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人最大的健康威脅是什么,很多人可能認為是癌癥。這是因為,一方面,大家近年來似乎聽說了越來越多的患癌案例;另一方面,全身大部分的器官與組織都可以發生癌癥,這也使得大家認為患癌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但其實,從宏觀統計數據來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導致我國居民死亡排在第一位的疾病并不是癌癥,而是心腦血管疾病(CVD)。 比方說,2024年7月最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就指出: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排在首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CVD),分別占城市死因的48.98%以及農村死因的47.35%;而所有的癌癥、也就是惡性腫瘤,僅占城市死因的24.61%以及農村死因的22.47%。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 由此可見,從宏觀角度來說,心腦血管疾病(CVD)才是我們中國人群的最大健康威脅,平均每5例死亡當中就有至少2例是心腦血管疾病(CVD)所導致的。 這也意味著,假如能夠有效防控心腦血管疾病(CVD)的發生,則可以大大降低我們的死亡風險。 ![]() 心腦血管疾病有共同的致病基礎所謂“心腦血管疾病”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但其中包含了很多大家都聽說過的疾病,比如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等等。 具體來說,《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心腦血管疾病總死亡率約為364.16/10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88.58/10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75.58/10萬。而2021年城市心腦血管疾病的總死亡率則約為305.39/10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65.37/10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40.02/10萬。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 也就是說,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心臟病與腦血管病所引起的死亡比率是相似的,都大約占了心腦血管疾病總死亡率的一半左右。 大家別看這兩類疾病,一個發生在心臟、而另一個發生在大腦,但其實,它們擁有共同的致病基礎,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動脈血管是內壁光滑、完整且具有彈性的。在這種條件下,動脈血管一般不容易形成堵塞或者發生破裂。 然而,動脈血管一旦受到了動脈粥樣硬化的“侵蝕”,特別是在血管內“長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存在會直接造成動脈血管管腔的狹窄,這一方面可以引起組織器官的供血不足,比如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另一方面還會大大增加血管被完全堵塞的可能性。 ![]() 其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發生破潰的可能,尤其是本身就不太穩定的斑塊,發生破潰的風險更高。而一旦斑塊受到某些誘發因素的刺激發生了破潰,血液當中的血小板會迅速在這里聚集,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形成很大的血栓并完全堵塞血管。這也就是為何,在臨床上,心肌梗死與腦梗死往往會突然發作并造成嚴重后果。 ![]() 此外,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還會讓動脈血管變得“脆弱”,當血壓上升的時候會更容易被“撐破”,從而引發腦出血這樣的問題。 ![]() 總之,不論是出現了動脈血管的狹窄、堵塞還是破裂,也不管是發生在心臟又或大腦,其根本原因大多是【動脈粥樣硬化】。 當然,這也意味著,只要我們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又或是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給我們帶來的死亡威脅。 三類指標是防控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面”事實上,直到如今,醫學上也并沒有完美地解釋出動脈粥樣硬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不過,與其主要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還是被研究得較為清楚了。 按照被學術界廣為接受的【脂質浸潤學說】,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始動”因素其實是血液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壞膽固醇”向動脈血管壁內的滲透或浸潤。 ![]() 當然,血液當中并不只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這一種血脂成分是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事實上,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等其他血脂成分也被認為具有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而之所以上述這些“壞膽固醇”以及“壞血脂成分”能有機會滲透到血管中去,這是因為還有【血壓升高】以及【血糖升高】等其他“壞因素”會去破壞血管原本的穩定性,從而使得血管更容易被“趁虛而入”。 ![]() 反之,如果我們能夠長期將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首的“壞血脂”給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并且,確保“血壓”與“血糖”都處于不會破壞血管穩定性的水平,那么,理論上,就會大大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了。 因此,醫生才會反復強調:將【血脂】、【血壓】以及【血糖】這三大類指標給長期維持在較為理想的水平,是防控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面”! ![]()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充分地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絕不僅僅是“沒有高血脂”、“沒有高血壓”以及“沒有糖尿病”就夠的,而是需要讓【血脂】、【血壓】以及【血糖】都處于“理想”的水平。 比方說,《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告訴我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理想水平”并非“<3.4mmol/L”,而是“<2.6mmol/L”。 ![]() 《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再比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則是提到:“理想血壓”或叫“正常血壓”并非“<140/90mmHg”,而應該是“<120/80mmHg”。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還有就是,根據《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的要求:“理想血糖”或“正常血糖”并非“空腹<7.0mmol/L+餐后2小時<10.0mmol/L”,而應該是“空腹處于3.9-6.0mmol/L+餐后2小時<7.8mmol/L并且糖化血紅蛋白(HbA1c)<5.7%”。 ![]()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血脂、沒有糖尿病,就一定不會患上動脈粥樣硬化。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都發現,在理想血壓與高血壓之間還存在著“血壓正常高值”,在理想血糖與糖尿病之間也有“糖尿病前期”,這些“亞疾病狀態”同樣會明顯升高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因此,要想真正不患上動脈粥樣硬化,那就至少需要把【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給長期、穩定地維持在“理想水平”! ![]() 當然了,除了血壓、血脂以及血糖這三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造成影響,比如吸煙、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運動鍛煉等也都可以破壞血管內皮的穩定性。 因此,戒煙、改善飲食并加強運動,這些健康生活習慣同樣是防控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基礎。 ![]()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部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與發展的危險因素是我們現階段還無法干預的,比如年齡增長、基因遺傳等等。 所以,哪怕長期穩定控制好了血壓、血脂、血糖并做好了健康生活方式干預,也無法保證就百分百不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但大家需要堅信的是:做到這些事情可以大幅度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又或是大大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出現的時間。 ![]() 綜上所述,最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告訴我們,現階段對于我國居民來說,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仍然是造成死亡比例最高的首要健康危害。 好在,不論是心臟病還是腦血管疾病,其共同的致病基礎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理論上,只要防控住了動脈粥樣硬化,就能大幅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危害。 而當前的醫學研究認為,防控動脈粥樣硬化的“大局”正是【血脂】、【血壓】以及【血糖】這三大類指標。若是我們能夠長期、穩定地將這三類指標維持在“理想范圍”,那么,理論上,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23摘要 《中國循環雜志》 2024年7月 第39卷 第7期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中華高血壓雜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3,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國循環雜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4,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3年6月 第15卷 第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