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某,女,63歲,退休職工。 ![]() 主訴:大便困難3年余。初診:患者自2008年歲末起出現大便排出困難,2~4日一行,質軟黏滯,有排便不盡感,肛門灼熱。治療多時,前醫多從濕論治,以藿、佩、薏苡之輩芳化淡滲,少效。刻診:大便2日一行,排便艱難,大便細軟,黏滯不暢,便后腹部不適,肛門灼熱,胃納可,口干口黏,欲飲但不敢多飲,小便調。神疲乏力,全身沉重感,上半身汗多,動則加劇,氣短,夜寐差,不易入睡。腰軟,背部疼痛感,乏力,舌淡胖,邊有齒痕,苔黃白膩,脈沉細無力。 中醫診斷:便秘,證屬脾虛氣弱,脾清不升,胃濁不降,兼夾腸腑濕熱。 治法:宗《靈樞·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之旨。治以益脾升清,化濕降濁,佐以清熱。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平胃散加減。 處方:黃芪30g,黨參10g,白術10g,當歸10g,防風10g,柴胡10g,升麻6g,黃連3g,蒼術6g,葛根10g,炙甘草6g,白蔻仁10g。7劑。 ![]() 服上藥癥減。現癥:乏力、全身沉重感減輕。腰軟背疼痛,頭暈,視物昏朦。自汗多,上半身汗出。大便2日一行,難解,解不盡感,稍黏滯,稀軟便,口干,喜溫飲,飲水多,矢氣頻,納可,口中酸苦,眠可,夜尿2次。排尿無力。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黃膩,脈沉細。 處方:上方去蒼術、葛根、防風,加川厚樸10g,檳榔10g,枸杞子12g。7劑。 ![]() 自覺乏力稍有好轉,大便仍黏滯不暢,2~3日一行,解不盡感,矢氣多,納可。小便可,夜尿2次。自汗多,上半身尤甚,全身沉重感,腰軟,夜寐差。舌淡紅,苔薄黃,脈沉細無力。 處方:黃芪30g,白術20g,黨參15g,升麻6g,柴胡10g,當歸10g,蒼術20g,陳皮10g,厚樸10g,黃連5g,炙甘草5g,檳榔15g,生姜3g,大棗3g。7劑。 ![]() 大便量少,排便不暢,口干,咽干,咽喉不利,噯氣,小便不利、灼熱。動則頭汗出,齊胸而還,面赤如醉,頭暈眼朦,前天曾眩暈欲仆。腰酸,精神不振,體力不支,極易疲乏,稍事勞作則氣喘噓噓,汗出加重,白天思睡,夜臥不安,身不怕冷,反時覺煩熱,四末溫暖,舌體胖偏紅,苔薄黃膩,脈沉弱,按之空豁若無。乏力神困,補氣升提非但不應,反增氣陽上浮之象。疑為腎陽衰憊,虛陽上浮。擬溫腎扶元,潛納浮陽法,方用潛陽封髓丹。 處方:制附片15g(先煎50分鐘),砂仁20g,炙甘草25g,黃柏10g,龜甲10g,白豆蔻10g。4劑。 ![]() 服上方諸癥皆減。訴藥后排出宿便尺許,大便成形、通暢,困頓乏力大減,頭汗出少,小便正常。舌淡紅略胖,苔灰黃,脈沉細緊。 處方:上方黃柏改6g,龜甲改6g,加煅龍骨15g,煅牡蠣15g。7劑。 ![]() 寐差,入睡難,多夢易醒。大便2日一行,成形,夾不消化食物,小便正常,乏力減。上半身汗出,動則汗出。舌紅,苔黃膩,脈沉細。 處方:制附片15g(先煎50分鐘),龜甲6g,砂仁20g,黃柏5g,肉桂6g,黃連3g,炙甘草25g。7劑。 ![]() 服上方后,睡眠改善,易入睡,多夢,自汗,動則汗出,乏力,納可,目眵較多。大便1~2日一行,成形,黏滯。小便可。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黃,脈沉細。 處方:上方肉桂改3g,7劑。 ![]() 口苦偏干,寐少,肢軟乏力,舌淡胖,苔薄黃。脈弱。 處方:附片15g(先煎50分鐘),干姜10g,蔥白4根,炙甘草25g。5劑。 ![]() 服上方精神好轉,寐改善,乏力好轉。口干,晨起兩顴紅,頭汗出,納可,小便白,大便成形。舌質淡紅胖,苔白,脈細沉軟。 處方:上方附片改20g,干姜改15g,炙甘草改30g,7劑。 ![]() 服上方精神明顯好轉。舌淡胖,苔薄少許膩,脈沉細。 處方:上方干姜改10g,7劑。 ![]() 此患者雖以便秘來診,但周身上下表里病癥頗多。論其病機概之為本虛標實。初診時容易從中氣虧虛與濕邪阻滯考慮,予以補中益氣湯加理氣化濕施之。服藥后患者出現虛火上炎,陽不入陰之證。故轉以投之潛陽封髓丹、四逆湯類方,潛陽歸根,坎中真陽得以重建,陰寒自除,臟腑陰陽氣血運行通暢,諸疾自愈。 |
|
來自: 順勢而為frfi8r > 《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