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呼吸法作為養(yǎng)生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常練習可防病養(yǎng)身。不但能夠增強呼吸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而且能夠貫通經脈、活躍全身氣機,可以激發(fā)人的生理潛能,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和自我修復能力。道家典籍中記載了許多鍛煉呼吸的方法,匯總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六類呼吸法。

呼氣類特點:側重呼氣,呼氣時間更長,吸氣時間稍短。強調呼氣的功法不但能排出人體新陳代謝中產生的廢氣,還能排出人體機能失調時所產生的濁氣、病氣。因此,呼氣是純凈我們的機體、防止疾病聚集于體內的一道天然防線。呼氣類的功法常要求鼻吸口呼,以增強呼氣的動量。可以參考代表性功法為“六字訣”,分別為噓、呵、呼、呬、吹、嘻。做法: 以噓字訣為例,在吸氣后要輕念噓字同時呼氣,噓字訣可泄肝經邪氣。
吸氣類特點:側重吸氣,吸氣時間更長,呼氣時間稍短。吸氣法可以增加氧氣供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有助于增加精力、提高免疫力。同時,吸氣法能夠調整自主神經系統(tǒng),增加心率變異性,達到身心平衡的狀態(tài)。做法: 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吸),久住氣悶從口中細細吐出盡。——《千金要方》擇極高極潔之地,取至清至和之氣,由鼻息入者,沖于丹田;由口入者,沖于腸腹。或三或五或七皆可。——《壽人經·導引訣》 - 第三法 -

閉氣類特點:側重一吸一呼氣間的停氣閉息。即通過吸氣——閉氣——呼氣的鍛煉,達到治病強身的效果。通過習煉“閉氣呼吸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暢通全身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之氣血循環(huán),提高肺功能,增強免疫力,祛除身心各種邪氣、毒氣、病氣,提升各器官、臟腑、肢體的功能。做法: 瞑目,先習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jié)M……及閉之久,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即盡。——《類經》“內視五臟”、“漱煉津液”,要“閉息內視,納心丹田”,待“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以氣送入丹田”。——《養(yǎng)生訣上張安道》注意:用鼻吸,用口或鼻呼出;晚睡前、早晨剛起身空腹時練習最佳。在練前別忘了先做一兩下深呼氣,把體內的廢氣先排出后再開始練,飽食后兩小時內不宜閉氣。
- 第四法 -
 咽氣類特點:側重于吸氣后的咽氣動作。吸氣充滿口腔至喉嚨口后,像吞咽食物一樣將清氣吞入胸腹中,也可以和津液一起吞咽,叫做“咽津納氣”。常做“咽津納氣”,可以灌溉五臟六腑,滋潤肢體肌膚,流通血脈神氣,增強消化功能,延緩機體衰老。做法: 鼓氣以滿天關(即喉嚨口),調勻為度,閉口而咽之,即努(充)腹訖,徐徐出神廬中氣……一鼓一咽一努為相應也。——《云笈七簽》 - 第五法 -
 柔長呼吸類特點:吸氣和呼氣均要求柔緩細長。“長”不僅指時限,還要求氣息的線路能到達腹臍乃至雙腳末端。道家倡導的“踵息法”,其實就是指這種柔長的深呼吸。莊子在《大宗師》章節(jié)中有記載:“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古人運用踵息術進行呼吸,可以使“氣”緩緩下沉到腳后跟,這也是養(yǎng)氣的要訣之一。這樣做還可以連通腎經的體內及體表的經脈,能夠起到滋養(yǎng)腎陰的效果。做法: 讓呼氣、吸氣均下達腹臍,并做到“綿綿若存”。 - 第六法 -
 呼吸結合意念存想類特點:深吸氣或深呼氣或閉氣、咽氣時,結合進行明顯的意念存想活動。意念存想和呼吸運動時,吸氣肌、膈肌、腹肌活動所產生的動力度,對機體的重要氣穴和經脈進行激惹和揉蕩,可以引發(fā)內氣并促使內氣循經運行。做法: 呼吸自然、柔和,隨著吸氣和呼氣,“覺氣如云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澆灌皮膚,五臟六腑皆悉充滿,舊疾皆散”。——《神仙食氣金柜妙錄》參考文獻:
[1]林書立. "略談道家呼吸法." 中國道教 (2006). [2]陳陽. 呼吸之間: 道家養(yǎng)生入門. 深圳報業(yè)出版社,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