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長河中,菊花以其傲霜斗寒、高潔不屈的品格贏得了世人的贊譽,成為文人墨客筆下不可或缺的題材。 菊花,古稱“鞠華”、“壽客”,因其盛開于深秋,不畏寒霜,而被賦予了堅韌、高潔、長壽的象征意義。 在詩人的筆下,菊花的詩情與畫意,呈現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文化畫卷。 【1】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3】 《問來使》 東晉·陶淵明 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 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4】 《寒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6】 《野人餉菊有感》 明·張煌言 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7】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8】 《書事》 清·黃宗羲 初晴泥路覺盤跚,聽徹松濤骨亦寒。 莫恨西風多凜烈,黃花偏耐苦中看。 【9】 《黃花》 宋·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10】 《詠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11】 《菊》 唐·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12】 《菊花》 唐·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13】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14】 《菊》 唐·羅隱 籬落歲云暮,數枝聊自芳。 雪裁纖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叢莫輕薄,彼此有行藏。 【15】 《菊花》 明·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16】 《枯菊》 宋·陸游 翠羽金錢夢已闌,空余殘蕊抱枝乾。 紛紛輕薄隨流水,黃與姚花一樣看。 【17】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8】 《長安晚秋》 唐·趙嘏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19】 《不第后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0】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21】 《趙昌寒菊》 宋·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 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 百草摧時始起花。 【22】 《華下對菊》 唐·司空圖 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 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 【23】 《野菊》 唐·王建 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 憶向山中見,伴蛩石壁里。 【24】 《重陽后菊花二首》 宋·范成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前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25】 寒菊 明·楊循吉 金蕊熒煌翠葉圓,移栽花屋最宜看。 一冬齋閣深深閉,留待秋香到歲寒。 【26】 《詠菊》 明·丘浚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27】 《嘆庭前甘菊花》 唐·杜甫 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28】 《問菊》 清·曹雪芹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29】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30】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