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師沒教好,我也沒學好。對上弦月、下弦月這個概念不清晰,這些年偶爾嘗試去理解,還是有些模糊。 “弦”是古代弓箭上的弓弦的意思,以前對“上弦月”的理解是:“上弦+月”,認為看到半圓形的月亮時,弦朝向天空的上面就是“上弦”。但是看到下弦月后,發弦它的弦也朝上面,就發現“弦朝上的月相”是錯誤的理解。 “上弦月”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上+弦月”。弦月就是像弓弦樣子的半圓形月相,是半圓形月相的統稱。“上”的意思代表上半個月。“下”代表下半個月,這樣就合理了。 繼續了解就發現“上弦月”的“上”除了代表這個月相出現在一個月中的“上半個月”的意思之外,還有月亮出現在晚上的“上半夜”的意思;“下弦月”的意思相反,即還有月亮出現在晚上的“下半夜”的意思。 上弦月的特征: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上半夜可見,出現在西邊的天空,月面朝西) 下弦月的特征:下下下東東。(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下半夜可見,出現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 因為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周期約為1個月,而每一天月球與太陽的夾角都不相同(以地球為旋轉中心),所以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時間也不相同。 不得不說,現在的知識博主制作的科普視頻都非常優秀,忍不住抄作業了,對月相的變化截圖如下: 初一,看不見月亮。(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0°,月亮與太陽同起同落) 初四,上蛾眉月。太陽落山時,月亮在西邊天空,也快要落山。(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45°,月亮比太陽晚約3小時落山) 初八,上弦月。太陽落山時,月亮在天空正中間。(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90°,月亮比太陽晚約6小時落山,上半夜可見) 十二日,盈凸月。太陽落山時,月亮在天空的東邊。(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135°,月亮比太陽晚約9小時落山,上半夜、下半夜前段時間可見) 十五日,滿月。太陽落山時,月亮剛從東邊升起。(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180°,月亮比太陽晚約12小時落山,整夜可見) 十八日,虧凸月。太陽落山3小時后,月亮從東邊升起。(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225°,月亮比太陽晚約15小時,上半夜后段、下半夜可見) 且太陽升起后3小時內,月亮才落山。 二十二日,下弦月。午夜時分,月亮從東邊升起。(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270°,月亮比太陽晚約18小時,下半夜可見) 二十六日,下蛾眉月。太陽從東邊升起前3小時時,月亮先從東邊升起。(月亮與太陽的夾角為315°,月亮比太陽晚約21小時,下半夜后段時間,即黎明可見,白天因為太陽光太亮而不易見) 拍攝于2024.8.31 農歷七月廿八 早晨05:50 東邊天空的 下蛾眉月 |
|
來自: 江南一魚6jvvqc > 《天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