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的人,一到了秋冬季,那就身體不好受了,外寒加上內寒,身體可以說是哪哪都涼,甚至冰凍了一樣,不僅怕冷的厲害,還經常腹脹冷痛,精神不振,干啥都提不起勁。人有三陽,怎么補陽,中醫認為心陽虛背涼,脾陽虛肚子涼,腎陽虛腰腿涼。 心陽虛后背涼。 有些人經常畏寒肢冷,尤其是后背這個地方,感覺特別涼,特比不耐寒,同時還經常有胸悶不適,心慌心悸,氣短自汗、容易疲勞乏力,活動后加重,精神不振,晚上睡不好,失眠多夢等表現,這種陽虛多是心陽虛,心陽不足,溫煦能力減弱,虛寒內生,同時心主血脈,心陽不足,鼓動乏力,后背是陽脈之海,心陽不足就容易后背發涼。調理上就溫補心陽,可參考柏子養心湯辨證加減。 肚子涼脾陽虛 有些人平時也會有畏寒怕冷,手腳發涼的情況,表現相對會輕一點,最主要的是經常容易腹脹肚子發涼,甚至出現冷痛難忍,大便稀溏,腹瀉不止,喜溫喜按,食欲差,口淡無味等,這種情況多是脾陽虛弱。脾主運化,如果脾陽不足,中焦虛寒,失于溫化,易生寒濕而致肚子發涼。這種情況就要溫補脾陽,散寒祛濕,可參考理中湯辨證加減。 腰腿涼腎陽虛 有些人呢,平時特別怕冷,主要表現在腰腿發涼,酸疼,乏力沒勁,遇寒加重,上個樓都感覺用不上力氣,彎個腰都直不起來,同時還經常尿急尿頻,年紀大的還夜尿頻繁,白天沒精神,男科不及格,想法少,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多是腎陽虛的情況,中醫上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溫煦腰腑的能力減弱,寒主收引,所以容易腰酸疼痛。這種情況就要溫陽補腎,可參考金匱腎氣湯辨證加減。 陽虛的情況,涉及的病癥比較多,因為萬病之源在寒,因此日常重視對陽氣的養護非常重要,在出現相關陽虛表現的時候也要辨證用藥。分享僅供參考,不做診療依據,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