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和讓是兩碼事。 大部分人都認為,好說話的人是由于能忍,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好說話的人都在忍,有人屬于主動妥協(xié),有人屬于被動讓步。 主動妥協(xié)者為謙讓,被動讓步者才是忍。 再說直白一些,那些選擇忍氣吞聲的人,多半是因為無可奈何、沒有底氣、膽小怕事。而選擇讓的人,往往底氣十足、擁有退路、不愿起紛爭。 能忍是一種修行,能讓是一種態(tài)度。忍耐多半源于被動,謙讓常常出于主動。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不得不選擇忍耐或謙讓,耐力越大格局就越大,格局大的人心境更廣闊,日子過得也很灑脫。 俗話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格局小者便是庸人,但凡遇到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十分被動。 人生中的事多半分不出是非曲直,值不值得無法評判,愿不愿意取決于內(nèi)心。 認知有高度的人,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美景。反之,則常常會看到生活的一地雞毛和各種糟心之事。 一個人的幸福,取決于內(nèi)心的感受。不幸之人并沒有當事人想象的那般不幸,幸福之人也并非如傳說的那般幸運。 幸與不幸沒有標準,它在眾人口中時刻變幻,我們只能聽到別人的評判,卻無法感受到現(xiàn)實真正的特點。 很多時候人會朝著錯誤的方向狂奔。并不是因為個體愚笨,而是幾乎所有正確的決定,都會違背人性。 我們這一生充滿紛擾雜事,沒有人能夠做到跳出環(huán)境看事情。要想不迷失方向就得修煉心境養(yǎng)大格局。 不苛求別人,不為難自己心中有天地,自然不覺窄。 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較勁當中,不是在與他人較勁,就是在與自己較勁。這種人看什么都不順心。 世人經(jīng)歷的苦難皆大同小異,很少有誰能夠做到徹底躲避。 那些既熱衷于苛求別人,又常常為難自己的人自以為活得很上進,卻不知內(nèi)耗的殺傷力總是讓人想象不到。 人一旦陷入內(nèi)耗當中,就注定要承受許多苦痛。做人任何時候都應該先端正自己的位置,盡量不要對他人有過多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涂好人際關(guān)系。 要求自己是以身作則,苛求他人是自尋煩惱。 有格局的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苛求別人,同時他們也不會太為難自己,一切順其自然,生活充滿溫暖。 凡事看淡,自然心安人生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需要修心,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活在困頓當中。 眾人皆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地雞毛是常態(tài),最終活成什么樣子要看當事人如何對待。 當有一天你學會看淡一切,一切隨緣,不再為任何人操心,也不再為任何人掛心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豁然開朗。 任何時候人生中的苦難皆源于自己太愛操心,將關(guān)心和真心給了不值得的人,就注定要為其所傷。 聰明的人不會讓自己在同一個坑里跌倒。他們在發(fā)現(xiàn)對方不值得的同時選擇直接放手,不去糾纏。 有些人從始至終就沒有心,無論溫暖包容還是據(jù)理力爭,換來的都只會是讓自己更痛苦的冷漠和誤解。 將世事看淡自然不會有過多的留戀,想求心安,就不要讓自己有太多的掛念。 放平心態(tài),遠離瑣事這世上之事不能看得太清,人生難得糊涂,如果什么都看得很明白,就會活得很痛苦。 人只有降低期待,才不會為出現(xiàn)的結(jié)局感到失望和難過。 思想需要革新,格局需要培養(yǎng),心態(tài)必須放平,瑣事方無處遁藏。 我們每個人的心臟都不過巴掌大,如果裝滿了過去,就放不下未來。很多時候心小了事情就會變大,心大了事情自然會變小。 世事苦樂參半,沒有人能夠做到只品其中的一半。 做人一定要明白,任何事物有得便有失,有失必有得,在得失之間擺平心態(tài)坦然接受上天的安排。很多時候掙扎不僅無用,還有可能讓自己傷的更重。 老子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世上沒有人是傻瓜,能蒙騙一時無法蒙騙一世。精明永遠都比不上厚道,太愛算計不僅勞神還費力。 放平心態(tài),遠離瑣事,格局越大,破事越少。 |
|
來自: guoxiongxin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