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漫長的冷戰時期來說,1972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一年,世界上沒有爆發大戰,也沒有劇烈的經濟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還有一年才出現。這一年,美蘇都也沒有飛躍的科學進步,主要大國沒有爆發政變。 但在這一年,美國、日本兩個西方強國的領袖訪華,日本更是在當年就與中國建交,使得中國作為一個“中立者”與西方牽手言好。 中國的這一選擇,間接加速了蘇聯陣營的衰弱,也推動了冷戰結束的步伐。 中國和日本建交時,其話題度不如中美正常化、中美建交那么高,但其背后的歷史意義也很大,畢竟這是兩個近百年的敵人第一次握手。 在1972年里,日本田中內閣在中日、中美之間搞再平衡,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 實際上,戰后的日本并不是鐵板一塊,舊軍人、財閥、舊政客都鉆入了國會,各自背后有力量支撐。 在田中訪華前,日本自民黨內就吵了架,很多人對中國抱有敵意。 至于田中首相先派去的小坂善太郎訪華團,來中國后也曾遭到周總理的批評。后來田中角榮本人來華時,也因為講話不當被中方抗議,讓日本代表團非常緊張。 在見到毛主席后,毛主席贈送了一套《楚辭集注》給田中,田中不知其意。直到多年后他讀到里面的一句“辭”,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那么,70年代日本外交的方向是什么?在1972田中訪華時,又發生了什么意外?田中訪華前后,都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 【一】日本兩頭下注,周總理怒斥日本代表60年代末,在中國和蘇聯交惡之后,美國、日本對于中蘇的態度有連續的轉變。 在60年代初,美國民主黨政府還是繼續封鎖中國,因為中國在東南亞和美國對抗,且中國剛剛擁核,對亞太地區有很大威懾。 但肯尼迪死后,到了約翰遜總統時期,美國提出“遏制中國,但并不孤立對方”的策略。 這個變化,是美國政府的官員、顧問們集體做出的決定,原因比較復雜。 首先,中國大陸擁有核武器,使得蔣臺當局所謂的“反攻”變成泡影,而繼續支持老蔣,可能讓美國引火燒身。 其次,中蘇的關系,已經從盟友走向破裂,“論戰”在東方世界沸沸揚揚,兩國甚至在邊境公開對峙,美國認為這是拉攏中國的機會。 最后,越南戰爭把美國打得懷疑人生,這場戰爭輸比朝鮮戰爭還難看。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已經動搖了美國社會,兩黨達成一致,急需停戰。 美國的各種雜志上、政客的講話里,已經透露出了對華友好的信息,日本政壇也聞到了氣息。 ![]() 彼時日本政壇的外交方向更復雜,日本已經徹底從戰后廢墟里恢復,成為西方世界的工業強國。日本政府野心也因此再次覺醒,想要恢復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領頭地位,當地區代言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政壇主流認為,日本應該繼續跟著美國走,樹大好乘涼。自民黨的吉田茂、佐藤榮作、田中角榮都屬此列 但也有反對者,認為可以脫離美國,增加自主性,在美、蘇、中三國之間搞平衡,從中漁利。這部分人是右翼民族主義者,他們的路線是:
走這一道路的有岸信介、椎名悅三郎等人。 60年代,日本政府對華友好和敵視的勢力輪番登場,但到了尼克松上臺后,打開中國大門成了美國的國策,日本的外交政策也隨之動搖。 70年代初,中美完成官方接觸,乒乓球外交、基辛格訪華后,尼克松在1972年初到達中國訪問。隨后剛上臺的田中角榮是吉田茂路線的擁護者,他決定跟隨美國,但卻迎來了日本政壇的口水。 尤其是日本右翼的政客,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和中國大陸接觸、建交。 ![]() 由于日本自民黨內部發生分裂,田中內閣剛執政,一時有點手足無措。 所以在1972年秋天,田中角榮動身訪華前,先派遣了一個20多人的議員訪華團來到北京,給自己“墊腳”。他的想法是,如果這個訪問團受到禮遇,拿來成果,就能堵上很多人的嘴。 當時的訪問團里有不少人是抗拒和紅色中國接觸的,但田中角榮認為,到中國大陸親眼看看,或許能改變他們的看法。 同時,田中角榮派遣自民黨副主席椎名悅三郎,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臺北,面見老蔣。他希望在和蔣臺政權斷交,和大陸達成官方的外交關系的同時,和臺保持非官方層次的友好往來。 日本這個行為和之前幾個月美國做所的沒什么不同,但椎名悅三郎沒有得到美國大使的待遇——老蔣拒絕見他,蔣經國沒有給日本人面子。 哪怕椎名本人承諾維護所謂“日臺同盟”,但還是被蔣經國禮送出境,并被示威學生丟了臭雞蛋。 在北京的周總理,看到了椎名訪臺的新聞,他在半夜叫來日方代表小坂善太郎開會。總理說日本人搞小動作、虛假承諾、兩頭下注,絲毫沒有對華友好的誠意。 小坂大驚失色,向周總理道歉,并承諾田中內閣的建交路線不會變,他能以人格作為擔保,中方這才答應邀請田中角榮訪華。 ![]() 【二】訪華因“迷惑”吵架,田中角榮連連道歉1972年初秋,中國方面宣布邀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此新聞一出,日本國內輿論激蕩。 對于此行,支持者不少,反對者也很多。反共派和右翼是反對的主流,前者是60年代反對國際共運的核心。 要知道,60年代的國際共運如火如荼,日本受到中國的影響,左翼學生反美、反天皇,追求政治改革。 70年代初,“日本赤軍”成立,在海外以恐怖主義手段和西方政府對抗,日本人“談赤色變”。 至于日本右翼,其實就是軍國主義死忠,覺得中日有血海深仇,不能向中國先低頭。 田中角榮頂著巨大壓力,他知道自己必須訪華,而且要拿出成果——即直接達成建交,堵上反對派的嘴。 ![]()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榮帶著外務大臣大平正芳等人訪華,在北京機場受到了熱烈歡迎。 要知道,尼克松到來時,首都機場有三軍儀仗隊,沒有群眾隊伍。但田中角榮來訪,政府組織了群眾歡迎,這讓田中角榮非常開心。 隨后在周總理的陪伴下,日本訪問團入住國賓館,當天晚上,中國政府在人民大會堂開了歡迎宴會。 宴會的規格,菜品的檔次,都跟尼克松訪華無二。 日本代表團早就寫好了祝酒詞,田中本人在國內就被問到:“你是要去中國謝罪嗎?”對此,田中角榮并未直接回答,但心里已有答案。 由于日本代表團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們曾在侵華日軍里服過役,現在這種高規格的接待讓他們受寵若驚。 在講祝酒詞的時候,周總理也提到了中日之間的戰爭,他提出要和平相處,展望未來。 至于田中角榮本人,在二戰時期就是侵華日軍中的一員。 他在1939年20歲那年加入日軍,曾在黑龍江和河北地區服役,兩年后因病退役。田中在中國時,是日軍最為猖狂的階段,他對日軍在華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 ![]() 所以在田中角榮的祝酒詞里,他寫了這么一句:わが國が中國國民に対して多大のご迷惑をかけたことについて。
此話被翻譯出來后,會場頓時亂了。 配宴的中方官員、將領,在場的服務人員都竊竊私語。 田中角榮本以為,中國人是為他的道歉感到驚訝,并未多想,隨后繼續完成了晚宴。但在第二天,周總理和田中角榮的正式會談上,中方對田中角榮的講話進行了犀利的批評。 周總理非常嚴肅,指出:
田中角榮和大平正芳聽罷,頓時緊張了起來。 周總理繼續說:
田中角榮聽完,立刻意識到這是雙方文化上差異帶來的。他通過翻譯解釋,在日本的文化中,“迷惑”這兩個字,代表麻煩,是嚴肅的書面道歉語。 很顯然,中方不接受日方的道歉,田中角榮站在了懸崖邊,他趕緊表達誠意,說:
隨后,日方拿出了新的道歉聲明,周總理這才陪同他見了毛主席。 ![]() 【三】主席送《楚辭校注》,田中晚年才明白其實早在前一天,毛主席就聽到了“道歉風波”,他對田中角榮的誠懇態度很贊賞,也理解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 田中角榮則對這天期待已久,他也得知,尼克松見到毛主席沒有談論政治,而是一直在聊社會學和哲學。 所以為了見毛主席,田中角榮早在幾個月前就做了準備,讀了毛主席的著作,看了不少中國官方的公報和文件,了解了毛主席的思想和說話風格。 在9月27日當天,田中角榮和大平正芳在中南海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對雙方的爭議很感興趣。 他指著周總理,問田中角榮:“你們'迷惑’的架,吵完了嗎?” 田中角榮笑著說:“吵完了。” 毛主席接著說:“不吵架可不行,吵了才能談出結果,吵架后才能成朋友。” 會場的氣氛變得輕松起來,毛主席和田中角榮談起中日的歷史和近代的交往,雙方敞開聊了很多。 ![]() 田中角榮最后承諾,按照中國的習慣,修改對中國謝罪的話語,并在雙方的公告上公布出來。 毛主席高度評價了田中角榮的誠懇,雙方聊到最后,毛主席指了指自己的書架,說:“我現在的生活就圍繞著書,我是中了'書毒’,離不開書,沒準備什么禮物,這套《楚辭集注》就送給你吧。” 隨后,毛主席從書架上拿下6本全套《楚辭集注》送給田中角榮,田中高興地收下。 其實對于日本人來說,楚辭是他們比較陌生的。日本人大規模接納漢文化,是在隋唐后,文藝作品以唐詩宋詞為主,更古老的漢賦甚至楚辭,都很陌生。 田中拿著這套書,回到了國賓館,在之后的幾次會談里,中日雙方談到了關于抗日戰爭的賠償問題。 如果從1931年算起,日寇在華肆虐十幾年,占領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造成3000多萬中國人死傷。加上掠奪的資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超過千億美金。 日本的戰后賠償問題,是日本國內擔心的,雖然當年老蔣放棄了賠償,但那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決定的。現在新中國是獨立自主的政權,如果要賠償,也是符合規定,日本沒有拒絕的借口。 田中角榮等人對賠償一事顫顫巍巍,但周總理代表毛主席,說出了中國政府的態度——放棄賠償。 ![]()
所以中國放棄這些賠償,換取中日之間的新發展。 其實在背后,還有一筆賬:中國經濟部門的人認為,日德的戰后賠償都是一筆亂賬,大都在用實物抵債,且以次充好。與其因為一些“破爛”拖慢外交關系破冰,不如不要。 田中角榮和大平正芳聽到這些話,都表示很感動,隨后中日在9月2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交。 日方說:“日本國痛感因為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傷害的責任,我國對此表示深刻反省。”這是日本官方正式對新中國的第一次書面道歉,在全亞洲引起關注。 ![]() 最后,田中角榮帶著中日建交的勝利成果回國了,自民黨內對他心服口服,可一些右翼依然頑固。 根據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訪談,從回國之后,對父親的侮辱和懷疑就沒停止過。 自民黨右翼和在野黨右翼批評田中角榮“賣國”,在無數次會議里高喊“田中下臺”“田中切腹”。 后來田中角榮更是多次遇到刺殺,甚至在從首相位置下來后,田中角榮打高爾夫球、住院、旅游,都有右翼人士密切跟隨,喬裝打扮進行刺殺。 這種騷擾直到田中首相離世才停止,由此可見日本右翼勢力之強大。 在晚年,田中一直很懷念訪華的經歷,也告訴女兒真紀子,一定要去中國看看。毛主席送他的《楚辭集注》,田中角榮一直保存著,而且在慢慢閱讀。 在許多年后,當他看到《楚辭.九辮》這篇中“忼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這句時,田中角榮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這種文人式的深刻回答,教師一樣的溫和善誘,讓田中在晚年念念不忘,感慨不已。田中角榮一直感嘆,這次訪華之路實在是讓他獲益匪淺。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小坂善太郎:為田中打前站》,王新堂 2.《周恩來與田中角榮》,張忠江 陳秀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