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11:00
![]() ![]() 步入中老年之后,咱們的身體狀態難免有所下降,如果再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患病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但只要我們掌握一些有效的養生方法,暢通經絡、養護五臟,便能有效延緩衰老,保持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當然,養生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做好某一件事,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長久的習慣! 小編推薦大家分別在晨起、飯后、睡前做這三個動作,能起到護肝膽、健脾胃、益腎臟的作用,幫助大家健康度過每一天! ![]() ![]() ![]() ![]() ![]() ![]() 早晨從睡夢中醒來伸個懶腰,能夠幫助我們在迅速清醒的同時呵護肝臟。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人動則血運于諸經”。意思是在休息時,血液主要流向肝臟進行儲藏和凈化。 而在活動時,血液則流向全身各個經絡和臟腑,為身體提供養分和能量。 晨起伸懶腰正是一種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通過舒展四肢、伸腰展腹,有助于喚醒身體,促進肝臟氣血的流動,順便帶走更多的代謝廢物。 其次,肝與膽在中醫五行理論中均屬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關聯,共同維持著身體的疏泄功能。 晨起伸懶腰時,通過深呼吸和全身肌肉的用力,可以刺激肝膽經絡,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肝膽的疏泄功能。 此外,伸懶腰后,由于血液循環加快,不僅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也能喚醒大腦和五臟六腑,對全身都有保健效果。 方法:建議雙手舉過頭頂,雙腿伸直,四肢及全身肌肉同時用力,向頭頂及腳下兩端拉伸。 在用力的同時深吸一口氣,然后維持幾秒不呼出,幾秒后,四肢及全身肌肉放松的同時,慢慢將氣呼出,每天早起做1~3次即可。 ![]() ![]() ![]() ![]() 我們常說,飯后的半小時是養生的“黃金時間”,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調養身體,不僅能促進食物的消化,還能給身體的多個器官帶來益處。 那么,想要在飯后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該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揉腹!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病”。意思就是飯后揉腹這個小動作對于人的身體來說有著“大作用”。 我們的五臟六腑大多位于腹部,包括肝、脾、胃、大小腸、腎、膀胱等重要臟器。《厘正按摩要術》中有云,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同時,腹部還分布著諸如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等重要穴位。通過適當地揉按,不僅可以促進脾胃的健康和消化,還能調和臟腑,疏通氣血的運行。 因此,在飯后的黃金時間,不妨跟著小編試試揉腹這個小動作,讓身體得到更好的調養。 我們首先雙手自然重疊,以臍部為中心揉按,注意動作要和緩,按揉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覺微微溫熱為宜 建議先順時針揉動30圈,再逆時針方向揉動30圈,每次做1~2遍。 除了揉腹,我們也可以按揉小腿外側的足三里穴。 中醫里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當我們的腸胃出現消化不良時,按揉足三里穴,能夠發揮健脾益胃、促進消化的神奇功效。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的地方。 如果按累了,我們還可以用雙手摩擦膝關節,因為胃經循行經過膝關節,摩擦此處不僅能幫助緩解疲勞,還能促進胃經的通暢。 ![]() ![]() ![]() ![]() 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腎臟的功能狀態與耳朵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 我們經常對耳朵進行搓揉,不僅可以促進耳朵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更是間接地調理了腎臟,能夠起到養身延年的效果。 且耳朵雖小,卻遍布著很多穴位,也通過經絡連接著五臟六腑,每天搓一搓耳朵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改善臟腑功能、提高睡眠質量。 在搓揉的過程中會重點刺激到耳前的聽會穴、聽宮穴,以及耳后的翳風穴,能改善耳鳴、緩解頭痛,是調耳病的“靈丹妙藥”。 方法:雙手成剪刀手夾住耳朵上下搓,來回搓30下,最好搓至微微發熱。 當然,除了搓耳之外,我們還可以按揉涌泉穴。 《黃帝內經》有云,“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币馑际?,腎氣來自于涌泉穴,而涌泉穴位于腳心處。 睡前按一按涌泉穴,不但能補腎陽、固腎氣,還有助于行氣活血、安神助眠,改善我們的睡眠質量。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的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我們在按揉時,若手指酸痛,可以以手握拳,以涌泉穴為中心,有節奏地按壓、敲擊都可以,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只腳50次左右。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