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去壽州,打算借助苗沛霖的兵馬東山再起。誰知,此時苗沛霖已經投降勝保,便把陳玉成抓起來,送給勝保當“投名狀”。 來到勝保大營,陳玉成銳氣不改。勝保勸他投降,陳玉成則斥責勝保,說他是手下敗將,經常被自己吊打,勝保是一點脾氣都沒有。 臨死之前,陳玉成說:哪里敵軍最多,我就去哪里。我死后,太平天國的江山也就失去了一半。 ![]() 客觀說,陳玉成很講義氣,朋友遇到困難,英王可以兩肋插刀。李秀成實力尚弱小的時候,經常被清軍包圍,都是陳玉成去救他。 陳玉成夠兄弟,卻未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安慶之戰,陳玉成遇到了困難,卻很少有人愿意幫忙,李秀成更是冷漠,陳玉成陷入了絕望。 1853年,太平軍西征,奪取安慶,將其經營為西征的前進基地,以及捍衛京師的門戶。直到1860年底湘軍殺到安慶,開始圍攻城池,安慶周邊7年沒啥清軍威脅,是太平天國最安定的城市。 1857年,石達開率兵外出單干,陳玉成支撐危局。此時,李秀成尚未崛起,麾下兵馬有限,與八旗、湘軍、綠營搏殺的,都是陳玉成。 陳玉成懂得訓練士兵,在安徽招募饑民,去湖北跟胡林翼打仗。黃梅之戰,陳玉成打了幾個月,雖然沒有突入湖北,卻訓練出一支精銳,這是陳玉成的家底。 天京事變后,出于抗擊清軍需要,也為了防止將領一家獨大,洪秀全默許將領對城池的占領,采取“封地制”。安慶就是陳玉成的領地,是英王的大本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主要與清朝爭奪沿江城市,武昌、九江、湖口、安慶是戰略要地,是阻止湘軍東征的堡壘。但是,太平天國內斗,導致城池不斷陷落,陳玉成也陷入了絕望。 1857年,洪秀全惱火韋昌輝,進而厭惡韋俊,沒有出兵救援武昌。韋俊為了保存實力,率主力撤離武昌,轉戰皖南、贛北。 拿下武昌后,胡林翼繼續推行“東征計劃”,殺到九江。此時,林啟榮為了守住城池,兩次書信翼王石達開,希望他能伸出援手,卻遭到無情拒絕。 石達開見死不救,九江陷落,17000將士陣亡,林啟榮被肢解。接著,湘軍休整半年后,繼續東征,目標是安慶。 湘軍分三路攻打安慶,陳玉成正在浦口對決德興阿,與江北大營的八旗決戰。鮑超、多隆阿攻打安慶,李續賓則直奔廬州,準備摧毀太平軍的存糧基地。 陳玉成結束浦口之戰后,星夜兼程趕往廬州,在三河鎮與李續賓交戰,全殲湘軍精銳數千人,第一悍將李續賓陣亡。 李續賓陣亡,湘軍元氣大傷,鮑超、多隆阿從安慶城下撤退,陳玉成第一次保住了安慶。但是,胡林翼、曾國藩決心拿下安慶,不會善罷甘休。 1860年初,胡林翼再次東征,攻打太湖、潛山。陳玉成獨自率兵迎戰,與湘軍全明星陣容對決,一度把鮑超、多隆阿圍困在陣中,兩支湘軍陷入了絕望。 ![]() 陳玉成畢竟孤軍奮戰,李秀成也不來幫忙。胡林翼憑借人數優勢,調來金國琛所部一萬余人,偷襲太平軍糧道,陳玉成腹背受敵,只好放棄救援,全軍撤退。 太湖、潛山之戰表明,單純依靠自己的力量,陳玉成無法阻止胡林翼、曾國藩軍團東征。再則,湘軍水師優勢明顯,牢牢控制長江航道,太平軍的糧食補給線經常被截斷。 獨自解圍安慶,陳玉成做不到,他必須尋找幫手,李秀成是最佳人選。為了讓李秀成配合安慶之戰,陳玉成做出了努力,也讓渡了很多權力,可惜未能如愿。 1860年,陳玉成、李秀成聯手摧毀江南大營,旋即東征江浙,攻克蘇州、常州、常熟等廣大地區。李秀成為了獨霸江浙,排擠陳玉成,雙方士兵經常出現摩擦。 陳玉成為了救援安慶,對李秀成讓步,撤離蘇州、常熟,只拿著一個丹陽,其余都是李秀成、李世賢兄弟的領地。 太平軍東征江浙,胡林翼、曾國藩的湘軍則殺到安慶,開始圍攻城池。陳玉成建議李秀成西征,一起解圍,李秀成則以江浙尚未穩定為理由,婉拒出兵。 陳玉成沒辦法,只好找到好朋友洪仁玕,讓他出面勸說。洪仁玕來到蘇州,李秀成也不得不給面子,便答應配合陳玉成西征武昌,卻沒能盡力。 西征武昌,迫使湘軍撤退,這是太平軍解圍安慶的既定計劃。陳玉成從安徽殺入湖北,奪取黃梅、黃州、蘄州、德安、隨州,前鋒抵達漢陽郊外。 胡林翼是湖北巡撫,守衛武昌是他的責任,曾國藩可以不管武昌,但胡林翼卻不行。圍困安慶的湘軍,胡林翼軍團是絕對主力,只要胡林翼撤退,曾國藩自己就玩不轉了。 為了保住武昌,胡林翼果然調兵,讓李續宜、成大吉回援,并要求鮑超、多隆阿兩位悍將在必要的時候回來。可以說,陳玉成初步目的達到了,胡林翼知道這是圍魏救趙之計,卻守土有責,不能不回來。 李秀成,把江浙作為大本營,不愿意救援安慶。李秀成看來,安慶是陳玉成的領地,自己干嘛去打仗,影響東征江浙的大業。要知道,此時江浙還有許多地方沒拿下,包括杭州,李秀成對西征不積極。 李秀成把精銳留在江浙,帶著二線部隊西征,一路招募士兵,進展緩慢。陳玉成等不及,安慶糧道又被湘軍斷絕,無法繼續支撐下去,陳玉成只好從武昌返回集賢關,獨自迎戰湘軍。 如前所說,獨自與湘軍主力廝殺,陳玉成無法取勝。很簡單的道理,陳玉成手中的精兵非常少,又缺乏水師增援,補給困難重重,壓根無法持久作戰,只能速戰速決,但胡林翼不給他機會,因為三河之戰的教訓太深刻了。 ![]() 陳玉成手中的王牌,只有一千多“老兵”,也就是兩廣老兄弟。集賢關之戰,陳玉成麾下悍將劉昌琳以一千多兵馬迎戰鮑超、成大吉的一萬湘軍,打了一個多月,湘軍損失慘重,無法前進一步。 不幸的是,陳玉成關鍵時刻去桐城搬救兵,與洪仁玕、林紹璋商議對策。劉昌琳獨自作戰,李四福等將領非但不幫忙,還投降湘軍,在背后捅刀子。劉昌琳血戰突圍,被湘軍俘虜,拿到城下肢解。 集賢關之戰后,曾國藩在家書中的一句話,說出了陳玉成的辛酸:“此次殺真賊千余人,狗逆勢衰矣。此前所謂大捷、破城,還未能殺到如此多真賊。” 什么意思呢?陳玉成的骨干就是一千余人,這一千多人戰死,陳玉成就難以恢復元氣。可知,陳玉成基本盤太弱,雖說英王很能打仗,但長期交戰也耗不起,湘軍資源充足,太平軍比不了。 沒了精銳,怎么辦?陳玉成繼續找隊友幫忙,讓他們在外線機動,把多隆阿、鮑超軍團調走,然后跟著楊輔清對湘軍營壘發起肉搏,以血肉之軀抗擊槍彈。 陳玉成的對安慶的最后一戰,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中有詳細描述:太平軍手持稻草,冒著槍林彈雨前進,一邊填充壕溝一邊沖鋒;士兵倒下后,隊友把他們拉過一邊,或者拿著填溝,繼續拼殺。 太平軍悍不畏死,湘軍到了崩潰的邊緣,曾國荃也受了傷。但是,湘軍的火力優勢太明顯,一天內打出五十萬斤炮彈,二十萬顆子彈,血肉之軀的太平軍,終究無法獲勝,損失還非常大。 安慶城內的太平軍,已經斷糧兩個多月,吃光了老鼠、樹皮,刀鞘上的皮革也拿來煮著吃,餓得連拿起武器戰斗都困難,沒有能夠配合陳玉成夾擊湘軍,安慶最終陷落,16000余人被屠戮,湘軍劫掠三天三夜。 為了守住安慶,陳玉成在幫助李秀成的同時,還多次西征,獨自迎戰胡林翼的主力軍團。太湖之戰表明,陳玉成無法單靠自己獲勝,只能找隊友幫忙,卻沒人愿意幫助他,除了楊輔清還算講義氣,其他都不愿意出力。 安慶守軍沒了糧食,饑腸轆轆,陳玉成多次派船只運送糧食,悄悄從菱湖運送入城,卻都被湘軍水師截獲。陳玉成跟列強買糧食,讓他們幫忙運輸,曾國荃不敢招惹,但湘軍不缺餉銀,以雙倍價格買糧食,這條路也行不通。 ![]() 陳玉成陷入了絕望,但他依然選擇最后一搏,希望能出現奇跡,打通內外聯系渠道,但終究無濟于事。安慶會戰,陳玉成盡力了,他雖然失敗,但戰斗的勇氣值得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