。 跟年秋月日后飛上枝頭變鳳凰,嫁給四王爺,并成為雍正帝的皇貴妃不同。翠兒選擇了字都不識幾個,且是小叫花子出身的李衛,倆人還沒出府邸呢,就把一血送出去了。雖說兩個丫頭都傻的可愛,可跟年秋月悲慘的結局相比,顯然最終成為一品夫人的翠兒,笑到了最后。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這是翠兒傻人有傻福,運氣好找到了李衛,所以才妻以夫貴。直到看了多遍《雍正王朝》之后,我才發現,李衛能當上封疆大吏,其實是沾了翠兒的光!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怪不得李衛能笑到最后,你看他娶的老婆究竟有多厲害? 一、 《雍正王朝》雖然是一部男人的劇,但其中也夾雜著一群為命運而抗爭的女子,只不過她們的結局大都并不好。 像太子胤礽的最愛,也是康熙帝的妃子——鄭春華,被所有人拋棄,最終被羞辱一番后自盡身亡;年羹堯的妹妹,也是雍正帝的貴妃——年秋月,追求真愛而不得,最終失去所有親人后郁郁而終;還有跟新科探花劉墨林兩情相悅,被封誥命夫人的蘇舜卿,以為可以跟愛人長相廝守,卻最終落得投湖自盡的下場…… 類似的女子太多了,還有不明不白就消失不見的喬姐,伺候半輩子老十三胤祥的阿蘭,被迫跟愛人老十四胤禵分開的喬引娣,被兒子活活氣死的太后烏雅氏,結局都不算美好。 要知道這些女子都不是傻子哦,一個個也都精明的很,甚至跟劇中的權謀高手都能過幾招,可惜,都沒笑到最后。 唯獨劇中出身地位最低,幾乎是以地獄難度開場的翠兒,在李衛還是個雍親王府小奴才的時候,就送出了一血。并在不久的將來,榮升為一品夫人,在家中的地位不用說,連皇后都賣她面子。 試問,劇中的這群要顏值有顏值,要地位有地位的女子們。又有哪位像翠兒一樣,看似很傻很天真,喜怒哀樂也全掛臉上,卻總能在談笑間化險為夷,走向人生的頂端。 那么,翠兒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法寶,能在人精如云的《雍正王朝》中笑到了最后? 二、 如果有人問,劇中這么多女子,哪一位最適合當老婆,且能旺夫的,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翠兒! 翠兒這個角色,在其他人看來,幾乎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子了。論樣貌,她既不沉魚,又不落雁;論才華,她既不懂琴棋,也不會書畫;論出身,則更不用提了,既不是大富大貴,又不是官宦之家,一出場唯一的娘還死了,成了飯都吃不起的孤兒…… 但是,她身上所具備的這幾個特點,卻符合“賢妻良母”的標準,是很多男人窮盡一生都很難追求到的“女神”。 首先,翠兒是一個很傳統,講究孝道的女子: 劇中一開場,她就跪在路邊,向經過身邊的人販子王三發子磕頭,頭都磕出血了:
要知道,當時是什么世道? 黃河發大水,翠兒跟她娘都是逃難來的,目所能及的地方,全都是平板車,一車車拉著死人去燒,去埋。可以說,翠兒都窮成這樣了,根本就沒必要再買口棺材,把自己搭進去。 而且,從后面狗兒(李衛)和坎兒(高福)在大街上,一個吆喝,一個裝死人要錢來看。翠兒賣身葬母這事,是瞞著他倆進行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多此一舉,先賣身,再贖身。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狗兒和坎兒本性善良,若不是為了救翠兒,也不會選擇騙人騙錢。 三、 翠兒不想連累狗兒和坎兒,才選擇了賣身葬母,足可見其不光孝順,也很善良。 當然,翠兒的善良在劇中還有很多體現,比如年羹堯被處死之前,她就曾勸李衛保他一保。不過,她勸李衛保年羹堯的背后,除了本性善良以外,還有著她自己的權謀之道。關于這一點,等一會兒我們講到她知恩圖報和善于謀略這兩點時,再詳細展開。 尊重孝道,自古是考量一個人人品好壞的關鍵因素,這一點上,翠兒是沒的說的。其次,翠兒在劇中也是少有的一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女子。 在揚州,一方面是因為翠兒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狗兒和坎兒,不懼強權,敢于跟王三發子爭斗。再加上,這三位把滿口京碴子味的老四胤禛當成了恩人,一心要報答。而老四胤禛,也確實相中了狗兒的機靈勁,以及也需要跑腿的人,于是把這三位收入了麾下,還特意給狗兒和坎兒改了名。 就像后來老四胤禛教訓李衛,吃點心要先把爪子洗洗來看,收下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好好洗個澡。 而就是通過李衛和高福洗澡,翠兒在一邊燒水,還給他倆擦身,換衣的這場戲看出。翠兒“伺候”這兩位小爺,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然的話,倆人也不會心安理得享受被伺候的滋味。 這也是翠兒能進入雍親王府,還能順利獲得四福晉賞識的,重要原因。 四、 當然,翠兒在雍親王府本就是個丫鬟,自然得會伺候人,這也僅僅是“下得了廚房”的基本要求,不然怎么在四福晉身邊伺候,又怎么在王府立足? 可是,等到身為江蘇巡撫的李衛都要升任兩江總督,翠兒也早就是巡撫夫人了,她還能保持“下得了廚房”的優良品質,實屬難得。 當時李衛收到圣旨,讓他去杭州賜年羹堯自盡,他就急匆匆回家,說了一句:
一般準備東西這種事,大都是下人干的,可李衛卻直接喊“當家的”來準備。一方面,從側面強調翠兒在家中的地位相當之高,稱得上“當家”二字。另一方面,也說明,翠兒雖然當上了一品夫人,可還是保持料理家務的習慣。 而且,在得知李衛去給年羹堯送行時,翠兒很難過,自知無能為力后,說了一句:
看了沒,即使到了這個地位,仍然保持做菜的習慣。如果不是經常做菜,根本就沒有這種自信,敢拿自己的手藝,挑戰平時吃白菜心,里脊肉的年羹堯。 這也從側面表明,以前年羹堯回京,并去雍親王府后,大概率是吃過小翠做的菜,并提出過表揚。不然的話,小翠不會在這關鍵時刻,還特意做幾個小菜給帶過去,給年羹堯送行。 話說李衛當布政史的時候,翠兒還在家里刺繡呢……李衛當江蘇巡撫時,雍正帝到了他府上,翠兒又要給燒洗澡水,又要給熬粥的,忙的不亦樂乎。 五、 當然,那個年代的女子不像現在,個個都是仙女,廚房在哪都不清楚。那時候的女子會伺候人,能下廚房,乃是她們嫁人后的基本要求。 可是,下得了廚房的女人很多,能上得了廳堂的卻沒有幾個! 翠兒在嫁給李衛之后,全劇中僅有一次回京,而正是這次回京,讓她成了“上得了廳堂”的標桿! 當時老十四胤禵剛取得西北大捷,康熙帝一高興,便趁著舉行壽辰和千叟宴的機會大辦特辦。而李衛,也趁著這次機會,帶著老婆翠兒和孩子進京述職。 快走到雍親王府時,李衛叫停了轎子,并喊住翠兒,說在主子這里可沒有咱坐轎子的份。原本以為李衛這是比翠兒懂禮節啊,沒想到人家翠兒直接回了一句:
言外之意,就算你不說,我也要勸你下轎子步行了。 當然,這里還不明顯,等見到主子老四胤禛時,翠兒的機靈勁也就顯現出來了。當時老四胤禛見他們步行過來,還挺高興,故作責怪李衛的樣子,好歹也是四品糧道了,怎么步行呢?
一句話問的李衛抓耳撓腮,支支吾吾,剛要用“不是”、“我”字開頭,被翠兒一個胳膊肘給肘回去了。隨后沖主子低了一下頭,回道:
六、 要不怎么說人家翠兒情商更高呢,你看她的這句回答,可謂滴水不漏,不僅救了丈夫的場,還給主子留足了面子! 首先,李衛也是急暈了頭,以前在揚州的時候,還知道回答主子問題之前先講一句回主子的話,奴才怎樣,怎樣。今天竟然大膽到,直接要用“我”字回復,少了對主子的尊重。 其次,翠兒還懂得替李衛打圓場,特意提到是狗兒提議步行,覺得坐轎子乃是對主子的不恭敬,可謂把功勞都推到丈夫頭上。說白了,換個低智商的女子,往自己頭上貼金,搞不好就來一句,狗兒太笨,還是我提醒他下轎子步行呢。 最后,在主子面前,坦誠才是最大的忠誠,講明自己到了胡同口才開始步行。沒有必要故意把自己說的高大上,也沒有必要夸大其詞,實話實說,既表明了實情,也體現了忠誠,反而更受主子信賴。 甚至,后來老四胤禛問翠兒手中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時,都懷疑是翠兒靈機一動,給臨時改的名字。 不然的話,面對提問,為什么李衛只是一個勁抓耳朵,一句話都回答不囫圇? 不過,我(楊角風)看了很多遍《雍正王朝》,一直有個疑慮,翠兒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不會回答的是:
前面李忠是名字,后面的四爺,是翠兒對提問者的尊稱呢? 但不管這個名字多么拗口,多么不像個名字,偏偏人家翠兒就在老四胤禛面前喊了。既再一次表明了忠心,又給了老四胤禛一個賜名的機會,兩全其美。 七、 不信的話,大家看看老四胤禛聽到翠兒的孩子叫啥名后,樂得兩顆大門牙都兜不住了。 可以說,身為李衛夫人的翠兒,都能表現如此之好,那李衛在主子心目中的分量自然更重,也奠定了他可以繼續升官,未來無可限量的基礎。這可跟當初李衛在雍親王府,一副紈绔子弟,嘻嘻哈哈的形象大不相同。 也正是因為翠兒的表現著實出色,讓四福晉也高興萬分,興奮之余就要把王爺小時候戴過的長命鎖送給李忠。 這玩意要是戴在李忠的脖子上,哪里是鎖啊,簡直就是一塊免死金牌。 即使翠兒跟四福晉在嘮家常的時候,都不忘繼續表忠心,在提到不讓狗兒納妾之后,翠兒就講了:
翠兒這幾句話的分量,可不比后來李衛在楓晚亭,跟鄔思道講的做人不要忘本,要知恩圖報低哦。 說句題外話,跟翠兒和李衛同時期的高福,就沒有這么好命了。原本比李衛長得帥,也比李衛有才,就因為翠兒沒有選擇他,最終去伯倫不歸酒樓買醉,并著了他人的道兒,白送了性命。 若當初翠兒選擇的是高福,那么半夜跟翠兒鬼混的就不是李衛了,也就更不會被年羹堯帶到四川,自然也當不上官了,倆人的命運就此反轉。 八、 當然,翠兒的“上得了廳堂”并不僅僅體現在待人接物上面,更是有她的大智慧在里面。 還是那次回京述職,當時翠兒跟四福晉提到了不許李衛討妾的事,四福晉撂下了這么一句話:
也就是說,翠兒不許李衛納妾這事,可是得到四福晉,也是未來皇后支持的。她也有特權,若是李衛不聽話,完全可以將此事告知皇后。 可是,在翠兒得知李衛有了“花心”之后,并沒有告知皇后,反而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弄得李衛十天半個月都不愿意回家。 一方面,翠兒知道維護李衛的臉面,另一方面也在側面提醒他,才剛當上官,不能這樣忘本。 李衛這人鬼,抓住翠兒知恩圖報的性格,以她大鬧耽誤了看主子折子為由,放下狠話,說再鬧下去,耽誤了主子的事,咱們一塊回去再要飯得了。 翠兒一聽這個,軟了,又見圣旨上的字有一半李衛不認識,急了:
如果說這時候的翠兒大喊大叫,撒潑打滾,不肯動用皇后的懿旨,還有替李衛隱瞞的目的在。等到雍正帝到了江蘇,李衛又一次去會小媚仙后,她再一次大吵大鬧,就有刻意的成分在里面了。 九、 要知道,當時的李衛在江蘇推行新政,本來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偏偏在雍正帝南下之際,他選擇了去會見小媚仙。 他是瘋了,還是傻了,難道不怕百官彈劾,為什么選擇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往槍口上撞呢? 這就是李衛的自保之道! 要知道,自古帝王最怕,也最忌憚什么樣的下屬? 就是毫無缺點,一點把柄都抓不到的下屬,因為這意味著,你只能用胡蘿卜來激勵他,卻沒辦法舉起大棒來鞭策他。 年羹堯的悲劇其實也在于此,胡蘿卜終歸有一天會用完,等到賞無可賞,就只能大棒伺候了。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太完美,太完美了,就有點可怕了。這也意味著,此人沒有弱點,皇上都無法駕馭。 李衛這屬于典型的自污,明知道雍正帝已經到了自己的地界,偏偏選擇這天去會小媚仙。更可笑的是,自己這么隱秘的行蹤,竟然是滿城皆知。人家初來乍到的劉墨林,隨便派了個侍衛,就打聽到了江蘇巡撫李衛的去向。 這未免太蹊蹺了吧? 而翠兒,就配合李衛演了這么一場戲,把李衛跟律法的矛盾,硬是轉移到家務事上面了:
但雍正帝也不傻,喊著朝廷有律法,這種情況得打八十板子。 翠兒一聽情況不妙,也不撒潑,也不打滾了,選擇了跪下:
十、 雍正帝想想,也是,人家把家務事讓給自己斷了,何必上綱上線呢?
這下子好了,以后這種事都不用走司法程序了,直接家法解決了。 翠兒通過此舉,不僅讓李衛平安無事,往雍正帝絕對心腹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也讓自己又掌握一項特權,徹底控制住了丈夫,一石兩鳥。 說了這么多,翠兒之所以能笑到最后,除了會使點小手段外,更重要的,還是她善良,知恩圖報! 報答雍正帝這邊,就不用多說了,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后,她更是哭壞了身子,連李衛進京都沒辦法帶她。 即使對待被雍正帝下旨賜死的年羹堯,翠兒也不想忘記恩情,并試圖說服李衛去保他一保。結果,李衛連頭都沒轉,直接撂下了一句:
那么,翠兒,真的是婦人之見嗎? 年羹堯對李衛夫婦的恩情最大,這種恩情,甚至都超過了雍正帝。 當初在揚州,在王三發子手下救出他倆的人,就是年羹堯;后來年羹堯回京,送給李衛一枚戒指,也正是這枚戒指,讓李衛俘獲了翠兒的芳心;再后來李衛步入官場,真正的領路人也恰恰是年羹堯…… 十一、 年羹堯這些年做了什么,翠兒就算不是很清楚,但也大概明白個八九不離十。 畢竟李衛都說了,若換了別人,十條命都沒了。 而翠兒的回答是:
既然翠兒什么都知道,也知道年羹堯的罪名換別人,十條命都沒了,可為什么還勸李衛上書保他一保呢? 這就是她的高明之處,試問,年羹堯對李衛和翠兒有恩之事,雍正帝知道嗎? 他太知道了! 李衛之所以能成為雍正帝的心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當初他派鄔思道特意在慘死的坎兒房屋前試探他的:
不能忘本的關鍵是什么? 就是知恩圖報啊! 這也是李衛立身之本,若是他沒有替年羹堯求情,那才是犯了雍正帝的大忌。別人上書怎么彈劾年羹堯,都沒關系,但是你李衛,人家年羹堯可沒虧待你,你若是不替他求情,還落井下石,那你的良心讓狗吃啦? 那么,李衛有沒有在翠兒提出保年羹堯一保之前,上書求情過呢? 大概率是有的,不然的話,他得不出換了別人,十條命都沒了的結論。估計雍正帝給他的回復,一方面解釋了自己處境之艱難,做出這個決定之無奈。另一方面,也會批評李衛婦人之見,換別人,早死了十次了。當然,你李衛跟他不一樣,朕對你也不一樣。 甚至,雍正帝派他去處死年羹堯,也是基于這個考量下,做出的決定。 一不小心又啰嗦過了頭,總而言之,翠兒是一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既有智慧,又有胸懷,善良又念恩的女子,也是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良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