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第四野戰軍殲滅蔣軍正規軍188萬人,剿滅土匪135萬人。 ![]() 三野和一野分別殲敵247萬人、65萬人,由于統計方式不同,三野和一野將消滅土匪的數量,也計算進殲敵人數中去了。 二野殲滅蔣軍正規軍221萬,消滅土匪115萬,看上去二野是四大野戰軍中殲敵人數最多的,但是,如果二野按照四野的統計方式,殲敵數字就會大打折扣,數量甚至不到公布數據的百分之五十。 日本投降后,由于國民黨軍主力,大都集中在大西南一帶,在短時間內,他們無法將足夠的兵力,輸送到全國各地。 反倒是堅持抗戰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占據地利之勢,得以迅速就近接受日軍投降。 在軍統頭目戴笠的建議下,蔣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韙,大量收編各地的偽軍。幾乎所有的偽軍,都成為國民黨的部隊。 那些臭名卓著的漢奸頭目,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軍中的高級將領。這些被收編的偽軍,被統稱為“南京先遣軍”,總司令任援道。 “先遣軍”分為六路,第一路總司令龐炳勛;第二路總司令孫殿英;第三路總司令孫良誠;第四路總司令吳化文;第五路總司令張嵐峰;第六路總司令門致中。“先遣軍”幾乎囊括了華北、華東、中原地區所有的偽軍。 解放戰爭初期,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面對的,都是這些所謂的“先遣軍”。 “南京先遣軍”號稱總兵力超過130萬,實際情況遠達不到這個數字,再加上“先遣軍”的頭目們都心懷鬼胎,擔心以后被反復無常的蔣介石清算,作戰意志并不堅定。 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開始與這樣的對手交戰,勝多敗少,例如華東野戰軍在大汶口痛擊吳化文,中原野戰軍的邯鄲戰役,主要打得是孫殿英,這些部隊都是烏合之眾,并不能代表國民黨軍主力的真實戰斗力。 可這種假象,助長了華東、中原野戰軍的輕敵思想,認為國民黨軍的戰斗力不過如此。 盲目的樂觀,導致這兩大野戰軍,后來與國民黨軍主力部隊作戰時,吃了很大的虧,抗戰時期在淮河以南建立的十幾個根據地,都丟光了。 這種被動局面,一直到四野主力入關后,才得以徹底改變。 其實蔣介石在東北,為了對付東北野戰軍,使用的是同關內一樣的套路,大肆收編偽滿軍。在不到三個月時間里,蔣介石就任命了33個總司令,32個軍長,158個師長。任命了兩個上將,14個中將,還有66個少將。另外還有多如牛毛的“總指揮”“支隊長”之類的高官。 ![]() 乘坐美軍飛機抵達東北的蔣軍 相比起關內的兄弟部隊,東北民主聯軍的處境更加困難,沒有根據地,沒有群眾基礎,籌不到糧,傷員只能自己抬。 最主要的還是兵力不足,一般資料顯示,八路軍進入東北的兵力是10.7萬人,其實真實數字要大打折扣,新四軍三師出發時3.5萬人,過冷口出關時,只剩下不到2.8萬人了。 林彪在濮陽接到趕赴東北的命令,當地動用兩個團5000多人進行護送,但是到了冀中的河間,兩個團就剩下不到一千人了。 兵力已經捉襟見肘的冀中軍區,只得抽調出1500人,繼續擔任護送任務,10月29日林總到達沈陽時,身邊又只剩下不到2000人了。 山東一師是乘船去往東北的,出發前不知是誰走漏風聲,在龍口港登船時,三團二營只剩下兩個人。 文年生的陜甘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6300人,只有3000人到達錦州地區。 羅榮桓于11月6日在遼東半島貔子窩登陸,七天后他也來到沈陽,被告知的第一個消息,就是由于國民黨軍的封鎖,渤海軍區的劉其人師,還有黃永勝的甘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近萬人,受阻于古北口承德一線,短時間內難以進入東北。 此時林、羅首長可以調動的部隊,只有不到八萬人了。 但形勢似乎并不太糟糕,在此之前,先行出關的李運昌部隊,還有抗聯周保中部,利用日軍投降后的這兩個多月時間,積極擴充實力,根據字面上的數據,我軍在東北的兵力已經達到26萬人。 1945年9月底,國民黨軍在美軍的幫助下,修建了從秦皇島到山海關的鐵路。 10月初,國民黨軍第52、13軍從秦皇島登陸后,經過激戰,占領山海關,并迅速推進到錦州、沈陽等地。 隨著國民黨軍在戰場上高歌猛進,先是那些未被收編的偽滿軍主動跳出來,配合國民黨軍作戰。 隨后抗聯和冀東八路軍在東北擴編的新兵,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叛變。 冀東八路軍在沈陽擴編的兩個團4000多人,于12月2日叛變。黑山、北票、錦西三地新擴充的部隊7000多人,主動向國民黨軍繳械投降。牡丹江地區新擴充的12個團,有10個叛變。西滿獨立第四師,叛變了7000多人。 抗聯周保中新組建的七個大隊(相當于旅),一下子叛變了六個。 合江地區,叛變人數達到3.47萬。 這還只是開始。 1945年年底到第2年年初僅10天時間,吉林、遼北等地就有4.7萬人叛變。 11月28日,嫩江軍分區司令員張平洋,在泰來縣武廟子遭叛匪殺害,以后數日內,遭叛軍戕害的東北民主聯軍將領,就有139個。遇難的普通戰士,高達三千多人。 叛軍的氣焰愈發囂張,聲稱他們的數量超過150萬。 東北地區154個縣(旗),都有大批叛匪出沒,其中107個縣(旗),完全被叛匪控制。 12月22日,林總在阜新縣一個小村子里宿營,夜里十二點多,突然遭到300多叛軍偷襲。 此時林身邊只有一個警衛排,他臨危不亂,先穿上大衣,平靜的命令道:“集合部隊,打土匪去”。 林總身先士卒來到門外,戰士們深受鼓舞,向叛軍發起沖鋒,叛匪摸不清虛實,趁著夜色撤走了。事后林總徹夜未眠。他不知道自己的部隊,能否在東北的嚴寒中保持戰斗力。 1946年2月11日,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四縱,在沙嶺聯手攻擊蔣軍新6軍22師。 這次戰斗雙方兵力三比一,林總感覺穩操勝券,結果蔣軍戰斗力強悍,三縱、四縱傷亡慘重,新22師傷亡不到700人,雙方戰損比高達五比一。 沙嶺戰斗,讓林總認識到國民黨軍精銳部隊的真實戰斗力。幾天后的軍事會議上,林總提出:國民黨軍在東北新組建的“先遣軍”、“挺進軍”等偽軍部隊,一律稱之為匪。不接受他們起義和投誠。 對土匪要敢于主動出擊,即使兵力只有對方的三分之一,我們也有必勝的把握。 很多人對林彪的命令百思不解。隨后林總解釋說:蔣軍新組建的部隊,以偽滿軍和慣匪組成,他們在抗日時期,對老百姓都有血海深仇。而蔣軍正規軍,尤其是新六軍這樣的部隊,抗戰時期是很堅決的,我們一定要把他們區分對待,不能讓老百姓把他們當成一類人。 最后林總舉例說:蔣軍新編第27軍,全軍兵力十幾萬人,不但裝備了飛機、坦克、重炮等重武器,其中還包括3.6萬名日本雇傭軍。 ![]() 土匪的炮兵部隊 匪27軍軍長姜鵬飛是個鐵桿漢奸,曾經擔任偽滿軍“鐵石部隊”的司令,殺人如麻。 幾年前的“潘家峪慘案”,姜鵬飛就是鬼子最大的幫兇。 當地百姓對姜鵬飛恨之入骨。在東北民主聯軍中,就有一支特殊的部隊“潘家峪復仇團”。 老百姓知道姜鵬飛是什么貨色,正所謂恨屋及烏,蔣介石重用姜鵬飛,就等于甘心與百姓為敵。 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就算國民黨軍正規軍再能打,也會面臨孤軍奮戰的困境。 會議結束后,東北民主聯軍各部,立即投入到大規模剿匪戰斗中去。 首開記錄的北滿軍區司令員聶鶴亭,事先他曾率領軍區直屬部隊,與匪先遣軍第三軍交戰過幾次,雖然獲勝但戰績不佳。 后來戰士們明白了土匪與蔣軍正規軍的區別后,開始主動尋找戰機,終于在雙城八家子鎮將匪先遣軍第三軍包圍,由于摸不清虛實,剿匪部隊連續進行了幾次試探性攻擊,耽誤了太多的時間。 本來計劃第二天天亮后發起總攻,可土匪們半夜里強行突圍,土匪大部被殲,只有200多土匪沿排水溝逃出村外。 然后如喪家犬一般,一路狂奔逃回老巢阿城縣張家油坊。 剿匪部隊緊追不舍,最終將逃走的土匪全殲。 可是打掃戰場時,聶鶴亭發展兩場剿匪戰斗,只消滅了匪先遣第三軍1500多人。 而已經被剿匪部隊擊斃的匪軍長王正午,事先可是自稱手下有15000精兵的。 由于殲敵太少,聶鶴亭只是簡單的給野司發了封電報。對殲敵人數只字未提。 隨后剿匪部隊又在周家店圍殲匪先遣軍第20軍,經過激戰,匪軍長左建堂被活捉,擊斃土匪270人,俘虜357人。 根據左建堂供述,匪第20軍真實兵力只有3000來人,事先他們宣稱兵力是兩萬人。 聶鶴亭將這個消息及時向野司做了匯報,他認為土匪數量水分很大,真實數量只有公布人數的六分之一。 林總經過深思熟慮,認可了聶鶴亭的看法。東北地區所謂的150多萬土匪,其實最多不超過25萬人。 ![]() 姜鵬飛股匪 土匪數量少了120多萬,東北民主聯軍剿匪壓力驟減。 林總深思熟慮后,下達了“分散剿匪”的命令。剿匪部隊分成若干個剿匪小分隊,每個小分隊10來個人,一挺機槍,三支沖鋒槍,其余的都是步槍。 各剿匪小分隊深入深山老林尋找匪蹤,發現敵情后,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跟蹤監視,等主力部隊來打。 龍江地區最活躍的是“挺進軍第一軍”,匪軍長尚其悅,下屬五個旅,總兵力有4000多人。 民主聯軍在龍江地區只有三個旅,總兵力也是4000多人,要命的是龍江軍區司令員葉長庚,帶著五個團在外執行其他剿匪任務。 尚其悅有恃無恐,將手下人都集中在泰來縣。 這個地方位于黑龍江、內蒙古、吉林三省交界處,尚其悅集結兵力,準備大干一場。 可還沒等土匪們有所行動,龍江軍區副司令員王鈞,已經帶著一個半團殺進泰來縣。 土匪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頓時潰不成軍。811人被擊斃,523人受傷,還有2508個土匪做了俘虜。 泰來縣剿匪戰斗之所以統計的如此詳細,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 當時民主聯軍參謀長劉亞樓剛到任,碰巧的是匪“挺進軍第一軍”第五旅旅長也名叫劉亞樓。 尚其悅不知從哪里搞來100多套民主聯軍的服裝,然后喬裝改扮,在民主聯軍的哨兵面前,聲稱自己是劉亞樓。 不明真偽的哨兵,就這樣稀里糊涂的給土匪放行了。 劉參謀長聞訊后勃然大怒,他非要看看,那個和自己重名的家伙,到底長成什么模樣。對所有的土匪進行甄別以后,才確定那個和劉參謀長重名的土匪旅長已經被打死了。 劉亞樓這次細查,發現消滅土匪的準確人數,與剿匪部隊上報的數字,有很大的出入,有虛報的嫌疑。 王鈞將軍是抗聯老兵,資歷很深,劉亞樓礙于情面,在總結會議上做了不點名的批評。又命令各部隊,以后戰斗結束后兩個小時要戰報,四個小時要詳報,不給作戰部隊弄虛作假的時間。 從此以后,東北民主聯軍的將領們,都嚴格遵守著劉參謀長的規則,在殲敵數字上,基本上都能做到如實上報。 ![]() 放眼全國,合江地區的匪患是最猖獗的。 蔣介石欽點的兩個土匪上將,都活躍在合江地區。 東北民主聯軍在合江地區負責剿匪任務的是賀晉年,他率領只有三千多人的359旅,在三個多月時間里,剿滅土匪5892人,繳獲戰馬1500多匹,大口徑火炮17門。 盤踞在通遼縣城的是匪“先遣軍”11師,全師2400多人,匪師長張緒武。 負責剿滅這伙土匪的是新四軍八旅,旅長張天云先是在通遼縣城,取得殲敵1400人的戰績。數日后,又在開魯縣將殘匪余部全殲。 東北民主聯軍將領萬毅,率部800人,先是在懷德縣消滅匪“地下軍”800多人,隨后在伊通,將匪“地下軍”殘部2740人全部殲滅。 民主聯軍南滿軍區部隊,在司令員程世才的率領下,先后在千山、臨江等地,消滅土匪7855人,這其中生俘1746名日軍,以及偽滿皇室人員1846人。 南滿部隊是東野三縱的前身,他們牛刀小試。就可以輕易的擊敗日軍,這也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土匪都是欺軟怕硬的角色,南滿的剿匪部隊戰斗力如此強悍,他們惹不起就只能躲了。 就這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南滿的匪患,被徹底根除了。 如果沒有意外,東北地區的土匪,最多再有四個月,就可以完全肅清了。 可意外還是發生了,規模空前的四平保衛戰打響了。 此時蔣軍通過海陸空立體運輸,已經將六個齊裝滿員的美械軍送進東北戰場。 ![]() 乘船抵達東北的滇軍 蔣軍正規軍在兵力,戰術、武器裝備上,對比東北民主聯軍,都具有壓倒性優勢。 在威遠堡戰斗中,民主聯軍三縱主力,在占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依舊不敵新六軍一個團的猛烈攻擊,被迫撤退。 這次失利,也導致四平保衛戰以失利告終。 四十多天的保衛戰,民主聯軍損失慘重,損失了9000多人,按照亡一傷三的正常傷亡比例。四平保衛戰對民主聯軍造成的傷害,絕對是傷筋動骨。 民主聯軍被分割在南滿和北滿兩塊區域,首尾不能相顧。 隨之而來的,是死灰復燃的匪患。匪首謝文東攻占雞西,匪首郭興典攻占東安。 六月上旬,百人以上的土匪,在北滿先后制造了38起血案,地方干部,土改積極分子是土匪們重點攻擊目標。 東北局組織部部長林楓的父親。黑河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王肅,望奎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還有160多個地方干部,都是在這段時間不幸遇難的。 土匪造成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國民黨軍。 7月四日,林總再次下達剿匪令:由于民主聯軍各縱隊尚未恢復元氣,剿匪的任務,主要由干部來完成。 去年出關的八路軍,除了各作戰部隊外,還有2萬多后備干部。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老紅軍,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土匪之所以難剿,主要他們采用的是打了就走的游擊戰。而這2萬多名后備干部,簡直堪稱游擊戰的專家。 林總抽調了16,000名干部,組成若干剿匪小分隊,然后又從三個主力縱隊中,抽調了3萬名政治可靠,有戰斗經驗的戰士,作為總預備隊,配合各剿匪小分隊作戰。 當時的軍事干部,那都是憑真本事拼上來的,戰斗技能杠杠的。三下五除二,只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剿滅土匪17萬多,蔣介石任命的土匪將軍,擊斃了9個,活捉了73個,其中包括兩個上將。 像這些反復無常的土匪將軍,東北野戰軍沒有留著他們邀功,而是都當眾處決了。 ![]() 被處決的土匪將軍中,有幾個曾經是抗聯將領,周保中曾經為他們講情,但被拒絕了。 理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投降日軍為虎作倀,是絕對不能被原諒的。 補充一下,其實那個在衡陽保衛戰中的方將軍,和東北野戰軍擦肩而過,他投降恢復自由后,任蔣軍207師師長。 207師是個整編師,下轄三個旅,戰斗力之強悍,絲毫不亞于蔣軍的五大主力。 后來207師在東北,與部分被改編的偽滿軍合編為蔣軍第六軍,第六軍所部一個暫編師在二臺子宣布起義。 結果促成起義的聶鶴亭,受到林羅首長的嚴厲的批評。 因為此前方先覺已經不在第207師了,他被調往華東戰場,與吳化文并肩作戰。 他們做得第一件事,竟然將安葬在濟寧、荷澤、滑縣、單縣等地烈士陵園中3000多名八路軍烈士,剖棺裂尸,挫骨揚灰。 扯遠了,如果吳化文、方先覺之流的國民黨將領,落在東北野戰軍手中,那下場就難以預料了。 抓獲蔣軍先遣軍第27軍姜鵬飛,是整個剿匪過程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這廝手下匪眾十余萬,其中有將近四萬日本兵,配備有飛機、坦克、重炮等重武器。 姜鵬飛還挺有戰略眼光,他看出民主聯軍全力剿匪,哈爾濱兵力空虛,開始準備攻打哈爾濱。 其實姜鵬飛要是果斷一點,這件事可能真就成了。 可事到臨頭,這廝變得迷信起來,竟然認了一個名叫李明信的和尚做師傅。這位李師傅不但自稱天神護體,刀槍不入。還善于相面,竟看出姜鵬飛是真龍天子,事成之日就是登基之時。 李明信給徒弟看了個黃道吉日,心急當皇上的姜鵬飛,隔三差五就化妝潛入哈爾濱,查看動靜。 結果被民主聯軍兩名偵察員看出端倪,將這條送上門來的大魚生存活著。 本來李明信想做姚廣孝來著,這回釜底抽薪,未來的皇上沒了,李明信也慌了。急忙帶了3000名神通廣大的天兵,兵伐哈爾濱,實現他們的夢想。 10天后,李明信的愿望終于實現了。10天后,李明信和姜鵬飛終于見了面。被雙雙處決于哈爾濱道外20道街公園。 ![]() 姜鵬飛在世之日,他手下十數萬匪眾并沒有選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頭目。反而陷入自相殘殺的內訌之中。 抗日聯軍趁此機會,將這個蔣軍新編第27軍各個擊破。 這次大規模剿匪行動,東北民主聯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有127名團職以上干部不幸犧牲。 此次剿匪行動雖然時間不長,可是東北地區大規模的股匪已基本肅清。 截止到1946年底,東北民主聯軍只殲滅國民黨正規軍3.1萬人,數量上遠不及中原和華東野戰軍。 但是民主聯軍還剿滅土匪32萬人,殲敵人數還是各野戰軍中最多的。 蔣軍正規軍很快就領略到了民主聯軍的厲害,雖然蔣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還具有優勢,可民主聯軍依靠穩固的根據地,以及出神入化的戰術,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中,和蔣軍殺了個旗鼓相當。 戰役結束后,民主聯軍立即投入到搜剿殘匪的行動中去。著名的剿匪英雄楊子榮,就是在這期間活捉了“座山雕”的原型,“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2支隊司令”張樂山。 1947年4月,民主聯軍剿匪行動基本結束。深受匪患襲擾的480萬平民百姓歡欣鼓舞,踴躍參軍,參軍人數高達10萬人。 蔣軍也打算擴充兵力,但他們改編重用偽滿軍的行為,已經徹底喪失了民心。所以蔣軍擴充兵力很困難,除了將一部分土匪武裝,充實到正規軍中去以外,只能從關內繼續向東北增兵。 為了取得在兵力上對敵的優勢,原屬晉察冀軍區的冀熱遼軍區,于4月份也劃撥給東北軍區。 冀熱遼軍區的“嫁妝”出奇的豐厚,主力部隊8萬多人,另外還有二線部隊16萬人。 此時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達到46萬人,蔣軍正規軍42萬人。 短短幾個月內,蔣軍就由攻方轉為守勢,他們不甘心失敗,繼續從關內大規模調兵。 可是隨著民主聯軍剿匪、土改雙管齊下,普通百姓參軍的熱情空前高漲,冬季攻勢結束以后,蔣軍再無翻盤的可能。只能困守在幾個孤立的城市中。 而東北野戰軍由于新兵太多,也開始了將近半年的大練兵,期間繼續搜剿殘匪。 東北數百年來匪患猖獗,可是東北野戰軍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把匪患徹底根除了。 1950年那場幾乎遍及全國的匪亂,只有東北軍區的報告說:無匪可剿。 ![]() 四野進關以后,繼續嚴格執行正規軍和土匪區別對待的政策。 四野部隊只是在廣西剿匪時遇到些麻煩,主要還是因為負責剿匪的李天佑是廣西人,不愿對那些頑冥不化的慣匪大開殺戒,甚至規定每個縣只能處決三名匪首。從而導致廣西匪患越剿越嚴重。 直到老人家通報批評四野剿匪部隊:寬大無邊,貽害無窮。 隨后剿匪部隊處決了近萬名罪大惡極的土匪頭目,廣西匪亂很快就平息了。 除了四野外,另外幾大野戰軍都沒有把蔣軍正規軍和土匪嚴格劃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吳化文了。 四大野戰軍中,二野和四野的合作最多。 二野在渡江戰役之前,殲敵數量并不突出。只是在挺進大西南戰役中,取得了殲敵90多萬的戰績。 當時二野實力有限,為了確保勝利,四野派出三個軍,一野也派出三個軍另一個師,配合二野作戰。參戰部隊一律使用四野的番號。 整個戰役,共斃傷俘蔣軍將近九千人,其余90多萬人,都是陣前起義的。 其實這個數字很值得商榷。因為蔣軍內部吃空餉的現象十分嚴重,一個名義上有五萬多人的兵團,實際只有15000多人。 所以名義上的90多萬人的起義部隊,真實兵力50萬都達不到。即便如此,如何安排這幾十萬起義部隊,也是個大難題。 四野除了第50軍,從起義部隊中補充了兩萬多人以外,其他參戰部隊都齊裝滿員,沒有補充兵力。 一野的參戰部隊,補充了十萬人,可還沒等他們離開大西南,那些起義部隊又紛紛叛變,起義部隊變叛匪,當地有些地方本來就匪患嚴重,再加上90多萬叛變的起義部隊,土匪的數量輕而易舉的超過了100萬。 二野部隊和一野的三個軍,開始進行剿匪。 ![]() 土匪的人數,遠比剿匪部隊多得多,于是四野再次出手,派出11個師,協助二野部隊剿匪。 最終剿滅土匪112.5萬人。二野也因此,成為殲敵數量最多的野戰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