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拓作品在陜西碑林,當代的拓工們延續著傳承下來的技藝。鬃刷、打刷、墨板、大小不一的撲子等專業工具一應俱全。無論是人物還是碑文,經他們嫻熟的捶拓后,一張張精美之作飄然而下,向世人揭示著中華民族久遠的歷史,曾經發生過的重大的事件,是怎樣的轟轟烈烈。它濃縮成一件件拓片藝術作品,流傳或收藏在世界各地。通過拓片上的記載向人們傳達著一個信息,五千多年以來,在東方大地上,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通過人類的繁衍和流動,也把他們的文化和文字像種子一樣,播撒開來。 拓片的類別拓片大致可分為兩種:干拓,濕拓。干拓、濕拓是針對“上紙”而言,干拓用普通紙、硫酸紙;濕拓用宣紙。 干拓干拓又可分為摩拓、描拓。 摩拓:實物有凹凸的紋路,文字或圖案。在上面覆蓋一張紙,紙張既不能太光滑,也不能太厚。用鉛筆、炭筆、炭條、蠟筆等,也可用彩色的將之拓下。總之,不管哪一種筆,一定要軟性的。 描拓:實物表面是平整的花紋或文字,在上面覆蓋一張紙,紙張要有韌性且透明,便于描畫。以上兩種都是簡便易行之法,容易掌握,用具攜帶方便。 濕拓濕拓可分為朱、墨兩種拓法。朱色高貴、華美、喜慶;墨色莊重、內斂、沉穩。二者區別如下: 墨拓法墨拓法有“烏金拓”、“蟬翼拓”、“立體拓”之分。博物館及考古工地的工作人員則大多用墨拓。 “烏金拓”墨色烏黑發亮,對于青銅器、秦磚、漢瓦、碑刻等都能呈現最好的傳拓效果。墨色淡勻如蟬翼的叫“蟬翼拓”,甲骨、扇骨、牙雕、玉雕等則使用“蟬翼拓”效果最佳。 繪畫講求墨分五色,用在拓片上有些嘩眾取寵。但我在工作時黑、白、灰是很講究的,實際效果已證明了這一點。 “立體拓”用的是以上兩種拓法完成。要求把實物的高、寬尺寸,事先準確的定畫在宣紙上。因操作工序繁雜,要求準確,拓品完成之后,與實物大小無誤。拓法虛實并用,立體感很強。再配有名人題跋、藏家印戳,十分精美。“立體拓”是收藏家們為自己所藏青銅器珍品做成立體拓片,以表達珍愛之意。或高額購得,懸掛于廳堂之上,炫耀于親朋好友之間,且共賞之。 在日本有一種拓法是用纖維較長的紙附在實物上,用濕毛巾把紙按濕后,不用等紙見干,就用他們自己研制的墨開始拓,只能拓出形狀,無法再深入,像半成品。 日本還有一種“魚拓”形式,就是用真的魚,清理干凈后,擦干魚身,用各種顏色將魚的頭、眼、身、鰭、尾分別拓出。 以上只是幾種拓片的方法,僅供參考。 歷史在創造、泯滅、新生的進程中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彩陶上的畫符,甲骨上的刻字,“書其事于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古碣憑人拓”的傳播,有文字記載的文物國寶的面世,促使了傳拓這種技術的發明與發展。今天,傳拓技術已不再深藏閨中,已成為一種藝術性、普及性的方式,在對青少年的開放式宣傳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博物館工作者,我們也應該努力繼承和發揚這門古老的技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