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犯肺證 - 癥狀:咳嗽,咳痰黃稠,鼻塞,流黃涕,發(fā)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 病因: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肺衛(wèi)。 風熱犯肺證是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肺系所表現(xiàn)的證候。 在癥狀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且咳嗽的聲音比較響亮、頻繁,咳痰多為黃色黏稠痰。患者會有發(fā)熱,體溫可高達38℃甚至更高,還會伴有微惡風寒,也就是有一點怕冷的感覺,但沒有風寒束肺證那么嚴重。同時會有鼻塞、流黃涕,咽喉腫痛、口干等癥狀。因為風熱之邪侵襲肺衛(wèi),使肺氣失于宣暢,熱邪煉液為痰,就導致了這些癥狀的出現(xiàn)。
從中醫(yī)理論來講,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風熱犯肺時,這些功能被擾亂。治療主要是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常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劑,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也很常用。 二,中醫(yī)治療風熱犯肺證主要有以下方法:中藥治療 - 單味藥: - 金銀花: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對于風熱犯肺導致的發(fā)熱、咽喉腫痛等癥狀能起到很好的清熱作用,并且可以疏散在肺的風熱之邪。 - 連翹:苦,微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和金銀花配合使用,能增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力量,有效減輕發(fā)熱、咳嗽等癥狀。 - 方劑: - 銀翹散:主要由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甘草、竹葉、蘆根組成。金銀花和連翹為君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荊芥、淡豆豉協(xié)助君藥,加強解表散邪之力。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竹葉、蘆根清熱生津。全方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效,用于風熱犯肺證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咳嗽等癥狀。 - 桑菊飲:由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蘆根組成。桑葉、菊花為君藥,疏散風熱,清肺止咳。杏仁、桔梗、甘草宣肺止咳。連翹清熱解毒。薄荷助君藥疏散風熱。蘆根清熱生津。該方劑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力相對溫和,適用于風熱犯肺證較輕的情況,尤其是咳嗽癥狀較為突出的患者。 銀翹散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與劑量(參考) 金銀花30g,連翹30g,薄荷18g,荊芥穗12g,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桔梗18g,甘草15g,竹葉12g,蘆根30g - 金銀花:30g。金銀花性味甘寒,芳香疏散,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風熱,為君藥,在清解熱毒的同時透散表邪,使風熱之邪從外而解。 - 連翹:30g。連翹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其透邪解毒之力較強,與金銀花相須為用,增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為君藥。 - 薄荷:18g。味辛,性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幫助金銀花和連翹疏散風熱,為臣藥。 - 荊芥穗:12g。味辛,性微溫,有發(fā)表散風的作用,雖屬溫性,但在大隊寒涼藥中,其溫性被制,主要發(fā)揮助君藥發(fā)散表邪的作用,為臣藥。 - 淡豆豉:15g。解表,除煩,宣發(fā)郁熱,協(xié)助荊芥穗等發(fā)散表邪,為臣藥。 - 牛蒡子:18g。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為佐藥。 - 桔梗:18g。宣肺,利咽,祛痰,載藥上行,與牛蒡子配合,加強宣肺利咽的作用,為佐藥。 - 甘草:15g。調和諸藥,且能清熱解毒,為使藥。 - 竹葉:12g。清熱除煩,生津利尿,輔助清熱,為佐藥。 - 蘆根:30g。清熱生津,除煩止渴,既能清熱,又能補充津液,為佐藥。 2. 功效 -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主要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癥狀,是治療溫病初起的常用方劑。 3. 方解 - 金銀花、連翹為君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是方劑的核心藥物,起到主要的治療作用。薄荷、荊芥穗、淡豆豉為臣藥,協(xié)助君藥疏散風熱,使表邪能夠盡快發(fā)散。牛蒡子、桔梗、甘草、竹葉、蘆根為佐藥,牛蒡子、桔梗利咽化痰,甘草調和,竹葉、蘆根清熱生津。甘草又為使藥,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 4. 用法 - 銀翹散為散劑,一般每次服用18g,用鮮蘆根湯煎服,每日三次。如果是現(xiàn)代用法,可作湯劑,按原方比例酌減劑量,加適量水煎煮,去渣取汁,溫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使用時要注意,本方藥性寒涼,對于風寒感冒者不宜使用。 桑菊飲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與劑量(參考) - 桑葉:7.5克。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jīng)。其輕清疏散,能疏散風熱,且入肺經(jīng),可清肺熱,為君藥。 - 菊花:3.5克。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肺經(jīng)。它和桑葉相須為用,增強疏散風熱、清肺止咳的作用,也是君藥。 - 杏仁:6克。杏仁味苦,性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能降利肺氣,化痰止咳,作為佐藥,輔助桑葉、菊花恢復肺氣的正常宣降。 - 連翹:5克。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jīng)。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為佐藥,能清解肺中的風熱之邪。 - 薄荷:2.5克。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為佐藥,協(xié)助桑葉、菊花疏散風熱。 - 桔梗:6克。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jīng)。可宣肺,利咽,祛痰,作為佐藥,與杏仁配合,一宣一降,調整肺氣的宣降功能。 - 甘草:2.5克。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主要起調和諸藥的作用,為使藥。 - 蘆根:6克。蘆根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有清熱生津的功效,為佐藥,能清熱、補充津液,緩解口干等癥狀。 2. 功效 -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用于治療風熱犯肺證較輕的情況,比如咳嗽,痰不多,發(fā)熱不高,微惡風寒,口微干,苔薄白,脈浮數(shù)等癥狀。 3. 方解 - 桑葉、菊花為君藥,二者皆能疏散風熱、清肺止咳,是方劑發(fā)揮主要作用的藥物。杏仁、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為佐藥,杏仁降肺氣,連翹清熱解毒,薄荷疏散風熱,桔梗宣肺利咽,蘆根清熱生津,從不同角度輔助君藥治療風熱犯肺的癥狀。甘草為使藥,用于調和諸藥。 4. 用法 - 一般是用水煎服,將上述藥物用適量的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大火煮開,然后小火煮一段時間,取汁,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具體的劑量和用法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等情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 食療 - 薄荷粥:薄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取鮮薄荷適量,洗凈后與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后可以緩解風熱犯肺引起的發(fā)熱、咽喉腫痛等癥狀。 推拿按摩 - 清肺經(jīng):在小兒推拿中常用。肺經(jīng)位于無名指末節(jié)螺紋面,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能起到宣肺清熱的作用,對于風熱犯肺證的小兒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
|
來自: 鶴年養(yǎng)生 > 《中醫(yī)常見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