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分享: 官吏清廉如修行,書差方便如行善。 靠山吃山,種田吃田。 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 意思就是說: 官吏在工作中不貪腐為百姓辦事清正廉潔就好比百姓皈依宗教修行一樣了,官府的書吏在核實書寫文書時能夠給百姓提供便利就好比做善事了。 依山而居的人靠山上生長的動植物養活,種田的農民依靠田地出產的糧食來養活。 吃盡天下的美味佳肴,還是鹽最美味,穿盡綾羅綢緞還是棉布最為保暖身體。 為什么這么說呢? 古代經濟落后,生活水平低,為朝廷負責收稅的官吏要想生活好過,大多會貪腐才行。官吏平時還擔負為百姓主持公道的職責,世間大多不公道皆因恃強凌弱,而強者往往有錢有勢,官吏主持公道往往會得罪強者,而為弱者主持公道又得不到回報,所以不是特別有正義感或者有強大后盾的官吏,寧肯歪曲事實偏向強者也不會為弱者主持公道。所以在官場中,官吏在收稅辦案時能夠保持清正廉潔的操守,其實就跟普通百姓皈依宗教來修行差不多了。因為這是得克服多少欲望的引誘和艱苦的生活才能做到啊! 在官府里做書辦的官吏,平時只是抄抄寫寫,能有什么外快,所以往往會接著百姓求助書寫公文的時候勒索點錢財來改善一下生活。這是書辦的通例,如果有哪個書辦一心為民,不為難百姓,給百姓行個方便,就好比百姓拿出自己僅有的財物來幫助別人的善行了。通過賢文,我們可以知道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府的艱難與腐敗。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居住在什么地方,當然得依靠那環境所出產的物質來生活,居住在山里面,只有植物,溪水,鳥類和動物,山里人只能依靠這些物產來維持生計。至于平原地帶,田地很多,就只能耕種土地,生產糧食和桑蠶,來維持自己的生計。所以賢文說“靠山吃山,種田吃田”。 天下美味,都離不開鹽的調味,沒有鹽,就是龍蝦鮑魚也淡然無味,而那些珍稀的美味不是天天能吃到,鹽就不同了,每天都要吃,一餐沒有,嘴就淡出個鳥來。所以賢文說天下美味還是鹽。同樣道理,綾羅綢緞,稀少珍貴,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的,衣服最好不過是保暖,所以普通平常的棉布,產量高,數量多 價格便宜,人人皆可擁有。你說是不是做好的衣服呢?所以賢文說穿盡綾羅還是棉 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增廣賢文》解讀《增廣賢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