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是無數行為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實際上,是行為疊加在一起積累而成,這些行為,是人類個體在淵遠的時間長河中,歷經無數次生命的輪回,在緩慢有序的進化過程中的所作所為。 ![]() 在上世紀初期到中期群星閃耀的時刻,人們的內心仿佛被點燃,激情與理想交織成熾熱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讓人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唐生智,字孟瀟,一級陸軍上將。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戰爭,北伐戰爭時任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南京衛戌司令長官、訓練總監、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執行部主任等要職。1949年參加湖南和平起義。 1889年10月12日,唐生智生于湖南省東安縣的白木町。唐家系當地望族,其祖父唐本友,出身貧苦,以放鴨為業,青年時投入湘軍,以戰功升遷,官至清朝政府的廣西提督,曾被清朝皇帝御贈過黃馬褂。父親唐承緒,在辛亥革命前任過湖南省鹽務署署長,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省資興縣、零陵縣和湘鄉縣縣長,后調任湖南省政府實業司司長。 唐生智于1905年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后又進武昌軍官學校。 1911年爆發了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的辛亥革命,他離開學校投入了革命洪流,先后在上海都督府和煙臺都督府任科員和參謀。1912年,唐生智進入保定軍官學校步兵科,因學習成績優異,成為校長蔣百里的得意門生。 1914年,唐生智于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分配到湖南陸軍混成旅任見習排長,旋代理連長,參加了討袁護法戰爭。1916年7月,升任湘軍第一師第二旅第三團第三營營長。經過湖南獨立戰爭和援鄂之役,他次年升為第三團團長、第二旅旅長。 1923年8月,廣州大元帥府建設部部長譚延闿奉孫中山先生之命,任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由粵返湘討伐附庸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湖南省長趙恒惕。譚任命湘軍第一師師長宋鶴庚、第二師師長魯滌平、衡陽鎮守使謝國光、寶慶鎮守使吳劍學、湖南陸軍第五混成旅長陳嘉祐、沅陵鎮守使蔡巨猷分別為第一至第六軍軍長,與擁趙之湘軍展開了拉鋸式的戰爭。 唐生智奉趙恒惕之命,配合賀耀祖、葉開鑫等部將譚軍趕出衡山。正當趙部繼續進軍時,原堅持中立的朱躍華團突然攻占長沙,譚軍又乘勢反攻,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紛紛潰逃。唐生智見勢不妙,就與賀躍祖部一起退兵至湘陰一帶保存實力。 ![]() 蔣的座騎受驚,長嘶一聲,前蹄高舉,蔣勒韁不住,翻鞍墜地,狼狽不堪 1923年11月,唐生智大力擴充部隊,更新裝備。他以湘南善后督辦的名義,先后任命賓步程、鄧壽荃為水口山礦務局局長,經營開采鋅礦。將賣出礦砂的收入,僅以小部分解省,大部分截留下來,作為買槍費用。同時,他令何鍵旅圍剿了宋鶴庚部進至汝城的一旅部隊;命劉興旅于零陵、通縣一帶,將由廣東沿湘桂邊界返四川的李棪旅包圍繳械。所獲兩旅槍彈全部充實本部。 唐生智第四師很快發展到五萬人槍,成為湘軍中裝備最佳、訓練有素、人數最多的一個師,所以,他的第四師在北伐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成為戰斗力最強的主力之一。在北伐軍攻克長沙后的閱兵式中,第七軍軍長李宗仁評論說:“在幾個軍中,唐生智的第八軍陣容格外壯觀和整齊,制式訓練十分有素”。 閱兵時,唐生智將自己的一匹駿馬讓給蔣介石騎。當蔣檢閱到第八軍時,第八軍排頭的軍樂隊立時奏樂,各種樂器金光閃閃,樂聲大作;緊接著十幾個號兵舉號吹奏,號聲宏亮震耳欲聾,蔣的座騎受驚,長嘶一聲,前蹄高舉,向校場中心狂奔,蔣勒韁不住,翻鞍墜地,狼狽不堪,只得徒步檢閱,一顛一跛,勉強將閱兵式舉行完畢。 蔣墜馬一事,從此也成為第八軍官兵的竊竊私語,流傳著“蔣總司令將爬不過第八軍這一關”。 ![]() 1924年,廣東國民政府執行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創辦黃埔軍校后,唐生智派人與廣東革命政府建立了初步聯系,并將其胞弟唐生明和一批優秀青年送去黃埔軍校學習。 湖南省省長趙恒惕見唐生智的力量不斷擴大,又得知其與廣東革命政府聯系,便與吳佩孚密謀,除掉唐生智。 1926年春,趙恒惕以召開財政會議的名義,邀唐至長沙開會,唐托詞拒絕到會。這時,湖南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由夏羲、郭亮等在長沙召開萬人大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討吳驅趙運動,并提出“打倒趙恒惕”、“組織代表民意的政府”、“督促湖南軍隊討伐吳佩孚”和“請求國民政府北伐”等二十四條主張。唐生智便加入了人民的驅趙行列,于是年3月初,起兵向長沙進發,討伐趙恒惕。 12日,手無兵權的趙恒惕,自知勢不能敵,在人民的壓力下,被迫通電辭職,推薦唐生智為代理省長。 3月15日,唐生智至長沙接受省長職務,即電邀第一師師長賀躍祖、第二師師長劉铏、第三師參謀長張雄輿(師長葉開鑫稱病請假)及各師旅長以上軍官來省,共商善后事宜。賀躍祖是唐在湖南陸軍小學時的同學,關系密切,他便首先找賀商量。他對賀說:“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北伐戰爭即將舉行,廣東方面我已派人秘密接頭,他們內定我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你是第九軍軍長。只等北伐軍進入湖南,就可以發表新命。”當賀問劉铏、張雄輿等人怎么辦時,唐說:“如果他們聽話,希望一起來搞。”賀又問:“他們不聽話怎么辦呢?”唐說:“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干掉他們,恐怕他們也會收拾我們。”他見賀躍祖仍然猶豫不決,便于25日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當場扣押了第二師師長劉鍘、秘書長肖汝霖、第三師參謀長張雄輿、旅長劉重威等人,派賀躍祖兼任湘西善后督辦。 張雄輿是唐生智保定軍官學校時的同學,有勇有謀,劉重威也是一員猛將,均為趙恒惕所器重,唐見他們被扣后仍然堅持跟吳佩孚走,考慮到“如果把他們放出去,將來出師北伐,又會多一些麻煩曲折,拖延一些時日”,因此,唐生智下令將張雄輿、劉重威、肖汝霖三人槍斃。接著派兵攻占了葉開鑫部所據的岳州(今岳陽市)。從而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 唐生智具有湖南人生就的硬脾氣,要干就干。 唐生智到長沙接任代理省長后不久,吳佩孚調遣部隊,增防鄂南,準備對湖南用兵。并派譚道南到長沙,要唐宣布“討赤”,或者率部回駐湘南,讓葉開鑫部回到湘西原來的防地,恢復趙恒惕被迫出走以前的狀態。唐直截了當地對譚說:“我們湖南人生就的硬脾氣,要干就干。歷史上的事不是哪一個能夠做得完的,人生在世,只能作好一件事。我生平不會虛偽待人,也決不欺騙人,既已答應了廣東方面,就決不會去跟吳子玉(吳佩孚字子玉)走。討赤不干,回湘南也可以,'省憲’恢復不恢復,待廣東北伐軍來了再說吧!” 當譚道南還要為吳佩孚辯解時,他就干脆地說:“吳子玉不要小看湖南,他如進攻長沙,我就直取武漢,勝則飲馬長江,敗亦不住租界!” 談判破裂后,吳佩孚以援趙為名,任命葉開鑫為“討賊聯軍”湘軍總司令。北軍監視其后,向長沙進攻。唐生智一面派人去廣東,催促國民政府趕快出師北伐,一面準備迎敵。5月初,唐部在湘北失利,在長沙又只一個旅的兵力,遂率部退出長沙,集中兵力于衡陽、洪羅廟、國慶、樟木市一帶,固守待援。 正當唐生智與葉開鑫、賀躍祖及吳佩孚的北洋軍閥作戰時,廣東方面先后派來白崇禧、陳銘樞和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與唐聯系參加北伐的問題。6月2日,唐在衡陽宣布就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兼北伐軍前敵總指揮。隨之,他將原來的旅改為師,以何鍵任第一師師長,李品仙任第二師師長,劉興任第四師師長,原警備旅改為教導師,仍以周斕代理師長,從此正式參加了革命。 6月下旬,兩廣的北伐軍葉挺獨立團,第四軍第十師、第十一師、第一軍的教導師、第七軍和第三軍先后到達湖南。北伐軍行列。 入湘后,唐生智以前敵總指揮的名義,指揮各部立即展開全線反攻。7月12日,第八軍第二師沿湘江直下,首先攻占長沙,其第四師、第一師向汩羅河之線壓迫前進,一直追至岳陽,迫使湘軍賀躍祖部接受改編;其教導師同時奪取益陽,向常德推進。在北伐各路大軍合力反擊下,連戰皆捷,吳佩孚的北軍狼狽潰退,“討賊聯軍”湘軍總司令葉開鑫部則一氣敗退到汩羅河北岸據守待援。 ![]() 北伐軍因此一舉成名,全國震動。 唐生智重進長沙后,宣布廢除省憲法,解散議會,成立省政府。他鑒于湖南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和對北伐戰爭的有力支持,為了鞏固在湖南的統治,采取同共產黨合作的態度,容許開展工農運動。國民黨湖南省黨部于8月召開全省第二次代表大會,他被選為執行委員。 8月12日,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到達長沙舉行軍事會議,討論北伐第二期作戰的戰略計劃。當時北洋軍閥的三個主要派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的兵力共約七十五萬,而北伐軍的基本力量僅僅十萬余人。若要掃蕩軍閥,統一全國,則必須確定正確的戰略主攻方向,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但首先攻誰,意見不一。 有的主張對鄂取守勢,將主力移向江西,對孫傳芳取攻勢,首先,平定東南,剪除后顧之憂,以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唐生智則極力主張對鄂取攻勢,繼續向北進軍。他認為趁正面敵人吳佩孚三十萬精兵與張作霖聯合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時,北伐主力北進至少有三利:一則可牽制吳佩孚的兵力,支援馮玉祥的國民軍突圍;二則可乘吳佩孚疲于兩面作戰之機徑取武漢;三則暫且穩定了孫傳芳(北伐主力進入湘東,孫傳芳已通電保境安民,表示中立),可集中兵力伐吳。 為此,他同李宗仁對蔣介石力陳:要乘吳佩孚的主力尚在華北,首尾不能相顧之時,直搗武漢,截斷長江中游,再順流東進;那時孫傳芳的五省地盤為革命軍三面包圍,抵定東南,指日可待。結果,蔣介石同意了唐生智、李宗仁的作戰計劃,即以主力先攻武漢,對贛暫取監視的態勢。 8月中旬,開始兩湖戰場的第二期作戰。唐生智任中路軍前敵總指揮,率第四、第七、第八軍和葉挺獨立團等部直趨武漢,奪取武勝關。他以第八軍攻南渡,岳陽;第七軍經活口,搶渡汩羅河,攻克長樂街后,向平江以西進擊;第四軍和葉挺獨立團克平江后,直取通城、崇陽、進擊粵漢路,截斷岳陽至武漢間的交通。8月19日三路軍齊頭猛進,連克平江、岳州等地,接著進入湖北。此時,在北方指揮作戰的吳佩孚星夜南下,調動二萬主力部隊死守汀泗橋。汀泗橋是粵漢路上的軍事要隘,三面環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難攻。北伐軍集中主力與敵軍激戰終日也未能攻克。27日,葉挺獨立團在當地群眾帶領下,穿過高山,抄小路繞到敵人后面,出其不意地發起猛沖,突破了敵人的陣地,正面攻擊部隊乘機一起猛攻,敵人才倉皇潰退,棄陣而逃。 北伐軍乘勝追擊,又攻克了鄂南另一戰略要地賀勝橋,打開了通往武漢的大門。這時,吳佩孚率劉玉春等主力部隊約十萬兵力退守武漢,表示要“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誓與北伐軍決一死戰。并以靳云鶚為“討賊”聯軍副總司令兼武漢警備總司令,負責武漢防守事宜;以湖北督軍陳嘉謨、第八軍軍長劉玉春同駐武昌城內,指揮其第八軍、第三十五師、第八師、第三師和第一混成旅等殘余部隊,據城固守待援;以劉佐龍師守漢陽、高汝桐師守漢口,形成犄角之勢。吳佩孚坐鎮漢口,調度由北南下的援軍。同時,吳還電促孫傳芳出兵湘、鄂,妄圖截斷北伐軍后路,以解武昌之危。 9月2日,唐生智偕同李宗仁、陳可鈺等人到達武昌附近的余家灣車站,策定攻城計劃。唐生智鑒于武昌扼湘、鄂長江要沖,為兵家必爭之地;城墻高兩丈,城郊平坦,又有敵重兵把守,易守難攻,遂主張以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第七軍、第一軍第二師主攻武昌;以第八軍的何健師和劉興師分別自嘉魚、金口渡江,襲擊漢陽,攻占漢口,進軍武勝關,截斷敵軍南下增援,并擬定于3日拂曉發起總攻。 第八軍的何、劉兩師渡江后,勢如破竹,9月7日,得到鄂軍劉佐龍部內應,何師一舉攻克漢陽,劉師占領漢口,進駐廣水,直逼武勝關,搗毀了靳云鶚的司令部,扼制了雞公山要點,使武漢孤懸江東。與此同時,第四、第七軍包圍武昌城,并連續發起三次大規模攻擊均未成功。此時北伐主力將轉移江西戰場,武昌城又硬攻不下,唐生智主張改變部署,采用圍困戰術,待敵糧絕彈盡之時再發起攻擊。結果困敵一月之余,守城之敵,果然是內絕糧彈,外無救兵,軍心大亂,時有官兵出城輸誠。10月10日,唐生智即命第八軍、陳可鈺的第四軍和鄧演達部乘勢攻進了武昌城,俘敵陳嘉謨、劉玉春等高級將領及部卒兩萬余人。至此,吳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北伐軍取得了湖南、湖北戰場上的決定性勝利。 ![]() 當北伐軍占領武漢、南昌、九江后,蔣介石在南昌召集會 議。唐生智應召于會。在討論整編軍隊時,他見蔣私心很重,從此對蔣不滿。回到武漢后,他根據南昌會議的決定,利用戰場上的繳獲,趁勢將第八軍擴編為第八、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二、第十七軍,分別以李品仙、何鍵、劉興、葉琪、周斕為軍長,并撤銷前敵總指揮部,成立第四集團軍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控制了兩湖的軍事大權。 1927年初,北伐軍繼續分三路進軍。唐生智任西路軍總指揮,率部進入豫南。這時,北伐軍出師不到十個月,就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部隊,從廣東打到武漢、南京、上海,把革命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席卷了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但是,在北伐戰爭勝利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寧漢分裂局面。4月17日,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職,任命唐生智為總指揮,繼續北伐。 唐生智接任后,命其第四集團軍全部投入作戰部署。他以第三十六軍擔任正面作戰任務,由廣水出發,沿京漢鐵路前進;第三十五軍為總預備隊,在三十六軍的后面賡續推進;以第八軍衛戍武漢;以賀龍同志的獨立第十五師和張發奎的第四軍沿鐵路線的右翼前進;以直、奉系反正過來的龐炳勛、魏益三、樊鐘秀、梁受凱四個軍沿鐵路左翼前進。當時,敵方為奉系三、四方面軍團,軍團長為張學良和韓麟春。奉軍以遂平、西平和上蔡三個縣城為據點,憑城固守。4月27日。武漢方面的北伐軍進占駐馬店,并準備集中兵力于駐馬店地區向奉軍發起總攻。唐生智面對優勢的奉軍,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法,從5月20日起,在汝南、遂平與奉軍激戰,并壓迫奉軍于郾城、許昌之間。28日,在臨穎大戰中,擊潰了奉軍主力,連克穎河、郾城、臨穎、許昌、新鄭。6月1日,與第二集團軍馮玉祥的部隊會師鄭州,4日占開封。至此,武漢政府的第二期北伐勝利結束。 在唐生智率部北伐的同時,被蔣介石收買的夏斗寅師和楊森部乘虛進攻武漢。5月21日,夏部占領咸寧、汀泗橋、賀勝橋,直趨武漢。葉挺率第二十四師奮力反擊,將夏部擊潰。唐生智也急令第八軍對進至仙桃鎮的楊森部實施圍殲,戰至6月8日,全殲楊部七個團,楊森只身逃跑。 夏斗寅在宜昌叛變時,唐生智的部下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亦約第八軍軍長李品仙、第三十五軍副軍長張國威、湖南省代主席張翼鵬發動事變。他得到周斕報告后,立即飭令何鍵嚴加制止,并限制何鍵所屬部隊全部按時開赴駐馬店待命,繼續北伐。 何鍵無可奈何,乃指使駐長沙的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解散了湖南省工會、農會等一切革命團體,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事變發生后,武漢國民政府汪兆銘、譚延闿、孫科三位主席派周斕去湖南代理省主席,處理善后事宜。周不愿就任,乃請示前線的唐生智。唐回電說:“現在前方軍事正在發展,我無法兼顧湖南政務,三位主席當能秉一貫政策指示辦理的,你代我去好好搞罷。曹伯聞想去就讓他去,但你不能跟著他和何 6月26日,唐生智到達長沙。此時分共的命令已經公布,但他仍認為“馬日事變”駐長沙的部隊自由行動,非立即查懲首要以肅軍紀不可。許克祥聞之,遂率部逃竄湘南。唐派部追剿時,許又竄粵北投靠蔣介石,被蔣委為師長。 ![]() ![]() 命運如影隨行,卻又無法通過努力逃脫,或憑借祈禱規避。它是人們自己的行為造就的結果,那些不請自來的恩澤與災禍都是人們自己發出的聲音的回響應和。 汪精衛、譚延闿與馮玉祥舉行鄭州會議,策劃南下反共后,唐生智便奉汪命將部隊撤回武漢地區,準備東征討蔣。8月13日,蔣介石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宣布“下野”,寧漢對立局面表面有所緩和。但唐生智坐擁重兵,仍堅持東征,配合張發奎部南下廣東,共同反蔣的行動。因此,他以兩湖為根據地,全力向長江下游發展,想一舉吞并東南。 是年9月,他令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為江左軍總指揮,第三十六軍軍長劉興為江右軍總指揮,夾江東下,占領了安慶、蕪湖,進窺南京。這時,南京方面的李宗仁、何應欽聯名電請武漢方面中止東下之師,迎汪精衛、譚延闿等到南京協商寧漢統一。 汪精衛抵達南京后,寧漢雙方在南京組織“中國國民黨特別委員會”,改組了國民黨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唐生智被推為特別委員會委員。但汪、唐等漢方代表未能取得黨政實權,汪乃返回武漢,與唐生智計議,確定依靠鄂、湘、贛三省,反對特委會。 10月初,寧方再派代表與汪精衛磋商合作,但所提“漢陽兵工廠”的槍支經由軍委分配,不得自由提取”,“安徽黨政機構應即改組”等條件為唐生智所拒絕。這樣,南京政府于10月20日以“通敵叛黨”罪名免去唐生智所兼各職。24日,特委會又決議永遠開除唐生智的黨籍,解除其黨內一切職務。 11月初,南京政府派李宗仁、程潛、朱培德分別為三、四、五路軍總指揮,率領西征軍對唐部進行討伐。唐生智見在安徽的部隊有被截斷的危險,即下令何鍵、劉興兩軍撤出蕪湖、安慶、向武漢地區集中。此時,在河南的馮玉祥之樊鐘秀、方振武等部向鄂北挺進;魯滌平部由宜昌順流東下,方鼎英的新十三軍和李福林、范石生等部從廣東進兵湖南;廣東的李濟深、貴州的周西成也都起來反對唐生智,武漢已面臨四面包圍之勢。 11月11日,唐生智只得準備下野,召集李品仙、何鍵、劉興等高級將領開會,他說:“各方隊伍都要向我們進攻,我們不能對付,我只好暫時離開部隊到日本去,但這只是短時間的,不久我還要回來的,至于今后的問題,由你們三個人負責商量進行,暫時撤回湖南去,把湖南搞好。”正在談話的時候,第八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張國威走了進來,報告其軍隊部署的情況,張國威沒有說幾句話,唐生智就叫他退了出去。并說:我在南京方面進攻武漢前,就派人去了解了情況,得知程潛與張國威有聯系,還委任張為第八軍長,張接到委任也不向我報告。這話一提,暗中與程有過聯系的何鍵嚇得發抖。唐生智就勸何鍵說:“大家今后要搞好團結才有辦法”等等一大套話。接著宣布了向湖南退卻的部署,然后退出會場,命令副官陳復初處決張國威。陳復初受命后,立即把張國威請到唐公館隔壁的一棟房子里,用繩子把張勒斃了。當晚,他就乘日本軍艦前往日本。所屬部隊退回湖南后,大部被改編為桂系統轄,由白崇禧率領參加1928年初夏開始的第二次北伐, 1928年冬,唐生智從日本到香港,轉回上海寓居。次年3月,進駐河北省唐山、開平一帶。 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派劉文鳥與唐生智聯系,請唐去唐山接收白招所指揮的軍隊。這時第五十三師(原唐生智部第三十六軍改編)參謀長周武彝正好來到上海,向唐生智匯報第五十三師、第五十一師(原唐部第八軍改編)全體官兵反對白崇禧,歡迎他回原都東山再起的情況,唐遂決定即日動身北上天津。 正當房生智搭乘日本輪船到達塘活的同一天,白崇禧因發現都隊出現“打倒桂系”、“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非常熱慌,害怕走不出丟被唐生智舊部扣留,即匆忙化裝,由五十三師師長磊(白的同鄉)親自護送至增潔,搭乘輪船赴日本,轉回廣西老巢。 唐生智從塘潔下船后,在天津住了幾天,他見五十一、五十三兩師的旅、團長都乘津歡迎,便同歡迎的人們前往唐山,住魏鎮凡旅部。當廖磊向他求見時,他拒不接見。廖便對季品仙痛哭流涕地說:“我是始終擁護老長官的,我保住團體,沒有動一個人,總算對得起老長官。我對白健生(白崇禧別號),礙于同鄉情面,不能不應付他一下,我原想向老長官說明我的苦衷,今既不見諒,只得離開。”廖磊離開部隊后,唐生智乃命劉興為五十三師師長。這時蔣介石發表唐生智為第五路軍總指揮,唐即將總指揮部設于北平順承王府。 1929年5月,馮玉祥親赴山西拉閻錫山反對蔣介石,李宗仁也在廣西打出“護黨救國軍”旗號,聯合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反蔣。蔣介石對唐生智懷有戒心,遂于6月1日任命唐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兼編遣會編組部主任,到南京任職。10月,蔣馮戰爭爆發,蔣介石之徐庭瑤的第一師、顧祝同的第二師和魏益三等部,在河南南陽一帶被馮軍打敗,乃派唐率舊部至偃師、登封之線作戰。他為了消除蔣介石的疑心,親至第一線,將指揮所設于西村一座關帝廟里,指揮舊部第五十一和第五十三師,在西村、黑石關與馮軍劉汝明等部激戰三晝夜,將其擊敗,迫使馮軍紛紛向洛陽方向潰退,扭轉了整個戰局,受到蔣介石的傳令嘉獎。 ![]() 當天晚上,蔣介石又把唐生智請到他的專車上談話,要唐統楊杰、楊虎城、蔣鼎文、徐源泉幾個軍,坐鎮西安,擔任西北邊防軍事長官,負起建設西北的責任。唐生智不以為然地說:“西北軍隊還多,地方軍閥連年叛亂,建設一下談不上,我看起碼是三十年后的事。”蔣見唐不愿去西北,就要他負責訓練軍隊或到國外去走一趟,唐都以讓他考慮一下而加以拒絕。 不久,唐生智又接到蔣介石的密電,要他在鄭州扣留韓復榘并接替韓任河南省主席一職。接著蔣介石又派俞飛鵬來到鄭州,給唐送來一部分彈藥和軍費。隨俞飛鵬之后,韓復渠也從開封來到那州向唐領取彈藥。唐這時正在醞釀再度反蔣,便把蔣的密電遞給韓看,韓接過密電一看,嚇得臉色陡變,恐懼萬分,雙膝跪在唐的面前,哀求地說:“請總司令救命!”唐雙手將韓扶起,并說:“你怕什么!我如果要為難你,又怎么會把這個密電給你看呢?不要怕,今后我們一起來反蔣吧!”韓非常感激地說:“我以后絕對服從總司令,您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并建議唐把俞飛鵬扣起來。唐生智說:“這沒有必要,何必打草驚蛇。” 唐生智將韓復榘放回開封后,又與馮玉祥達成諒解,決定一致反蔣,并與閻錫山、劉文輝、何鍵、夏斗寅、楊虎城商妥,由閻錫山領銜通電反蔣。但當石友三在浦口反蔣的炮聲一響,唐生智怕被人搶了先,12月便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由自己領銜在鄭州通電反蔣,將主力部隊集結于駐馬店、漯河一帶,準備沿平漢路南下,奪取武漢。20日,唐電第二路軍總指揮劉峙索讓武漢。 蔣介石立即下令解除唐生智所兼職務,通輯法辦,并命劉峙部北上討唐。27日,唐軍對蔣軍發起總攻。因當夜突降大雪,氣候寒,部隊無法行動,被阻于遂平、確山間。這時,原與唐達成一致倒蔣的何鍵、劉文輝、夏斗寅等部,因見反蔣通電上領頭的是唐生智而不是閻錫山,估計有了什么變卦,都按兵不動。閻錫山則被蔣介石收買,委任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赴鄭州督部南下夾擊唐軍。在唐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楊虎城也為蔣任命為新編十四師師長,率部由南陽突然襲擊唐生智的總司令部,占領了駐馬店,把唐軍攔腰中斷,首尾不能相顧,從而受到致命的打擊。 1930年1月9日,唐生智再次被迫通電下野,化裝坐土車至開封,轉搭火車到天津,然后流亡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從此,他就脫離了自己長期經營的部隊。 1931年,唐生智回國參加了陳濟棠、李宗仁在廣東成立的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任國民政府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他負責策動湖南的部隊,做反蔣的準備。“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各界紛電寧粵雙方息爭對外,才達成協議,復歸統一。 ![]() ![]() 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而每做一件事,都會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辦壞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強。 唐生智臨危受命誓守南京。 寧粵合作后,唐生智去到南京任職。1932年初,他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事參議院院長,以后又兼軍事委員會第一廳主任、訓練總監部總監。 ![]() 1935年4月,他授國民政府一級陸軍上將銜。“何梅協定”簽訂以后,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呼聲更高,唐生智任軍事委員會執行部主任,專負籌劃抗日的準備工作。 唐生智經常同他過去的校長蔣百里討論抗日策略,主張“抗日持久”,做好“拖死日本人的準備”。在執行部,他主持起草了上海、南京的抗戰計劃,負責領導構筑江浙各線的工事,做戰場準備。“八·一三”上海抗戰開始,他胃病很重,還是經常出席軍事會議,參與調動軍隊的工作。 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軍乘勝西進,直撲南京。而國民黨軍隊剛經失敗,損兵折將,未及整補,很難組織堅強有力的抵抗。為此,蔣介石曾先后召集三次幕僚會議,研究對策。討論中,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劉斐等多數人主張不守南京,或只以少量部隊作“象征性的防守”。唐生智則大聲疾呼:“現在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在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 他還主張以有力部隊堅守南京,方能“掩護前方部隊的休整和后方部隊的集中,以阻止和延緩敵人的進攻。 中國人的生命中有個孔子定律:知天命,盡人事,唐生智履行軍人衛國職責,自有其擔當。 唐生智在他守衛南京的思想為蔣介石接受后,又以帶病之軀,主動承擔了防守南京之責。他當面向蔣保證“臨危不亂,臨難不茍。”當蔣介石交待他能守多長時間就守多長時間時,他又向蔣表示了“沒有統帥的命令,決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的決心。 11月19日,唐生智接到蔣介石任命的手令,20日,就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職,組織衛戍司令部和調整防衛部署。他以羅卓英、劉興為副司令長官,周斕為參謀長。按照重點防衛,固守南京的作戰思 想,將主力部隊十一個師和教導總隊共十萬大軍,分外圍陣地和復廓陣地二個梯次配備。其外圍陣地,以第七十四軍之第五十一師和第五十八師,占領板橋至淳化鎮之線;第二軍團徐源泉所部之第四十一師和第四十八師,守衛孟塘至龍潭線。其復廓陣地,他命第三十六師擔任獅子山及城北一帶防衛,第八十八師防守城南安德門至雨花臺段,第八十七師警戒河定橋至工兵學校段,教 導總隊占領紫金山至蔣王廟一線。此外,還部署第六十六軍之第一五九師和第一六○師,第八十三軍之第二師占領湯水鎮東西之線,阻擊沿京杭公路北犯之敵。 11月25日,日軍以八個師團分三路向南京進攻:右路敵主力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由宜興經溧陽、句容進逼南京;左路沿太湖南則迂回,截斷南京守軍退路,再向南京合圍。南京守軍在唐生智的指揮下,首先在外圍陣地同敵軍進行了激戰。扼守淳化鎮的王耀武之第五十一師,從12月5日起,與敵血戰三日,陣地屢失屢得,“其中五營官兵幾乎全部壯烈犧牲”。7日,圍攻南京的敵軍向南京復廓陣地進逼,至9日,戰況愈加慘烈。日方記載:“在血戰三日的猛攻中,部下死傷頗多,疲勞困苦已至極點”。9日正午,日華中方面軍司令松井石根,利用飛機,在南京上空撤下了《投降勸告書》,內稱“百萬日軍已席卷江南,南京城處于包圍之中,由 戰局大勢觀之,今后交戰有百害而無一利”,并揚言“貴軍茍欲繼續交戰,南京則必難免于戰禍,是使千載文化盡為灰燼,十年經營終成泡沫”。 唐生智在敵大軍壓城,勢不可擋的險惡情勢下,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報之以堅決的還擊。于當日傍晚,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下達衛參作字第三十六號命令:“本軍目下占領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后戰線,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地,動搖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各軍所有船只,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準私自扣留”。 唐生智還派第七十八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準以武力制止。 日軍勸降不成,惱羞成怒,遂于10日下午一時,開始對南京城實施總攻擊。唐生智率領南京衛戍軍、依托古老的南京城垣,在復廓陣地與敵進行了更為激烈的戰斗。他不顧敵機輪番轟炸和重炮彈在寓所上空爆炸,拒絕去地下室,堅持在百子亭寓所指揮戰斗。 唐生智的行動,更激勵了守城部隊的決心。據守東北郊楊坊山陣地的某部三營官兵,與敵步兵反復混戰,除營長重傷獲救外,余均壯烈犧牲。教導總隊于紫金山麓,居高臨下,據險固守,屢次擊退寇軍之沖鋒。當光華門陣地被一部敵軍突破時,唐生智立即令第一五六師挑選敢死隊員乘夜暗縋城反擊,猛襲通光營房,逐出敵軍。防守雨花臺、中華門的第八十八師,與敵在激烈的巷戰中,展開頑強的白刃格斗。11日,全線都展開了激戰,唐生智命令各部增厚城防,作巷戰準備。 ![]() 11日晚,唐生智接到蔣介石棄守南京,向津浦路撤退的命令,但他仍悉心部署堅守陣地,積極抵抗。12日守衛西南郊賽公橋的第五十一師部隊,同大批敵人發生猛烈戰斗,雖傷亡一千七百余人,仍守住陣地直至奉命撤退。但這時,堅守中華門外重要據點雨花臺的第八十八師,因傷亡慘重而至雨花臺陷落。敵占雨花臺后,以猛烈炮火向中華門陣地及城內新街口、中山東路等處轟擊,許多建筑物被轟毀、數處起火、黑煙沖天、爆裂聲響震全城、一片混亂。唐生智急忙召見宋希濂,命令宋維持部隊正常的戰斗秩序,并對宋說:“下關通浦口為我軍后方唯一交通,該軍應竭力維持秩序,禁止散兵游勇麇集,以確保要點;七十四軍在上河鎮與敵激戰,其后方交通由漢西門與城內聯絡,禁止一切散兵及部隊通過三漢河退入下關”。 12日下午五時,戰事緊急,唐生智召開軍事會議,下達撤退命令,他鑒于人多船少的客觀情況,確定了“大部突圍,一部渡江”的原則,規定只有衛戍司令部各機關及直屬部隊、第三十六師由下關碼頭渡江,其余部隊均由正面突圍(含第二軍團就地渡江到六合)。但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時,他又補充口授命令要旨, “87D、78A、74A、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這樣一來,頓時形成“大部渡江,一部突圍”的局面,許多原定突圍部隊,均蜂擁至江邊。 挹江門前,“人馬愈停愈多,堵塞無隙地,不獨車輛不能進退,人與人之間已無法轉動。”渡江時,人多船少,秩序極為混亂,“人人爭渡,任意鳴槍,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隊以槍擊毀沉沒者有之,裝載過重沉沒者亦有之”。許多求船不得的官兵,拆取店戶門板,自作木筏,或緣木以泗,冒險渡江,其淹沒江中者,數以千百計。在一片慌亂中,衛戍司令部機關的官兵五百余人,“已渡江會集者僅約百人”。負責維持秩序和掩護機關及直屬部隊渡江,占有渡江有利條件的第七十八軍,也只有四千余人得以渡江,尚有七千名官兵留在江邊。數萬未及渡江的官兵,后來均慘遭日軍屠殺。 敵軍入城后,縱兵放火,大肆奸淫屠殺。“全城內無論妙齡的少女或老年的婦女,多數都被奸污了”。并以“殺人競賽”取樂,全城無辜同胞被殺害的人數約三十萬左右,造成現代戰爭史上破天荒的殘暴記錄,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 唐生智于12日晚上九時渡江,次晨乘車抵滁州。后轉到漢口見蔣介石,自請處分。不久,他回到湖南東安,在家鄉創辦耀祥書院,潛心研究佛學、哲學、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及古典文學等。以后又辦了一所耀祥中學。1939年,他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總監,因有職無權,不久便辭職了。 ![]() 在閑居重慶和東安時,蔣介石怕他與共產黨以及與雜牌軍聯系,在地方另拉部隊,于是特派有憲兵加以“保護”,并按排一個憲兵出身的人給唐當副官。沒有蔣的許可,他是不能隨便到哪里去的。唐在重慶時,故將他住的地方題詞:“紅巖小筑”,自稱“重慶雀子”。 性格決定命運,如果生活并不需要人們像個永動機那樣不停地轉動,為什么不在路邊休息片刻,給不斷磨損的心靈注入些許潤滑劑呢? ![]() 反對內戰回湘起義 1949年2月,李宗仁代理總統,何應欽任行政院長,李、何派人請唐生智到南京任職。唐這時正在積極謀劃湖南的和平起義,因而他直截了當地對來使說:“王八蛋才參加他們的內閣”。 抗戰勝利后,唐生智就不愿幫助蔣介石打內戰,帶領全家仍回湖南東安老家辦學。那時,他開始接觸進步書籍,讀了《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毛澤東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以及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他還常去自己辦的耀祥中學作報告,談民主與和平,并舉辦哲學講座,宣傳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的基本知識。他的舉動,引起蔣介石、白崇禧的注意,不久學校就被封閉了。他在鄉居期間,對人民的疾苦也有所感觸,促使他重新思考和選擇自己的道路。 將無法實現之事付諸實現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標志。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施為者,因此,我們也就成為自己性格的塑造者。作為自己行為的施為者和自己性格的塑造者,我們又是自己命運的塑造者。 1948年秋,蔣介石請唐生智到南京晤談。他一到上海就找總充府參軍李覺和劉建緒陪同他去南京見蔣介石。當李問他為什么這時去見蔣時,唐生智劈頭蓋腦地說:“現在不光是大局危急,而是國民黨整個垮臺,我是去為蔣介石送終的!臨終前有個把朋友去看看他,總是好的,說不定還會給我一個什么名義回湖南去活動活動哩!”他還說:“這次到南京,主觀上是想要程頌公(程潛字頌云)把綏靖主任或省主席讓一個出來,讓哪一個都行。如果辦不到,就沒法搞一個湘粵桂邊區總司令,你來當參謀長。如果這也搞不成,頌公又不合作,那我們就自立名義干起來。我邀你們同去,借以表示還有舊部在為我捧場。” 唐生智與蔣介石見面后,蔣要他到衡州任綏靖主任,他見自己的愿望落空,就轉而建議蔣介石與共產黨停戰言和,予民休息,拒絕了蔣之任命。 他從南京抵上海后,見到了副總統李宗仁,當李宗仁的外交秘書甘介候談到司徒雷登,希望李出來挽回頹勢時,唐說:“蔣搞起了內戰,老百姓希望民主、和平。他的軍隊又被八路軍打垮了,蔣垮臺是一定的。繼起的人非謀和是沒有辦法的。”在李宗仁講到能戰才能和,和時才能對等時,唐又說:“老蔣的嫡系部隊那么多,但是他違反了民意,就沒有辦法。我看只有一心一意地謀和,才是正道。”此后,他與共產黨上海地下組織的人員進行了秘密接觸,進一步了解了共產黨的政策。 不久,唐生智回到長沙,公開大聲疾呼:“湖南人民走湖南人的路”,“湖南是湖南人的湖南”,號召反蔣。他回到老家東安后,就立即約來周斕、劉興等會晤,對他們說:“蔣介石頑固到底,自取滅亡,我們要走和平自救的道路。你們回去后,要抓起義武裝和籌措活動經費”。1949年4月底,他應省主席程潛的邀請,到長沙共商湖南和平解放大計,他再次發出了湖南人民應團結自救的呼聲,促使湖南各界推派代表成立“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并親自擔任該會的主任委員。 ![]() 5月,武漢解放,白崇禧竄湘。唐生智見白還是堅持與人民為敵,又得知白要扣留他,便悄悄回到東安,聯系道縣、零陵等地的部隊,襲擾湘桂路,截擊白崇禧部隊退守廣西的后路,并對桂系部隊進行策反工作。8月4日,湖南三十八名高級將領,由程潛、陳明仁領銜發表起義通電。唐生智亦領銜發表湖南各界人士一百零四人的響應通電,并呼請西南、西北速采一致行動。 這時,桂系部隊聚集在衡寶、湘桂一線,妄圖固守。李品仙銜李宗仁、白崇禧之命來到東安找唐生智,請他到廣州任考試院長之職。唐不但不受命,反而勸告李品仙說:“老蔣都垮臺了,你跟著李、白有什么搞頭,不要執迷不悟跟他們跑了。” 李品仙走后,白崇禧又派第一二六軍軍長張湘澤來找唐生智,唐拒不相見。張走后,唐把家人叫到一塊,囑托家人說:“他們幾次找上門來,威脅利誘,手段用盡,我都沒有依他們的,看來他們是不會就此罷休,今晚我就要走了”。并說:“從我幾十年的經驗看,共產黨是為老百姓謀幸福的,得到老百姓擁護的,我愿站在他們一邊,我們也只有跟共產黨走才有出路。” 當晚,他就趁黑夜離家出走了。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那些偉大瞬間的匯集。在這些瞬間中,我們看到了人類的無窮潛力,以及未來無盡的可能性。 果然不出唐生智所料,第二天白崇禧接著就派來了第一二六軍第三○五師師長譚琦,率部進駐離唐家八里路的蘆洪司,層層包圍,搜捕唐生智。這時唐生智并沒能走得出去,而是在當地老百姓的掩護下,躲在第三○五師司令部附近的一家農民的柴堆里。 譚琦搜了半個多月也沒搜到唐生智,就把唐夫人霍福光和孩子六人押到桂林軟禁。唐夫人和孩子后轉到香港,直到1951年才回到祖國,全家人得以團聚。 全國解放后,唐生智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和第二、三屆常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和第二、三、四屆常委,并任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常委等。他支持抗美援朝,擁護土地制度的改革,擁護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主持正義,拒絕書寫陷害我黨老同志的材料。他擁護黨和政府有關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在動員和團結原國民黨及與國民黨有歷史關系的人士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改造和反對國內外敵人的斗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關懷臺灣同胞和臺灣的故舊,盼望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多次書寫對臺廣播稿件和信件,為統一祖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971年4月6日,唐生智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臨終之際,他對子女說出了自己最大的遺憾:“……我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親眼見證兩岸的統一,這是毛主席的夢想,也是孫先生的夢想。” 《人類群星閃耀時》寫道: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創造力的壯年,發現自己此生的使命。北伐戰爭立功殊偉,抗日戰爭捍衛國都,內戰囿墻促進和平,唐生智可謂事到萬難須放膽,每臨大事不糊涂的湖南名士之典型。 致敬唐生智。 ![]() 參考資料:《唐生智評傳》《南京保衛戰》《國民黨將領傳》《李宗仁回憶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