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按時間順序羅列的各朝代著名詩人及后世流傳最廣的代表作品 1先秦時期(約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中國歷史早期階段,從原始社會到秦朝統一前。此時文化多元,文學多為口頭傳唱,如《詩經》其收集了當時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俗民情等,如《關雎》描繪了男女之間的愛情 。到戰國,屈原等文人創作開啟文學新篇,為后世文學奠定基礎。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傳統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 2漢代(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繼秦之后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史學成就突出,有《史記》《漢書》等。文學上,漢賦興盛,詩歌也有發展,文人創作增多。 賈誼:西漢杰出的政治家、辭賦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過秦論》《論積貯疏》等。 司馬遷:西漢(公元前202年 - 公元25年)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其中《陳涉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都是名篇。 班固:東漢(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杰出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漢書》,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蘇武傳》以及辭賦《兩都賦》較為著名。 張衡:東漢(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著名科學、文學家。代表作有《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 3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但文化領域活躍,文學走向自覺階段。詩歌風格多樣,田園詩、山水詩興起,文學理論也有諸多成果。其代表詩人及作品 曹操: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公元184年 - 公元280年)文學家,政治家及詩人其詩文或反映漢末動亂現實,或抒發個人宏大抱負,情感深沉,慷慨悲涼。代表作有《觀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等。 曹植:三國初期魏國(公元220年 - 公元265年)詩人,其詩前期大都體現游樂生活和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后期作品則布滿憤激情緒,有的還能反映人民疾苦。代表作有《七步詩》《白馬篇》《洛神賦》等。 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 - 公元420年)田園詩人,其大量田園詩描繪農村風光和勞動情景,流露出對污濁社會的憎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風格平淡自然,韻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園田居》《飲酒》等。 后世比較出名的其他的文學作品 《古詩十九首》:創作于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南朝蕭統將其編選入《文選》,這些詩歌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抒發了當時文人的思鄉之情、離別之苦等情感。 《搜神記》:東晉干寶所著的志怪小說,創作于公元340年左右,記錄了許多古代的神話傳說、鬼怪靈異故事,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 《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成書于公元439年左右,主要記載了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4唐代(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 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開放包容。詩歌發展達到巔峰,流派眾多,題材廣泛,詩人輩出,如李白、杜甫等,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王勃:初唐(公元618年 - 約公元680年)詩人,“初唐四杰”之冠,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次北固山下》。 賀知章:盛唐(約公元713年 - 約公元741年)詩人,詩文以絕句見長,風格獨特,清新瀟灑。代表作《回鄉偶書》《詠柳》。 王之渙:盛唐(約公元713年 - 約公元741年)邊塞詩人,其詩雄奇豪放,音樂性強。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 孟浩然:唐代(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和羈旅愁思,詩風清淡自然,以五言見長。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春曉》《宿建德江》等。 王昌齡:盛唐(約公元713年 - 約公元741年)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代表作《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盛唐(約公元713年 - 約公元741年)詩人,人稱“詩佛”,其詩、畫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詩成就最高。代表作《竹里館》《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使至塞上》等。 李白:唐代(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早發白帝城》《蜀道難》《將進酒》等經典名篇。 杜甫:唐代(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代表作“三吏”“三別”、《春望》《登高》等。 岑參:唐朝(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以七言詩見長的邊塞詩人,其邊塞詩生動夸張,慷慨激昂,體現了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積極樂觀精神。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唐朝(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詩文俱工的“詩豪”, 仿效民歌體,獨創竹枝詞詩體。代表作《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竹枝詞》等。 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其詩以政治諷喻詩為主,揭發封建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憶江南》《琵琶行》等。 李賀:有“詩鬼”之稱,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用詞瑰麗。代表作《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 杜牧:人稱“小杜”,其詩多指陳時政之作,感時傷世,憂國憂民,寫景抒情的小詩,風格清麗。代表作《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等。 李商隱:其愛情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詞句精警,色彩濃麗。代表作《樂游原》《夜雨寄北》《無題》《錦瑟》等。 后世人收錄的作品: 《初唐詩集》:初唐時期的詩歌選集,收錄了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初唐四杰以及其他初唐詩人的作品,展現了初唐詩歌從齊梁詩風逐漸向盛唐氣象轉變的過程 。 《唐詩三百首》:清代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選集,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完成編選,是流傳最廣的唐詩普及讀本,所選詩歌題材廣泛,風格各異,能夠代表唐詩的整體風貌。 《全唐詩》:在清康熙年間,由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十人奉敕編校,收錄了2200多人的詩歌作品共48900余首, 全面展現了唐詩的風貌。 5宋代(公元960年 - 公元1279年) 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文學上,詞成為主流文學體裁,分豪放、婉約等派,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聞名。散文、話本也有發展。 蘇軾:北宋(公元960年 - 公元1127年)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與父蘇洵、弟蘇轍世稱“三蘇”。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李清照:南宋(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杰出女詞人,婉約詞宗。代表作《武陵春》《醉花陰》等。 辛棄疾:南宋(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杰出愛國詞人,其詞作的愛國思想與戰斗精神濃厚,形成雄奇豪放的意境和悲憤沉郁的情調 。代表作《破陣子·為陳同甫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后世流傳最廣的文學作品 《太平廣記》:宋初官修小說總集,由李昉、扈蒙、李穆、徐鉉等大臣奉宋太宗之命編纂,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完成,收錄了漢至宋初的各種小說、筆記、野史等,內容豐富,為后世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巨著,由司馬光主編,歷時十九年完成,于元豐七年(1084年)成書,涵蓋了從戰國到五代時期的歷史,通過眾多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總結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借鑒意義。 后世人收錄的作品: 《全宋詞》:由唐圭璋編著,初版于1931年,收錄了宋代詞人1330余家的詞作約20000首,是研究宋詞的重要資料總集,全面展現了宋詞的藝術成就和發展脈絡。 6元代(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雜劇興起并繁榮,關漢卿、王實甫等劇作家創作出諸多經典劇目,散曲也流行,是戲曲發展重要時期。 關漢卿:元代(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雜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等。 王實甫:元代(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著名雜劇作家。代表作《西廂記》,其語言優美,人物形象鮮明,對后世戲曲的發展影響深遠 。 馬致遠:元代(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天凈沙·秋思》《漢宮秋》等,其小令《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后世流傳最廣的文學作品: 《竇娥冤》: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元朝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通過描寫竇娥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西廂記》:王實甫的代表作,創作于元雜劇的鼎盛時期,一般認為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講述了張生和崔鶯鶯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7明代(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 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文學形式多樣,小說發展突出,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詩歌、散文也有一定成就,文人創作各具特色。 高啟:元末明初(公元1368年 - 公元1402年)著名詩人,其詩兼采眾家之長,無偏執之病。代表作《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青丘子歌》等。 于謙:明代(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名臣、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詩人。代表作《石灰吟》以物喻人,表達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和堅貞的氣節 。 唐寅:明代(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其詩多以才情取勝,風格秀逸清俊。代表作《桃花庵歌》《把酒對月歌》等。 后世流傳最廣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羅貫中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生動地展現了那個英雄輩出、風云變幻的時代,對后世歷史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水滸傳》:施耐庵創作于元末明初,是一部以描寫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通過對梁山好漢們的生動刻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西游記》:吳承恩創作于明朝中期,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長篇小說,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主線,融合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元素,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8清代(公元1644年 - 公元1911年) 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文學全面發展,詩詞延續傳統,小說創作達到新高度,如《紅樓夢》等。文學批評、學術研究等方面也成果豐碩。代表人物 納蘭性德:清代(公元1644年 - 公元1911年)著名詞人,其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代表作《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長相思·山一程》等。 龔自珍:清代(公元1644年 - 公元1911年)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其詩多抒發其報國情懷與對社會變革的渴望。代表作《己亥雜詩》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詩句,流傳甚廣 。 其主要文學作品 《聊齋志異》:蒲松齡創作于清朝初期,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收錄了眾多狐仙鬼怪、花妖精靈的故事,通過這些奇幻故事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善惡,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儒林外史》:吳敬梓創作于清朝中期,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對當時的科舉制度、禮教制度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紅樓夢》:曹雪芹創作于清朝中期,前八十回創作時間大致在1744年至1754年之間,后四十回由高鶚續寫。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人性的復雜。此外,清代的文學批評、學術研究等方面也成果豐碩,如金圣嘆對《水滸傳》等作品的評點等。 ![]() 結語:親愛的讀者,這篇作品精心梳理各朝代文學精華,從先秦至清代,豐富詳盡。若您喜愛文學,不妨收藏,隨時回味哦。[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 |
|