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每逢6月開始,就到了新疆旅游大熱的季節,美麗的獨庫公路已經開放通行,令人流連忘返的新疆阿勒泰地區,更是成了新疆旅游的重頭戲。 喀納斯、可可托海、白沙湖、烏倫古湖、五彩灘等風景區,都在阿勒泰地區。 實際上阿勒泰不僅風光秀麗,而且還素有北疆水塔之稱。這里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境內擁有56條河流,是新疆的豐水區,著名的額爾齊斯河便發源于此。 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其實在清朝末年,差點就和我們失之交臂了。這是什么情況呢?一般北方領土的問題,都要問問我們北方的那位鄰居沙俄。 ![]() 清滅準噶爾,沙俄撿漏得到了阿爾泰部分地區 阿勒泰和阿爾泰其實就是翻譯問題,沒啥區別,當初可以統一稱之為阿爾泰地區或阿勒泰地區。不過由于目前阿勒泰和阿爾泰分屬中俄兩國,因此才會區分開。 之所以這么稱呼這片地區,主要是因為阿爾泰山。阿爾泰是蒙語,意思是金子,阿爾泰山指的是金山的意思。該山脈綿延2000多公里,斜跨中俄哈蒙等國,我國分到了阿爾泰山脈南坡的500公里左右,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 原本整片阿勒泰地區,在明朝末年,歸屬三大蒙古中的漠西蒙古。到了清朝前期,這里便歸屬了統一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了。 1755年,清朝出兵攻打準噶爾汗國,在1757年將其攻滅,和清朝折騰了70多年的準噶爾汗國就這么沒了。 實際上準噶爾汗國巔峰時期的實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他們的足跡遍布新疆、中亞、外蒙、俄國等地,是一個正兒八經的龐大帝國。 ![]() 就連沙俄也不敢隨便和準噶爾汗國較勁,沙俄更喜歡拱火,讓準噶爾汗國跑去找清朝的麻煩,入侵喀爾喀蒙古。每次清準戰爭,基本都是這么打起來的。 清朝擊敗準噶爾汗國的過程中,沙俄也沒閑著,過去不敢大肆入侵準噶爾汗國的地盤,那是忌憚他們的武力,可到了這時候,沙俄自然也不甘寂寞,開始大舉入侵準噶爾汗國旗下的領地。阿爾泰地區的一部分,就是在1756年左右,被沙俄強行征服的。 而阿勒泰地區,當時則被劃入了烏里雅蘇臺將軍的管轄范圍之內。烏里雅蘇臺將軍,是1733年清朝設立的一個職務,主要管轄喀爾喀蒙古、科布多等地,阿勒泰歸屬清朝以后,也成了烏里雅蘇臺將軍的管轄范圍。準確來說,是歸屬于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 由于準噶爾汗國被滅了,曾經在清朝初年遠遁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部,選擇了東歸。回來以后,其中一部分土爾扈特部牧民,便被乾隆安置在了阿勒泰地區。 ![]() 從科布多劃出來,無形中卻救了阿勒泰一把 所以說阿勒泰地區納入清朝的勢力范圍以后,便和科布多合并,歸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隸屬于烏里雅蘇臺將軍統一管理。 烏里雅蘇臺指的就是喀爾喀蒙古,所以說很多外蒙人,便認為阿勒泰這地方,原本應該和外蒙合并在一起的。其實他們不讀歷史,這地方在明末就屬于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關系,是在準噶爾汗國被滅后,才建立起來的。而且還不是直屬庫倫管轄,而是歸屬科布多管轄。 但是我們從地理位置就能看得出這種劃分是很不合理的,科布多位于阿爾泰山脈以北,阿勒泰則位于阿爾泰山脈以南,管理起來明顯很不方便嘛!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而且沙俄當時咄咄逼人,大肆入侵外西北地區,當時已經侵占了外西北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入侵科布多以及阿勒泰,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在1902年,清朝特地在阿爾泰地區單獨設立了辦事大臣,到了1904年更是將阿勒泰地區從科布多劃了出來,建立阿勒泰特別區,直屬朝廷管轄。 1911年,清朝覆滅前夕,沙俄開始慫恿外蒙出來單干,而且給了不少物資裝備。外蒙這邊覺得科布多、阿勒泰地區,過去也歸屬喀爾喀蒙古,所以也應該并入他們這個新國家才對,因此開始勸說科布多和阿勒泰的話事人,讓他們跟著外蒙出來單干。 人家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外蒙這幫使者,反正都是給人做小弟,為啥不找個大一點的潛力股呢?清朝雖然衰敗了,但中國地大物博,明顯比沙俄手下的外蒙有潛力太多了,因此他們堅決拒絕脫離中國。 外蒙當局勃然大怒,立刻出兵4000人,襲擾科布多、阿勒泰。科布多地區很快淪陷,可阿勒泰憑借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暫時躲過一劫。如果1904年阿勒泰沒有和喀爾喀蒙古分家的話,那外蒙真可能一舉將其拿下了。 ![]() 楊增新為我們保住了阿勒泰 1912年清朝沒了,北洋集團正式上場。外蒙也利用這個機會,果斷出兵阿勒泰。如果沒人管的話,那阿勒泰說不定真的就被外蒙給搶了。被外蒙搶了,實際上就是被沙俄給搶了。 作為外蒙的主子,沙俄是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如此美麗的山河,落入小弟的口袋的。所以說“我的阿勒泰”,差點成了“俄的阿勒泰”。 當時坐鎮新疆的是新疆都督楊增新,他可不給外蒙任何面子,直接出兵北上,于1913年6月在阿勒泰將外蒙的軍隊狠狠揍了一頓,從而保住了阿勒泰地區,而且有望收復科布多。 小弟被揍了,當大哥的當然要為其出頭,沙俄便開始恐嚇剛成立的北洋集團,如果北洋不管的話,那么駐扎在新疆的俄軍可就要搞事情了!最終老袁還是向沙俄服軟了,承認科布多可以由外蒙暫時代管。那么楊增新就沒有繼續進軍科布多的理由了。 但是楊增新的底線是要守住阿勒泰,那時候沙俄已經對阿勒泰地區蠢蠢欲動了,正在不斷向阿勒泰抽調人馬,并且打算按照過去的套路,安排一批俄族人前來定居。最惡心的是,他們要求北洋下令,不允許新疆駐軍繼續向阿勒泰地區挺進,只允許俄軍可以進入此地。 時間一長,那變數可就太大了。阿勒泰特別區,是歸屬北洋直接領導的,但北洋對此地也是鞭長莫及。為了保住阿勒泰,楊增新也想了不少辦法,頭發都愁白了,畢竟跟沙俄動手概率不大,不跟沙俄動手又沒法守住阿勒泰,他只能堅持不撤軍,與沙俄、外蒙僵持在這里。 關鍵時刻,沙俄在1917年崩盤了!他們還沒來得及徹底霸占阿勒泰,自己就崩了!果然是壞事做多了,報應不爽。 到了1919年,北洋這才將阿勒泰地區改為阿山道,將其歸入新疆管轄。阿勒泰地區這才再次正兒八經地回到了新疆。 ![]() 外蒙對阿勒泰,其實并不死心 沙俄覆滅以后,外蒙本身都在1919年被北洋收復過,他們當時自然不可能染指阿勒泰地區。不過蘇聯成立以后,再次成為了外蒙背后的老大。 在蘇聯的支持下,外蒙不僅再次分出來單干了,而且再次對阿勒泰地區有了想法。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1947年的北塔山之戰。 北塔山是奇臺縣通往阿爾泰的必經之地,而且也是周圍的戰略高地。外蒙打算奪取北塔山,從而進軍阿勒泰。 當時外蒙背后有蘇聯這個大哥撐腰,自然是有恃無恐,而且蘇聯的確也派了不少戰機為他們保駕護航。不過最后外蒙還是沒能得逞,阿勒泰地區依舊固若金湯。感興趣的朋友,額可以詳細了解一下這場戰役。 由此可見,先民們守土不易,尤其是為我們后世子孫保住了偌大的錦繡山河。左宗棠、楊增新、趙爾豐等人,雖然有些人很少被推崇,但不應該被遺忘。 |
|
來自: 激揚文字 > 《西域/新疆/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